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专版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三轮压轴题突破3重难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知识剖析及训练—一线三等角相似、三垂直模型压轴题专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知识剖析及训练—一线三等角相似、三垂直模型压轴题专题(含解析)一线三等角概念“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
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等角”的两种基本类型1.三等角都在直线的同侧2.三等角分居直线的两侧3.在初三各学校的考试和中考试题中,一线三等角的相似属于压轴题的热点题型之一,本专题从中考试题和初三各名校的试题中,精选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的经典好体,并根据角度区别把一线三等角模型细分为三类题型:三垂直模型、一线三锐角、一线三钝角,适合于初三学生进行压轴题专项突破时使用。
类型一:三垂直模型1.(雅礼)如图,点A 是双曲线()80y x x=<上一动点,连接OA ,作OB OA ⊥,使2OA OB =,当点A 在双曲线()80y x x =<上运动时,点B 在双曲线ky x=上移动,则k 的值为.【解答】解:过A 作AC ⊥y 轴于点C ,过B 作BD ⊥y 轴于点D ,∵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x <0)上的一个动点,点B 在双曲线y =上移动,∴S △AOC =×|﹣8|=4,S △BOD =|k |,∵OB ⊥OA ,∴∠BOD +∠AOC =∠AOC +∠OAC =90°,∴∠BOD =∠OAC ,且∠BDO =∠ACO ,∴△AOC ∽△OBD ,∵OA =2OB ,∴=()2=,∴=,∴|k |=2.∴k <0,∴k =﹣2,故答案为:﹣2.2.(青竹湖)如图,︒=∠90AOB ,反比例函数()04<-=x xy 的图象过点()a A ,1-,反比例函数xky =()0,0>>x k 的图象过点B ,且x AB //轴,过点B 作OA MN //,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交双曲线x ky =于另一点,则OBC ∆的面积为.【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1,a ),∴a =﹣=4,∴A(﹣1,4),过A作AE⊥x轴于E,BF⊥x轴于F,∴AE=4,OE=1,∵AB∥x轴,∴BF=4,∵∠AOB=90°,∴∠EAO+∠AOE=∠AOE+∠BOF=90°,∴∠EAO=∠BOF,∴△AEO∽△OFB,∴=,∴OF=16,∴B(16,4),∴k=16×4=64,∵直线OA过A(﹣1,4),∴直线AO的解析式为y=﹣4x,∵MN∥OA,∴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4x+b,∴4=﹣4×16+b,∴b=68,∴直线MN的解析式为y=﹣4x+68,∵直线MN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M(17,0),N(0,68),解得,或,∴C(1,64),﹣S△OCN﹣S△OBM=﹣﹣=510,∴△OBC的面积=S△OMN故答案为510.3.(广益)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点A的横坐标为2,点B的纵坐标为1,OA⊥AB,则k的值为.【解答】解:过点A作AM⊥x轴于点M,过点B作BN⊥AM于N,∵∠OAB=90°,∴∠OAM+∠BAN =90°,∵∠AOM+∠OAM=90°,∴∠BAN=∠AOM,∴△AOM∽△BAN,∴=,∵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点A的横坐标为2,点B的纵坐标为1,∴A(2,),B(k,1),∴OM=2,AM=,AN=﹣1,BN=k﹣2,∴=,解得k1=2(舍去),k2=8,∴k的值为8,故答案为:8.4.(长沙中考2020)在矩形ABCD 中,E 为DC 上的一点,把ADE ∆沿AE 翻折,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1)求证:ABF FCE∆∆:(2)若23,4AB AD ==,求EC 的长;(3)若2AE DE EC -=,记,BAF FAE αβ∠=∠=,求tan tan αβ+的值.【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D=90°,∴∠AFB+∠BAF=90°,∵△AFE 是△ADE 翻折得到的,∴∠AFE=∠D=90°,∴∠AFB+∠CFE=90°,∴∠BAF=∠CFE ,∴△ABF ∽△FCE .(2)解:∵△AFE 是△ADE 翻折得到的,∴AF=AD=4,∴()22224232AF AB --,∴CF=BC-BF=AD-BF=2,由(1)得△ABF ∽△FCE ,∴CE CF BF AB =,∴2223CE =,∴EC=233(3)解:由(1)得△ABF ∽△FCE ,∴∠CEF=∠BAF=α,∴tan α+tan β=BF EF CE EFAB AF CF AF+=+,设CE=1,DE=x ,∵2AE DE EC -=,∴AE=DE+2EC=x+2,AB=CD=x+1,2244AE DE x -=+∵△ABF ∽△FCE ,∴AB CF AF EF =2144x x x x -=+(211121x x x xx ++-+ ,∴112x x +=,∴1x x =-x 2-4x+4=0,解得x=2,∴CE=1,213x -=,EF=x=2,AF=2244AE DE x -=+=23tan α+tan β=CE EF CF AF +33323.5.(广益)矩形ABCD中,8AB=,12AD=,将矩形折叠,使点A落在点P处,折痕为DE.(1)如图1,若点P恰好在边BC上.①求证:△EBP∽△PCD;②求AE的长;(2)如图2,若E是AB的中点,EP的延长线交BC于点F,求BF的长.图1图2【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B=∠C=∠BAD=90°,∴∠BPE+∠BEP=90°,由折叠知,∠DPE=∠BAD=90°,∴∠BPE+∠CPD=90°,∴∠BEP=∠CPD,∵∠B=∠C=90°,∴△EBP∽△PCD;②∵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CD=AB=8,BC=AD=12,由折叠知,PE=AE,DP=AD=12,在Rt△DPC中,CP==4,∴BP=BC﹣CP=12﹣4,在Rt△PBE中,PE2﹣BE2=BP2,∴AE2﹣(8﹣AE)2=(12﹣4)2,∴AE=18﹣6;(2)如图,过点P作GH∥BC交AB于G,交CD于H.则四边形AGHD是矩形,设EG=x,则BG=4﹣x,∵∠A=∠EPD=90°,∠EGP=∠DHP=90°,∴∠EPG+∠DPH=90°,∠DPH+∠PDH=90°,∴∠EPG=∠PDH,∴△EGP∽△PHD,∴====,∴PH=3EG=3x,DH=AG=4+x,在Rt△PHD中,PH2+DH2=PD2,∴(3x)2+(4+x)2=122,解得x=(负值已经舍弃),∴BG=4﹣=,在Rt△EGP中,GP==,∵GH∥BC,∴△EGP∽△EBF,∴=,∴=,∴BF=3.6.(长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已知点Q 是射线OC 上一点,182OQ =,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tan 1POC ∠=,连接PQ ,A 经过点O 且与QP 相切于点P ,与边OC 相交于另一点D .(1)若圆心A 在x 轴上,求A 的半径;(2)若圆心A 在x 轴的上方,且圆心A 到x 轴的距离为2,求A 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若10OP <,点M 是经过点O ,D ,P 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F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满足1tan 2OFM ∠=的点M 共有4个,求点F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圆心A 在x 轴上,⊙A 经过点O 且与QP 相切于点P ,∴PQ ⊥x 轴,OP 为直径,∵tan ∠POC =1,,∴PQ =OP ,∵在Rt △OPQ 中,.∴OP =18.∴⊙A 的半径为9;(2)如图所示,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过点Q 作QB ⊥x 轴于B ,连接AP ,∵PQ是⊙A的切线,∴AP⊥PQ,则∠APQ=90°,∵AM⊥x轴,QB⊥x轴,∴∠AMP=∠PBC=90°,∴∠PAM=90°﹣∠APM=∠QPB,∴△APM∽△PBQ,∴,∵tan∠POC=1,QB=18,∴OB=QB=18,∵AM=2,设MP=MO=x,∴PB=18﹣2x,∴,解得x=3或x=6,∴MO=3或MO=x,∴A(3,2)或A(6,2),∴AP==或AP==2.∴半径为或2.(3)∵OP<10,∴BO=3,P(6,0),∴A(3,2),∵tan∠POC=1,设D(a,a),∵,∴(3﹣a)2+(2﹣a)2=13,解得:a=0或a=5,∴D(5,5),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将点P(6,0),D(5,5)代入得,,解得:,∴y=﹣x2+6x,∵点F可能在点O的左边或点P的右边,,则|K FM|=,设直线MF:或,联立,,得或,当或,解得:或,∴直线MF:或,令y=0,解得:或,∴或.7.(麓山国际)有一边是另一边的倍的三角形叫做智慧三角形,这两边中较长边称为智慧边,这两边的夹角叫做智慧角.(1)已知Rt△ABC为智慧三角形,且Rt△ABC的一边长为,则该智慧三角形的面积为;(2)如图①,在△ABC中,∠C=105°,∠B=30°,求证:△ABC是智慧三角形;(3)如图②,△ABC是智慧三角形,BC为智慧边,∠B为智慧角,A(3,0),点B,C在函数y=上(x>0)的图象上,点C在点B的上方,且点B的纵坐标为.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AC•AB,【解答】解:(1)如图1,设∠A=90°,AC≤AB,S△ABC①若AC=,i)AB=AC=2,∴S=,ii)BC=AC=2,则AB=,∴S=,②若AB=,i)AB=AC,即AC=,∴S=,ii)BC=AB=2,则AC=∴S=,③若BC=,若AB=AC==1,∴S=,若AB=AC,AB=,,S=××=,故答案为:或1或或或.(2)证明:如图2,过点C作CD⊥AB于点D,∴∠ADC=∠BDC=90°,在Rt△BCD中,∠B=30°,∴BC=2CD,∠BCD=90°﹣∠B=60°,∵∠ACB=105°,∴∠ACD=∠ACB﹣∠BCD=45°,∴Rt△ACD中,AD=CD,∴AC=,∴,∴△ABC是智慧三角形.(3)∵△ABC是智慧三角形,BC为智慧边,∠B为智慧角,∴BC=AB,∵△ABC是直角三角形,∴AB不可能为斜边,即∠ACB≠90°∴∠ABC=90°或∠BAC=90°①当∠ABC=90°时,过B作BE⊥x轴于E,过C作CF⊥EB于F,过C作CG⊥x轴于G,如图3,∴∠AEB=∠F=∠ABC=90°,∴∠BCF+∠CBF=∠ABE+∠CBF=90°,∴∠BCF=∠ABE,∴△BCF∽△ABE,∴,设AE=a,则BF=AE=a,∵A(3,0),∴OE=OA+AE=3+a,∵B的纵坐标为,即BE=,∴CF=BE=2,CG=EF=BE+BF=,B(3+a,),∴OG=OE﹣GE=OE﹣CF=3+a﹣2=1+a,∴C(1+a,),∵点B、C在在函数y=上(x>0)的图象上,∴(3+a)=(1+a)(+a)=k解得:a1=﹣2(舍去),a2=1,∴k=,②当∠BAC=90°时,过C作CM⊥x轴于M,过B作BN⊥x轴于N,如图4,∴∠CMA=∠ANB=∠BAC=90°,∴∠MCA+∠MAC=∠MAC+∠NAB=90°,∴∠MCA=∠NAB,∴△MCA∽△NAB,∵BC=,∴2AB2=BC2=AB2+AC2,∴AC=AB,∴△MCA≌△NAB(AAS),∴AM=BN=,∴OM=OA﹣AM=3﹣,设CM =AN =b ,则ON =OA +AN =3+b ,∴C (3﹣,b ),B (3+b ,),∵点B 、C 在在函数y =上(x >0)的图象上,∴(3﹣)b =(3+b )=k解得:b =,∴k =18+15,综上所述,k 的值为或。
2022届广西北部湾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答案解析)
2022届广西北部湾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AB CD ,CE 交AB 于点E ,EF 平分BEC ∠,交CD 于F . 若50ECF ∠=,则CFE ∠ 的度数为( )A .35oB .45oC .55oD .65o2.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同学,某校开展捐书活动,九(1)班40名同学积极参与.现将捐书数量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捐书数量在5.5~6.5组别的频率是( )A .0.1B .0.2C .0.3D .0.43.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81=±9B ()26-=6C .232=5D .1216=442x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0C .x≠0D .任意实数5.一、单选题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BF 分别是∠BAC 、∠ABC 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 )A .75°B .80°C .85°D .90°6.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100 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为晋国领地,故山西简称为“晋”,战国初韩、赵、魏三分晋,山西又有“三晋”之称,下面四个以“晋”字为原型的Logo 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共有( ) A .B .C .D .7.如图,将边长为3a 的正方形沿虚线剪成两块正方形和两块长方形.若拿掉边长2b 的小正方形后,再将剩下的三块拼成一块矩形,则这块矩形较长的边长为( )A .3a+2bB .3a+4bC .6a+2bD .6a+4b8.下表是某校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 13 14 15 16频数515x10x -对于不同的x ,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众数、中位数B .平均数、中位数C .平均数、方差D .中位数、方差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3a=2aB .(ab 2)0=ab 2C 8=22±D 3×2710.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边AB 、BC 、CA 上,且DE CA ,DFBA .下列四种说法: ①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②如果90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矩形;③如果AD 平分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④如果AD BC ⊥且AB 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 其中,正确的有( ) 个A.1 B.2 C.3 D.41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为0,则a值为()A.1 B.﹣1 C.±1 D.01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播出深受观众喜爱,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喜爱,现有以下四句古诗词:①锄禾日当午;②春眠不觉晓;③白日依山尽;④床前明月光.甲、乙两名同学从中各随机选取了一句写在纸上,则他们选取的诗句恰好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14.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六边形,可按下列方式进行拼接:方式1:如图1;方式2:如图2;若有四个边长均为1的正六边形,采用方式1拼接,所得图案的外轮廓的周长是_______.有n个边长均为1的正六边形,采用上述两种方式的一种或两种方式混合拼接,若得图案的外轮廓的周长为18,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DC边上的点,AF与DE相交于点P,BF与CE相交于点Q,若S△APD =16cm1,S△BQC=15cm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1.16.如图,在△ABC中,AB=3+3,∠B=45°,∠C=105°,点D、E、F分别在AC、BC、AB上,且四边形ADEF 为菱形,若点P是AE上一个动点,则PF+PB的最小值为_____.17.计算:3a﹣(a﹣2b)=____.18.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AB=8,∠CBA=30°,点D在线段AB上运动,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DF⊥DE于点D,并交EC的延长线于点F.下列结论:①CE=CF;②线段EF的最小值为23;③当AD=2时,EF与半圆相切;④若点F恰好落在BC上,则AD=25;⑤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线段EF扫过的面积是16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反比例函数ky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过点A(2,0)作x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于点M,△AOM的面积为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设点B 的坐标为(t ,0),其中t >2.若以AB 为一边的正方形有一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求t 的值. 20.(6分)如图,矩形OABC 中,点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0,8),点C 的坐标为(6,0).抛物线249y x bx c =-++经过A 、C 两点,与AB 边交于点D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 为线段BC 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 重合),点Q 为线段AC 上一个动点,AQ=CP ,连接PQ ,设CP=m ,△CPQ 的面积为S .①求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m 为何值时,S 取得最大值; ②当S 最大时,在抛物线249y x bx c =-++的对称轴l 上若存在点F ,使△FDQ 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6分)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2个红球(记为红球1、红球2)、1个白球、1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将球摇匀.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恰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先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再从余下的3个球中任意摸出1个球,请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求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22.(8分)随着地铁和共享单车的发展,“地铁+单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选择.李华从文化宫站出发,先乘坐地铁,准备在离家较近的A ,B ,C ,D ,E 中的某一站出地铁,再骑共享单车回家.设他出地铁的站点与文化宫距离为x(单位:千米),乘坐地铁的时间1y (单位:分钟)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其关系如下表:地铁站 A B C D E X(千米)8 9 10 11.5 13 1y (分钟)1820222528(1)求1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李华骑单车的时间2y (单位:分钟)也受x 的影响,其关系可以用221y x 11x 782=-+来描述.请问:李华应选择在哪一站出地铁,才能使他从文化宫回到家所需的时间最短?并求出最短时间. 23.(8分)如图,在大楼AB 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 ,CD=13米,坡比DE:EC=1:125,高为DE ,在斜坡下的点C 处测得楼顶B 的仰角为64°,在斜坡上的点D 处测得楼顶B 的仰角为45°,其中A 、C 、E 在同一直线上.求斜坡CD 的高度DE ;求大楼AB 的高度;(参考数据:sin64°≈0.9,tan64°≈2).24.(10分)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的图象交于点A (-3,m +8),B (n ,-6)两点.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AOB 的面积.25.(10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 上的两点,且BF=DE . 求证:AE ∥CF .26.(12分)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 的顶点G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142=12996,1152=13225,1162=13456或4.42=19.36,4.52=20.25,4.62=21.16)27.(12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A、C分别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2),直线1y x32=-+交AB,BC分别于点M,N,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经过点M,N.(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在y轴上,且△OPM的面积与四边形BMON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2022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BEC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CFE 的度数. 详解:50,//180130ECF AB CD ECF BEC BEC ∠=∴∠+∠=∴∠= 又∵EF 平分∠BEC ,1652CEF BEF BEC ∴∠=∠=∠=.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B 【答案解析】∵在5.5~6.5组别的频数是8,总数是40, ∴=0.1.故选B . 3、D 【答案解析】A 、8181的算术平方根;B 、先算-6的平方,然后再求36C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D 、121616. 【题目详解】A 819,故A 错误;B 、()26-36,故B 错误;C 、23266,故C 错误;D 、121616=4,故D 正确. 故选D . 【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掌握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C【答案解析】根据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解答.【题目详解】解:依题意得:x2≥1且x≠1.解得x≠1.故选C.【答案点睛】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时,注意分母不等于零且被开方数是非负数.5、A【答案解析】分析:依据AD是BC边上的高,∠ABC=60°,即可得到∠BAD=30°,依据∠BAC=50°,AE平分∠BAC,即可得到∠DAE=5°,再根据△ABC中,∠C=180°﹣∠ABC﹣∠BAC=70°,可得∠EAD+∠ACD=75°.详解:∵AD是BC边上的高,∠ABC=60°,∴∠BAD=30°,∵∠BAC=50°,AE平分∠BAC,∴∠BAE=25°,∴∠DAE=30°﹣25°=5°,∵△ABC中,∠C=180°﹣∠ABC﹣∠BAC=70°,∴∠EAD+∠ACD=5°+70°=7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6、D【答案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题目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答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7、A 【答案解析】根据这块矩形较长的边长=边长为3a 的正方形的边长-边长为2b 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边长为2b 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2倍代入数据即可. 【题目详解】依题意有:3a ﹣2b +2b ×2=3a ﹣2b +4b =3a +2b . 故这块矩形较长的边长为3a +2b .故选A . 【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正方形和整式的运算,熟读题目,理解题意,清楚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A 【答案解析】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后两组的频数和为10,即可得知总人数,结合前两组的频数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及第15、16个数据的平均数,可得答案. 【题目详解】由题中表格可知,年龄为15岁与年龄为16岁的频数和为1010x x +-=,则总人数为3151030++=,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4岁,中位数为1414142+=(岁),所以对于不同的x ,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众数和中位数,故选A. 【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表及统计量的选择,由表中数据得出数据的总数是根本,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D 【答案解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乘法、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题目详解】解:A 、a ﹣3a=﹣2a ,故此选项错误; B 、(ab 2)0=1,故此选项错误;C 故此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乘法、零指数幂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10、D【答案解析】先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根据DE∥CA,DF∥BA,得出AEDF为平行四边形,得出①正确;当∠BAC=90°,根据推出的平行四边形AEDF,利用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可得出②正确;若AD平分∠BAC,得到一对角相等,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EAD=∠EDA,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一组邻边相等,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得出③正确;由AB=AC,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AD平分∠BAC,同理可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④正确,进而得到正确说法的个数.【题目详解】解:∵DE∥CA,DF∥B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选项①正确;若∠BAC=90°,∴平行四边形AEDF为矩形,选项②正确;若AD平分∠BAC,∴∠EAD=∠FAD,又DE∥CA,∴∠EDA=∠FAD,∴∠EAD=∠EDA,∴AE=DE,∴平行四边形AEDF为菱形,选项③正确;若AB=AC,AD⊥BC,∴AD平分∠BAC,同理可得平行四边形AEDF为菱形,选项④正确,则其中正确的个数有4个.故选D.【答案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菱形、矩形的判定,涉及的知识有: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B【答案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出:a﹣1≠0,a2﹣1=0,求出a的值即可.【题目详解】解:把x=0代入方程得:a2﹣1=0,解得:a=±1,∵(a﹣1)x2+x+a2﹣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0,即a≠1,∴a的值是﹣1.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注意根据已知得出a﹣1≠0,a2﹣1=0,不要漏掉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考虑.12、B【答案解析】解:当点P在AD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增大,所以△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在DE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不变,所以△ABP的面积S不变;当点P在EF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减小,所以△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的减小而减小;当点P在FG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不变,所以△ABP的面积S不变;当点P在GB上时,△ABP的底AB不变,高减小,所以△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的减小而减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1 4【答案解析】用列举法或者树状图法解答即可. 【题目详解】解:如图,由图可得,甲乙两人选取的诗句恰好相同的概率为41164 P==.故答案为:1 4 .【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用树状图法或者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熟练掌握两种解答方法是关键.14、18 1【答案解析】有四个边长均为1的正六边形,采用方式1拼接,利用4n+2的规律计算;把六个正六边形围着一个正六边按照方式2进行拼接可使周长为8,六边形的个数最多.【题目详解】解:有四个边长均为1的正六边形,采用方式1拼接,所得图案的外轮廓的周长为4×4+2=18;按下图拼接,图案的外轮廓的周长为18,此时正六边形的个数最多,即n的最大值为1.故答案为:18;1.【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以及图形的变化类规律总结问题,根据题意,得出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41【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如图,连接EF∵△ADF与△DEF同底等高,∴S△ADF=S△DEF,即S△ADF-S△DPF=S△DEF-S△DPF,即S△APD=S△EPF=16cm1,同理可得S△BQC=S△EFQ=15cm1,、∴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EPF+S△EFQ=16+15=41cm1.考点:1、三角形面积,1、平行四边形16、10【答案解析】如图,连接OD,BD,作DH⊥AB于H,EG⊥AB于G.由四边形ADEF是菱形,推出F,D关于直线AE对称,推出PF=PD,推出PF+PB=PA+PB,由PD+PB≥BD,推出PF+PB的最小值是线段BD的长.【题目详解】如图,连接OD,BD,作DH⊥AB于H,EG⊥AB于G.∵四边形ADEF是菱形,∴F,D关于直线AE对称,∴PF=PD,∴PF+PB=PA+PB,∵PD+PB≥BD,∴PF+PB的最小值是线段BD的长,∵∠CAB=180°-105°-45°=30°,设AF=EF=AD=x,则DH=EG=12x,3,∵∠EGB=45°,EG⊥BG,∴EG=BG=12x,∴3123∴x=2,∴DH=1,BH=3,∴BD=22=10,13∴PF+PB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答案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菱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17、2a+2b【答案解析】根据平面向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题目详解】3a﹣(a﹣2b)=3a﹣a+2b=2a+2b,故答案为:2a+2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①③⑤.【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①连接CD,如图1所示,∵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CE=CD,∴∠E=∠CDE,∵DF⊥DE,∴∠EDF=90°,∴∠E+∠F=90°,∠CDE+∠CDF=90°,∴∠F=∠CDF,∴CD=CF,∴CE=CD=CF,∴结论“CE=CF”正确;②当CD⊥AB时,如图2所示,∵AB是半圆的直径,∴∠ACB=90°,∵AB=8,∠CBA=30°,∴∠CAB=60°,AC=4,BC=43.∵CD⊥AB,∠CBA=30°,∴CD=12BC=23.根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可得:点D在线段AB上运动时,CD的最小值为23.∵CE=CD=CF,∴EF=2CD.∴线段EF的最小值为43.∴结论“线段EF的最小值为23”错误;③当AD=2时,连接OC,如图3所示,∵OA=OC,∠CAB=60°,∴△OAC是等边三角形,∴CA=CO,∠ACO=60°,∵AO=4,AD=2,∴DO=2,∴AD=DO,∴∠ACD=∠OCD=30°,∵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ECA=∠DCA,∴∠ECA=30°,∴∠ECO=90°,∴OC⊥EF,∵EF经过半径OC的外端,且OC⊥EF,∴EF与半圆相切,∴结论“EF 与半圆相切”正确;④当点F恰好落在BC上时,连接FB、AF,如图4所示,∵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ED⊥AC,∴∠AGD=90°,∴∠AGD=∠ACB,∴ED∥BC,∴△FHC∽△FDE,∴FH:FD=FC:FE,∵FC=12EF,∴FH=12FD,∴FH=DH,∵DE∥BC,∴∠FHC=∠FDE=90°,∴BF=BD,∴∠FBH=∠DBH=30°,∴∠FBD=60°,∵AB是半圆的直径,∴∠AFB=90°,∴∠FAB=30°,∴FB=12AB=4,∴DB=4,∴AD=AB﹣DB=4,∴结论“AD=25”错误;⑤∵点D与点E关于AC对称,点D与点F关于BC对称,∴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点E的运动路径AM与AB关于AC对称,点F的运动路径NB与AB关于BC对称,∴EF扫过的图形就是图5中阴影部分,∴S阴影=2S△ABC=2×12AC•BC=AC•BC=4×43=163,∴EF扫过的面积为163,∴结论“EF扫过的面积为163”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⑤.考点:1.圆的综合题;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切线的判定;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6yx(2)7或2.【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2)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12|k|=2,可得到满足条件的k=6,于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6x;(2)分类讨论: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则D点与M点重合,即AB=AM,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M点坐标为(2,6),则AB=AM=6,所以t=2+6=7;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C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BC=t-2,则C点坐标为(t,t-2),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t(t-2)=6,再解方程得到满足条件的t的值.测试卷解析:(2)∵△AOM的面积为2,∴12|k|=2,而k>0,∴k=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6x;(2)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则D点与M点重合,即AB=AM,把x=2代入y=6x得y=6,∴M 点坐标为(2,6), ∴AB=AM=6, ∴t=2+6=7;当以AB 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C 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 则AB=BC=t-2, ∴C 点坐标为(t ,t-2), ∴t (t-2)=6,整理为t 2-t-6=0,解得t 2=2,t 2=-2(舍去), ∴t=2,∴以AB 为一边的正方形有一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时,t 的值为7或2.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20、(1)244893y x x =-++;(2)①2315(5)102S m =-+,当m=5时,S 取最大值;②满足条件的点F 共有四个,坐标分别为13(,8)2F ,23()2F ,4,33(,62F +,43(,62F -, 【答案解析】(1)将A 、C 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y=-49x 2+bx+c ,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先用m 表示出QE 的长度,进而求出三角形的面积S 关于m 的函数; ②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F 点的坐标即可,注意不要漏写. 【题目详解】解:(1)将A 、C 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得84366b+c=09c =⎧⎪⎨-⨯+⎪⎩ , 解得:438b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49x 2+43x+8;(2)①∵OA=8,OC=6, ∴=10,过点Q 作QE ⊥BC 与E 点,则sin ∠ACB =QE QC = AB AC =35,∴10QE m =35,∴QE=35(10﹣m ),∴S=12•CP•QE=12m 35×(10﹣m )=﹣310m 2+3m ;②∵S=12•CP•QE=12m×35(10﹣m )=﹣310m 2+3m=﹣310(m ﹣5)2+152,∴当m=5时,S 取最大值;在抛物线对称轴l 上存在点F ,使△FDQ 为直角三角形,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49x 2+43x+8的对称轴为x=32,D 的坐标为(3,8),Q (3,4),当∠FDQ=90°时,F 1(32,8), 当∠FQD=90°时,则F 2(32,4),当∠DFQ=90°时,设F (32,n ),则FD 2+FQ 2=DQ 2, 即49+(8﹣n )2+49+(n ﹣4)2=16, 解得:n=6±72, ∴F 3(32,6+72),F 4(32,6﹣72), 满足条件的点F 共有四个,坐标分别为 F 1(32,8),F 2(32,4),F 3(32,6+72),F 4(32,6﹣72).【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能力,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抛物线的解析式的求法抛物线的最值等知识点,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和难点,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运用,同学们要加强训练,属于中档题.21、(1)12(2)16【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1)因为总共有4个球,红球有2个,因此可直接求得红球的概率;(2)根据题意,列表表示小球摸出的情况,然后找到共12种可能,而两次都是红球的情况有2种,因此可求概率.测试卷解析:解:(1)12.(2)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由表格可知,共有12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其中“两次都摸到红球”有2种可能.∴P(两次都摸到红球)=212=16.考点:概率统计22、(1) y1=2x+2;(2) 选择在B站出地铁,最短时间为39.5分钟.【答案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y1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设李华从文化宫回到家所需的时间为y,则y=y1+y2=12x2-9x+80,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最短时间.【题目详解】(1)设y1=kx+b,将(8,18),(9,20),代入y 1=kx+b,得:818,920.k b k b +=⎧⎨+=⎩解得2,2.k b =⎧⎨=⎩ 所以y 1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y 1=2x+2.(2)设李华从文化宫回到家所需的时间为y,则y=y 1+y 2=2x+2+12x 2-11x+78=12x 2-9x+80=12(x-9)2+39.5. 所以当x=9时,y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39.5,答:李华应选择在B 站出地铁,才能使他从文化宫回到家所需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39.5分钟.【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解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题意,确定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确定其最大值最小值,在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3、(1)斜坡CD 的高度DE 是5米;(2)大楼AB 的高度是34米.【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1)根据在大楼AB 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 ,CD=13米,坡度为1:125,高为DE ,可以求得DE 的高度; (2)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题目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大楼AB 的高度.测试卷解析:(1)∵在大楼AB 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 ,CD=13米,坡度为1:125, ∴1512125DE EC ==,设DE=5x 米,则EC=12x 米,∴(5x )2+(12x )2=132,解得:x=1,∴5x=5,12x=12,即DE=5米,EC=12米,故斜坡CD 的高度DE 是5米;(2)过点D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H ,设DH 的长为x ,由题意可知∠BDH=45°,∴BH=DH=x ,DE=5,在直角三角形C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E=12,AB=x+5,AC=x-12,∵tan64°=AB AC,∴2=AB AC,解得,x=29,AB=x+5=34,即大楼AB的高度是34米.24、(1)y=-6x,y=-2x-1(2)1【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1)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出m的值,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以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将点B 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出n的值,从而得到点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求解;(2)设AB与x轴相交于点C,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C的坐标,从而得到点OC的长度,再根据S△AOB=S△AOC+S△BOC列式计算即可得解.测试卷解析:(1)将A(﹣3,m+8)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m+8,解得m=﹣6,m+8=﹣6+8=2,所以,点A的坐标为(﹣3,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将点B(n,﹣6)代入y=﹣得,﹣=﹣6,解得n=1,所以,点B的坐标为(1,﹣6),将点A(﹣3,2),B(1,﹣6)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1;(2)设AB与x轴相交于点C,令﹣2x﹣1=0解得x=﹣2,所以,点C的坐标为(﹣2,0),所以,OC=2,S△AOB=S△AOC+S△BOC,=×2×3+×2×1,=3+1,=1.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25、证明见解析【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通过全等三角形△ADE≌△CBF的对应角相等证得∠AED=∠CFB,则由平行线的判定证得结论.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D∥BC,∴∠ADE=∠CBF.∵在△ADE与△CBF中,AD=BC,∠ADE=∠CBF,DE=BF,∴△ADE≌△CBF(SAS).∴∠AED=∠CFB.∴AE∥CF.26、(1)1.5s;(2)S=625x2+175x+3(0<x<3);(3)当x=52(s)时,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1.【答案解析】(1)由于O是EF中点,因此当P为FG中点时,OP∥EG∥AC,据此可求出x的值.(2)由于四边形AHPO形状不规则,可根据三角形AFH和三角形OPF的面积差来得出四边形AHPO的面积.三角形AHF中,AH的长可用AF的长和∠FAH的余弦值求出,同理可求出FH的表达式(也可用相似三角形来得出AH、FH的长).三角形OFP中,可过O作OD⊥FP于D,PF的长易知,而OD的长,可根据OF的长和∠FOD的余弦值得出.由此可求得y、x的函数关系式.(3)先求出三角形ABC和四边形OAHP的面积,然后将其代入(2)的函数式中即可得出x的值.【题目详解】解:(1)∵Rt△EFG∽Rt△ABC∴EG FGAC BC=,即486FG=,∴FG=468⨯=3cm∵当P为FG的中点时,OP∥EG,EG∥AC∴x=121FG=12×3=1.5(s)∴当x为1.5s时,OP∥AC.(2)在Rt△EFG中,由勾股定理得EF=5cm ∵EG∥AH∴△EFG∽△AFH∴EG EF FG AH AF FH==,∴AH=45(x+5),FH=35(x+5)过点O作OD⊥FP,垂足为D ∵点O为EF中点∴OD=12EG=2cm∵FP=3﹣x∴S四边形OAHP=S△AFH﹣S△OFP=12•AH•FH﹣12•OD•FP=12•45(x+5)•35(x+5)﹣12×2×(3﹣x)=625x2+175x+3(0<x<3).(3)假设存在某一时刻x,使得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1则S四边形OAHP=1324×S△ABC∴625x2+175x+3=1324×12×6×8∴6x2+85x﹣250=0解得x1=52,x2=﹣503(舍去)∴当x=52(s )时,四边形OAHP 面积与△ABC 面积的比为13:1. 【答案点睛】本题是比较常规的动态几何压轴题,第1小题运用相似形的知识容易解决,第2小题同样是用相似三角形建立起函数解析式,要说的是本题中说明了要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而很多测试卷往往不写,要记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函数解析式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无论命题者是否交待了都必须写,第3小题只要根据函数解析式列个方程就能解决.27、(1)4y x=;(2)点P 的坐标是(0,4)或(0,-4). 【答案解析】(1)求出OA=BC=2,将y=2代入1y x 32=-+求出x=2,得出M 的坐标,把M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四边形BMON 的面积,求出OP 的值,即可求出P 的坐标.【题目详解】(1)∵B (4,2),四边形OABC 是矩形,∴OA=BC=2.将y=2代入1y x 32=-+3得:x=2,∴M (2,2). 把M 的坐标代入k y x=得:k=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4y x =; (2)AOM CON BMON OABC 1S S S S 422442∆∆=--=⨯-⨯⨯=四边形矩形. ∵△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BMON 的面积相等, ∴1OP AM 42⋅⋅=. ∵AM=2,∴OP=4.∴点P 的坐标是(0,4)或(0,-4).。
重难题型六 二次函数综合题——三阶 综合提升练 课件 2025年中考数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广西)
2025版
数学
广西专版
(3)设点P(t,12 t2-32 x-2), 当y=12 t2-32 t-2=12 x-2, 则x=t2-3t,即点E(t2-3t,12 t2-32 t-2), ∵C,E,F,A共线,EF=AC, 则xF-xE=xA-xC, 即t-(t2-3t)=4-0, 解得t=2,即点P(2,-3).
2025版
数学
广西专版
(“一阶
重难题型六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三阶 综合提升练
方法技巧突破练”、“二阶 考向多维设问练”见本 书P65)
2025版
数学
广西专版
类型一:二次函数中的线段问题 (2024T25,2018-2017T26)
2025版
数学
广西专版
1.(2017•北部湾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 3ax-9a与坐标 轴交于A,B,C三点,其中C(0,3),∠BAC的平分线AE交y轴于点D,交 BC于点E,过点D的直线l与射线AC,AB分别交于点M,N. (1)直接写出a的值,点A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 (2)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若△PA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
∴FG=AF•sin 60°= 23(4-x),
2025版
数学
广西专版
∴S△ADF=12
AD•FG=
3 4
x(4-x),
同理(1)可知△ADபைடு நூலகம்≌△BED≌△CFE,
∴S△ADF=S△BED=S△CFE=
3 4
x(4-x),
∴y=S△ABC-3S△ADF=343x2-3 3x+4 3.
2025版
数学
2025版
数学
广西专版
解:(1)抛物线的解析式 y=12 x2-32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