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 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 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
- 1 -/7
5. 以下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①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②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标准社会秩序。 ③如果能抛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⑥?聊斋志异?中的?促织?,说的是人世寒凉。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的任务摊派到 了一个叫成名的人身上,成名不过是一个被官吏陷害的里正,面对征促织的任务,既不敢敛户口,又无力抵 偿,形势所逼,只能自行捕捉。无所得,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故事以儿子化身为促织,成名入宫 献促织得厚赏而结束,得到了喜剧形式的大圆满。而我却很久不能从曲折离奇的情节中走出来。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二十四节气的
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 惊蛰〞,两个汉字组
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
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节〕
【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明。
6. 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到达
B.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
C.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
D.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开夜之帷幕,熟悉的乡村小夜曲开始奏响。
②我太熟悉这样轻柔的旋律,谷物的香甜在村庄弥漫,婴孩在睡梦中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只狗尚未因为
白昼的追逐而疲倦,深深陷入这美妙的旋律。也许,这样的夜色只有一次,即便只有一次也因为秋虫的歌唱
而缱绻。也许,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千年,只是我们在今日的月光下才静下心来,听蟋蟀弹奏月光的琴弦。
- 2 -/7
A.元稹感谢兄长对家庭的奉献和对自己的保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 B.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 C.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 D.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诲甥〞之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阔网友如痴如醉,
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
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 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
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D.2021 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 %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 “ 一本书都没有读〞。 3. 以下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B .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 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 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手段,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 蚍 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 奉献毕生的事业。 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3 分〕〔 〕 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
20 年代初,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曾给学生讲授过修辞学、诗歌选作、中国文学史等课, 许多课程尚属“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阶段。先生讲课,于每一时代取其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于每时代文 学,分别其主流与支流,探究其来龙去脉,使之真正具有“ 史〞的规模。这在当时是很有独创性的。
小石先生治学作文就是这样追求独出手眼,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决不俯仰随人,亦步亦趋。他讲?招魂?, 不仅根据?史记?屈原传赞来纠正王逸以来认为是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断定为屈原所作,而且从考古学角 度列举楚墓的大墓群新出土的精美文物加以印证,由此推知诗中所写楚国贵族生活确有现实依据,并非 虚 饰夸张,不是过之而是不及;他认为?招魂?主旨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非楚国之魂,亦非自招。
⑧我小时就喜欢蟋蟀的歌唱。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听缥缈的夜色中传来轻柔的鸣唱,小心翼翼走到叫声 所在的地方,忽而又听它的声音在别处响起。再次走近,它却又在另一个地方逍遥起来。由此,我断定蟋蟀 是用灵魂在歌唱,小小的身体能发出一种飘忽的声音,游走在乡村的夜色里。
⑨我到底是没有亲眼见过斗蟋蟀,我也不愿看见同类厮杀的场景。我所看见的蟋蟀,抛却被作为玩物的 身份,应该是天籁中的音符之一,流淌的月光下,从?诗经·蟋蟀?中弹跳而出,落在安静的书桌上。“蟋 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在苦行与享乐之 间应该还有一条道路,就是要有作为人的起码忧患意识。
④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每逢入秋,就觉得时间一下子短了起来,白日里尚未做多少事情,夕阳就挂在了 树梢。接下来是冷风吹,接下来是秋雨绵绵,接下来是雪花飘,好似一年的时光就这么恍惚一下过完,让人 不免悲叹。
⑤不知何时起人们创造了斗蟋蟀。宋理宗时,丞相贾似道十分喜爱斗蟋蟀,将其位于杭州西湖葛岭的住 所命名为“斗闲堂〞,并撰写了?促织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旷古未闻的创造,一个丞相不研究如何治理国 家,处理内忧外患,却以虫之名进行了另外一个行业的探索,到最后只留下“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 笑料。
落叶女墙头。铜驼 ②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③、欲何游?
【注】①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本词作于 1276 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兵入
杭州。②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③坱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10.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
中的作用。〔5 分〕
11.“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 分〕
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
节气的真实不虚和
。
A.气候 B.气候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不可思议 不可理喻
C.物候 D.物候
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
不可思议 不可理喻
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
文史学家胡小石 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清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
- 4 -/7
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小石走上博学多能的道路。 1906 年小石先生考取了两江优级师范预科,因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受到学堂监督李瑞清〔梅庵〕先
生激赏,成了梅庵先生悉心指导的入室弟子。梅庵先生又介绍他拜于散原老人陈三立门下学习诗学,由专习 唐人七绝入手,而后兼习各体,他所作绝句,旨趣神妙,风调隽美,直追中晚唐。陈三立先生赞其诗: “ 仰 追刘宾客〔禹锡〕,为七百年来罕见。〞今人钱仲联主编的?近代诗钞?录入小石诗作达八十多首,称其风格 独特。先生寓沪时,沪上寓居不少遗老,其中不乏宿学之士,有幸向他们请教,获益很多。
- 3 -/7
③促织鸣,懒妇惊,说的是一种乡村状态。如果到了蟋蟀歌唱的时节,一个村庄里的妇人还未给丈夫和 孩子预备御寒的衣物,那么她会心生慌乱,赶紧趁着明亮的月光,纺纱织布,补缀衣物。这是民谚的一种温 暖,以虫为名,提醒季节的变迁。周作人在?知堂随笔?中说:“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 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 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8 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2〕此中有真意,
。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6〕辅车相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7〕判天地之美,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⑦最近有消息说:“每年 7 月中旬至 8 月底,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聚集在泰安泗店镇收购蟋蟀, 木工、泥瓦工甚至周边的上班族,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田间地头抓蟋蟀,外出务工的泗店人也会以各种理由 丢下工作回乡抓蟋蟀。村民介绍说常年抓蟋蟀的抓上一个月至少收入在一万五以上。〞这是一那么如假包换 的
信息。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蟀赌博,单场输赢高达 5 万元〞“男子因斗蟋蟀赌博被赌友捅死〞的条文达两万多条。
①,尔所详 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 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 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
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 假设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诗经·卫风·氓?〕
〔陶渊明?饮酒?〕
〔韩愈?师说?〕
〔李煜?相见欢?〕
。
〔苏轼?赤壁赋?〕
〔?左传·僖公五年?〕
〔?庄子·天下?〕
骑一头蟋蟀夜行
宋长征
①蟋蟀是卑微的歌者,城市是傲娇者的天堂,你很难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听见蟋蟀的歌唱。只有在乡村,蟋
蟀才肯抽出纤细的弓弦。背景是空旷的田野,清澈的月光是上帝设置的灯光,树叶是幕后的天使合唱团,拉
⑩那么,我情愿骑一头蟋蟀夜行,走过多情的人间。 〔选自?山东文学?2021 年第 4 期,有删改〕
13. 赏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 分〕 14. 本文第⑤段引用丞相贾似道的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 5 . “ 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请解 说 这句话的含意。〔4 分〕 16.请探究文题“ 骑一头蟋蟀夜行〞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
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
④如果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厉批判。
⑤但在 20 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 “ 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
A.②③⑤④①
B.②⑤④①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⑤④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 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4 分〕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4 分〕 9.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唐多令
刘辰翁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 ①。
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
“ 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
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
- 1 -/7
5. 以下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①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②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标准社会秩序。 ③如果能抛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⑥?聊斋志异?中的?促织?,说的是人世寒凉。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的任务摊派到 了一个叫成名的人身上,成名不过是一个被官吏陷害的里正,面对征促织的任务,既不敢敛户口,又无力抵 偿,形势所逼,只能自行捕捉。无所得,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故事以儿子化身为促织,成名入宫 献促织得厚赏而结束,得到了喜剧形式的大圆满。而我却很久不能从曲折离奇的情节中走出来。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二十四节气的
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 惊蛰〞,两个汉字组
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
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节〕
【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明。
6. 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到达
B.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
C.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
D.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开夜之帷幕,熟悉的乡村小夜曲开始奏响。
②我太熟悉这样轻柔的旋律,谷物的香甜在村庄弥漫,婴孩在睡梦中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只狗尚未因为
白昼的追逐而疲倦,深深陷入这美妙的旋律。也许,这样的夜色只有一次,即便只有一次也因为秋虫的歌唱
而缱绻。也许,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千年,只是我们在今日的月光下才静下心来,听蟋蟀弹奏月光的琴弦。
- 2 -/7
A.元稹感谢兄长对家庭的奉献和对自己的保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 B.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 C.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 D.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诲甥〞之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阔网友如痴如醉,
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
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 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
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D.2021 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 %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 “ 一本书都没有读〞。 3. 以下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 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B .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 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 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手段,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 蚍 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 奉献毕生的事业。 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3 分〕〔 〕 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
20 年代初,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曾给学生讲授过修辞学、诗歌选作、中国文学史等课, 许多课程尚属“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阶段。先生讲课,于每一时代取其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于每时代文 学,分别其主流与支流,探究其来龙去脉,使之真正具有“ 史〞的规模。这在当时是很有独创性的。
小石先生治学作文就是这样追求独出手眼,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决不俯仰随人,亦步亦趋。他讲?招魂?, 不仅根据?史记?屈原传赞来纠正王逸以来认为是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断定为屈原所作,而且从考古学角 度列举楚墓的大墓群新出土的精美文物加以印证,由此推知诗中所写楚国贵族生活确有现实依据,并非 虚 饰夸张,不是过之而是不及;他认为?招魂?主旨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非楚国之魂,亦非自招。
⑧我小时就喜欢蟋蟀的歌唱。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听缥缈的夜色中传来轻柔的鸣唱,小心翼翼走到叫声 所在的地方,忽而又听它的声音在别处响起。再次走近,它却又在另一个地方逍遥起来。由此,我断定蟋蟀 是用灵魂在歌唱,小小的身体能发出一种飘忽的声音,游走在乡村的夜色里。
⑨我到底是没有亲眼见过斗蟋蟀,我也不愿看见同类厮杀的场景。我所看见的蟋蟀,抛却被作为玩物的 身份,应该是天籁中的音符之一,流淌的月光下,从?诗经·蟋蟀?中弹跳而出,落在安静的书桌上。“蟋 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在苦行与享乐之 间应该还有一条道路,就是要有作为人的起码忧患意识。
④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每逢入秋,就觉得时间一下子短了起来,白日里尚未做多少事情,夕阳就挂在了 树梢。接下来是冷风吹,接下来是秋雨绵绵,接下来是雪花飘,好似一年的时光就这么恍惚一下过完,让人 不免悲叹。
⑤不知何时起人们创造了斗蟋蟀。宋理宗时,丞相贾似道十分喜爱斗蟋蟀,将其位于杭州西湖葛岭的住 所命名为“斗闲堂〞,并撰写了?促织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旷古未闻的创造,一个丞相不研究如何治理国 家,处理内忧外患,却以虫之名进行了另外一个行业的探索,到最后只留下“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 笑料。
落叶女墙头。铜驼 ②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③、欲何游?
【注】①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本词作于 1276 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兵入
杭州。②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③坱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10.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
中的作用。〔5 分〕
11.“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 分〕
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
节气的真实不虚和
。
A.气候 B.气候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不可思议 不可理喻
C.物候 D.物候
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
不可思议 不可理喻
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
文史学家胡小石 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清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
- 4 -/7
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小石走上博学多能的道路。 1906 年小石先生考取了两江优级师范预科,因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受到学堂监督李瑞清〔梅庵〕先
生激赏,成了梅庵先生悉心指导的入室弟子。梅庵先生又介绍他拜于散原老人陈三立门下学习诗学,由专习 唐人七绝入手,而后兼习各体,他所作绝句,旨趣神妙,风调隽美,直追中晚唐。陈三立先生赞其诗: “ 仰 追刘宾客〔禹锡〕,为七百年来罕见。〞今人钱仲联主编的?近代诗钞?录入小石诗作达八十多首,称其风格 独特。先生寓沪时,沪上寓居不少遗老,其中不乏宿学之士,有幸向他们请教,获益很多。
- 3 -/7
③促织鸣,懒妇惊,说的是一种乡村状态。如果到了蟋蟀歌唱的时节,一个村庄里的妇人还未给丈夫和 孩子预备御寒的衣物,那么她会心生慌乱,赶紧趁着明亮的月光,纺纱织布,补缀衣物。这是民谚的一种温 暖,以虫为名,提醒季节的变迁。周作人在?知堂随笔?中说:“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 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 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8 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2〕此中有真意,
。
〔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6〕辅车相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7〕判天地之美,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⑦最近有消息说:“每年 7 月中旬至 8 月底,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聚集在泰安泗店镇收购蟋蟀, 木工、泥瓦工甚至周边的上班族,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田间地头抓蟋蟀,外出务工的泗店人也会以各种理由 丢下工作回乡抓蟋蟀。村民介绍说常年抓蟋蟀的抓上一个月至少收入在一万五以上。〞这是一那么如假包换 的
信息。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蟀赌博,单场输赢高达 5 万元〞“男子因斗蟋蟀赌博被赌友捅死〞的条文达两万多条。
①,尔所详 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 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 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
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 假设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诗经·卫风·氓?〕
〔陶渊明?饮酒?〕
〔韩愈?师说?〕
〔李煜?相见欢?〕
。
〔苏轼?赤壁赋?〕
〔?左传·僖公五年?〕
〔?庄子·天下?〕
骑一头蟋蟀夜行
宋长征
①蟋蟀是卑微的歌者,城市是傲娇者的天堂,你很难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听见蟋蟀的歌唱。只有在乡村,蟋
蟀才肯抽出纤细的弓弦。背景是空旷的田野,清澈的月光是上帝设置的灯光,树叶是幕后的天使合唱团,拉
⑩那么,我情愿骑一头蟋蟀夜行,走过多情的人间。 〔选自?山东文学?2021 年第 4 期,有删改〕
13. 赏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 分〕 14. 本文第⑤段引用丞相贾似道的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 5 . “ 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请解 说 这句话的含意。〔4 分〕 16.请探究文题“ 骑一头蟋蟀夜行〞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
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
④如果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厉批判。
⑤但在 20 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 “ 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
A.②③⑤④①
B.②⑤④①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⑤④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 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4 分〕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4 分〕 9.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唐多令
刘辰翁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 ①。
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
“ 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
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