故宫景点导游词350字-导游词[大全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景点导游词350字-导游词[大全5篇]
第一篇:故宫景点导游词
故宫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宫景点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宫景点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叫陈子安,大家叫我陈导或小安都可以,我会尽自己全力为你们服务。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有很多古老的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太和殿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好!这里可以拍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
各位朋友,北京故宫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细细游赏、拍照。
但是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那些,祝你们玩得开心!
故宫景点导游词2
大家好!我姓王,可以叫我王导游。
今天我们即将游故宫,它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故宫。
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占地72万平方米。
共有宫殿9999间。
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现在我们在故宫里最吸引人的三大建筑——太阳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之间,它们都是黄琉璃顶和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告诉你们一个最近的发现:故宫所有的宫殿是沿着一条由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故宫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钟楼、鼓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谨,极为壮观。
故宫内现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约一百万件。
更重要的是,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功用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和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北名内廷。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此外两翼有文华殿、上驷院、南三所、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你恐怕会问,那内廷呢?别急,呆会到内廷区域内再说。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说了。
因为我们来到了内廷的中心——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间。
内廷两翼有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敏庆宫。
它们虽和前面三大殿一样(黄琉璃顶和青白石底座),但内部结构东为茶几桌子,西为椅子文物。
后三宫后有御花园和神武门,神武门为北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正门是午门。
故宫景点导游词3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
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
世纪之久。
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
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
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
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
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
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故宫景点导游词4
说起美丽的故宫,每个人都很熟悉。
故宫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宫之首,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面积约有725000平方米,相当于900个大操场那么大。
进了故宫的正门——午门,一个大广场呈现在我们眼前。
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
桥下有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
站在广场上,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这就是太和殿。
太和殿内雕镂金漆的宝座,坐落在正中的须弥坐式楠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
宝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龙藻井。
出了太和殿,绕过中和殿和保和殿,就是乾清宫。
乾清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寝宫。
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召见
臣工,接见外国使臣及内廷受贺和举行家宴。
从乾清宫出来,绕过交泰殿和坤宁宫,就是御花园。
进了御花园,就会看到一座亭子。
葱郁的树丛映衬着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边是堆秀山,堆秀山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假山,四处是碧绿的树木,美丽极了。
关于故宫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叫刘伯温。
有一天,他对皇帝说:“陛下,臣昨晚做了个梦,梦见玉帝召见臣,说皇上住的宫殿必须要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看守,否则会有灾难。
说完腾云而去,臣就吓醒了。
”皇帝听了,命令刘伯温去造一座宫殿,就叫紫禁城,要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把守。
老百姓闻之此事后,都等着看刘伯温怎么造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把守的宫殿。
过了十个月,宫殿造好了,皇帝看到宫里金光闪闪,好像是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在把守,高兴极了,奖赏了刘伯温,再晋升三级。
后来人们才发现那些“三十六金刚”只不过是黄金,“七十二地煞”只不过是七十二口大缸。
故宫处处是美丽的景色,希望大家能细细游赏。
故宫景点导游词5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周,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北京故宫,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游览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始建于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现在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
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故宫外朝(也称“前朝”)的中心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三大殿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建筑形象是
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故宫建筑的
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内廷建筑富有生活气息,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故宫景点导游词6
听导游说,故宫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一进故宫午门,就看到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气势雄伟、豪华壮丽,不愧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过了太和门后就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是皇上办理朝政的地方,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接着就是中和殿,是皇上准备祭祀用品的地方。
然后是保和殿,是皇上招待宾客的地方。
径直向前走是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皇上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也是皇上的住处。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当然,我最喜欢的要数御花园了。
园中有许多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
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
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林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我们在澄瑞亭里坐下歇息,澄瑞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造型纤巧,十分精美。
还有与多人在结了冰的水池上掷硬币,保平安。
这里不但建筑好,假山、盆景也是一绝。
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妙趣无穷。
故宫一游使我流连忘返。
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它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保护这
些文物古迹不受到破坏,让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万古流传。
第二篇:故宫景点导游词
故宫景点导游词6篇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宫景点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宫景点导游词1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仅存的满族风格宫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也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宫,即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
先后经过3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
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
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
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沈阳故宫东路
东路建筑,主要有大政殿和十王亭。
从建筑格局上看他们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帐殿排列在广场中。
这种建筑形式脱胎于女真等游牧民族中的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应。
其排列形式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决定的。
大政殿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又叫“大衙门”。
外高18米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下有约1。
5米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青石围栏,上有各种精美雕刻。
正门前两侧柱子上盘绕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金龙。
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重檐上下各有8条五彩琉璃垂脊。
殿顶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
8条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
象征“八方归一”。
殿内有8根绘有云龙的巨柱支撑殿顶。
中间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漆宝座屏风。
上方“泰交景运”匾额,为乾隆御笔。
大政殿作为17世纪初的建筑杰作,融汇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是沈阳故宫的著名建筑。
十王亭
十王亭,又称“八旗亭”,在广场两侧呈八字形排列,每边5个。
分别是左翼王亭、右翼王亭、正黄亭、正白亭、正红亭、正蓝亭、镶黄亭、镶白亭、镶红亭、镶蓝亭。
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
八旗亭是八旗亭主办公的地方,也是在大政殿举行朝会和典礼时各旗官员集结之处。
沈阳故宫中路
中路共有三进院落,分别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附属建筑。
是满、汉等多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融合。
大清门
大清门,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无间硬山式建筑,式当时文武官员候朝的地方,也是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
崇政殿
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
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的地方。
崇政殿为无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槅扇口,前后出廊,围以石雕栏杆。
凤凰楼
它建在3。
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是一座三层歇山式建筑,原名叫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
清入关后,曾用以存放帝王画像、行乐图及清初皇帝玉玺。
凤凰楼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意思是大清朝福气是从东方盛京而来。
清宁宫
整个后宫建在高台之上,并高于前朝的宫殿。
这种“宫高殿低”的特色反映了满族的传统和习惯。
清宁宫,原名“正宫”,为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
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就在南炕“无疾端坐而终”,终年52岁。
东侧第二间的北窗下设两口大锅,南面宫门旁设一口锅,是祭祀时煮肉和烧炕用的。
西侧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是帝后日常饮食起居及会见、宴请亲眷的厅堂。
沈阳故宫西路
沈阳故宫西路,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主要有文溯阁、戏台、嘉荫堂和仰熙斋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乱,是文化气息较浓之处。
文溯阁
是仿照明代浙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修建的,专门收藏乾隆时期编撰的大型图书《四库全书》的地方。
文溯阁是硬山式建筑,面阔6间,从外面看是重檐2层,从里面看则是3层,明显带有江南建筑风格的样式。
与沈阳故宫内的其他建筑不同,文溯阁顶盖上用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
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故宫景点导游词2
尊敬的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北京的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是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之一。
大家看这边,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故宫。
请大家下车参观吧!瞧,故宫多么宏伟壮观阿!它是由23万民工和军工,经过了14年的时间才建成的这规模宏大的宫殿。
它是东方最早的宫殿,有9999间屋子。
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
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
东西宽2500米。
南北长2700米,皇城由高大坚固的城砖砌成的,四面都有门:东——东华门;西——西安门;
南——天安门;北——地安门。
皇城内包含了宫苑(北海、中海、南海)。
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建筑。
非常壮观。
宫城世称紫禁城。
在皇城里,南北长约960米,东西约760米,矩形平面。
宫城四周是用砖头砌的城墙,死角还有美丽的角楼,城墙也是四面开门的。
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北——神武门;南——午门。
午门建在高俊雄伟的城座上,下面是午门了,气象威猛森严,是颁诏的地方。
紫禁城里,大致分内延和外朝两个区。
外朝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个大殿。
每个都筑在洁白的白玉台基上,可想而知,有多么珍贵呀!
整个宫城最北一区是皇家花园——颐花园。
园中有钦安殿。
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中最亲切自然之处。
故宫的美景多得很!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自己细细游览吧!
故宫景点导游词3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
那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
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0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
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
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
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
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
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
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
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
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
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
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
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
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故宫景点导游词4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
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
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
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
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
“听政”是指听取政事。
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
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
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
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
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
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
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
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
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
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
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
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
“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太”即大,“和”即和谐。
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