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地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3、感悟作者有“生”到“死”的复杂情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
体验“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
2、感悟母爱的崇高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失聪而作此曲,并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奏响人生的最强音。
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
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二)认识作者:
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借助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写作着的心魂。
———史铁生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
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
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让他充分感受到时间的永恒,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和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及个人遭际的无常和偶然。
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皈依。
在这里,史铁生参透了生命的真谛,彻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一次最艰难的思想飞跃。
(三)预习检查
1、注音,写字
坍圮(tānpĭ )熨帖(yù) 宿命(sù) 亘古不变(gèn)
隽永(juàn) 倔强(jué) 嘈杂(cáo) 玉砌雕栏(qì)
捋着(lǚ)焦灼(zhuó) 荒芜(wú) 剥蚀(bō)
tuí墙(颓)kè守(恪) 教huì(诲) cù然(猝)
2、若给文本这两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可怎样拟写?
第一部分,我与地坛;
第二部分,我与母亲。
(四)文本探究
1、阅读1-3段: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近)
二是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
(缘分、宿命)
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了基础。
2、读第
3、5两段的景物描写,思考:地坛具有怎样的特点?
雕栏玉砌不复、四壁朱颜改、残阳、废园特点:古旧、荒芜
蜂飞蚁动、瓢虫升空、金蝉脱壳、露珠滚动满园草木竞相生长特点:生生不息
合起来:荒芜但并不衰败
3、“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相似点?
地坛:荒芜冷落,被人遗弃的古园
“我”: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的人
同病相怜
4、第七段写了什么景物,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落日的灿烂、雨燕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草木泥土的气味、落叶的味道(生命的永恒、生活的信心)
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你就能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5、景物描写的作用
(1)说明地坛是破败、荒芜、古旧的,同时又宁静,充满活力、生气。
(2)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3)地坛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也是作者的解读,让作者获得新生。
6、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1)“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
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
(2)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
7、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是一位不幸的母亲
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8、思考:两个部分,一写地坛,一写母亲,二者究竟有什么关联?
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一个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一个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并鼓起生活的勇气。
她们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
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我的地坛,也是我和母亲的地坛。
(五)小结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四、板书
五、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