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整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
第1页
第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 1.列宁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 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构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证实这种做法 是不成功;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伟大创造。 2.斯大林时期: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 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办法,苏联建 立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中国产 生了主要影响。
第4页
二、比较近当代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公 生产资料私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
所有制 有制
有制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工业化道 优先发展重
路
工业
先轻工业后 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 制度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 场
家庭承包责任制
经济 体制
第3页
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在保持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给予企 业一定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生产主动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 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最终失败。
4.戈尔巴乔夫时期:提出“人道、民主社会主义”“新思维”指导思 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行政命令, 不过缺乏宏观决议和对应配套办法,其改革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 制
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 制度
苏维埃体制 (高度集权)、 一党制、终身 制
君主立宪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内阁制、两党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制
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5页
第1页
第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 1.列宁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 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构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证实这种做法 是不成功;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伟大创造。 2.斯大林时期: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 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办法,苏联建 立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中国产 生了主要影响。
第4页
二、比较近当代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公 生产资料私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
所有制 有制
有制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工业化道 优先发展重
路
工业
先轻工业后 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 制度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 场
家庭承包责任制
经济 体制
第3页
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在保持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给予企 业一定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生产主动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斯大 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最终失败。
4.戈尔巴乔夫时期:提出“人道、民主社会主义”“新思维”指导思 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行政命令, 不过缺乏宏观决议和对应配套办法,其改革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 制
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 制度
苏维埃体制 (高度集权)、 一党制、终身 制
君主立宪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内阁制、两党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制
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