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4)word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法令,取消对广东、福建的“疍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户”的称号。
这一规定体现了()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国民享有财产、结社等自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
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3.进入新世纪,日本通产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名为经济生产省,并推出了《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与创造的行动计划》。
日本的上述行动
A.实现了日本经济结构调整
B.增强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C.旨在加强与美国经济竞争
D.有利于日本的经济发展
4.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
5.“它是中产阶级内部的非资本主义化的冲动,但还不是反资本主义的,它提倡激情,崇拜高尚的野蛮人,欲与现实保持距离。
”能够体现这种特征的作品是:()
A.梵高的《向日葵》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C.比才《卡门》 D.大卫《马拉之死》
6.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7.鲁迅先生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社会礼教吃人的本质。
这部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药》
C、《阿Q正传》
D、《孔乙已》
8.《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9.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
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
A.民主共和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
C.唯物辩证思想 D.离经叛道思想
10.“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性格
B.经济条件
C.政体形式
D.地理环境
11.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
……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12.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欧盟成立
1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最主要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与财产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行国家资木主义的表现
15.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能文能武)。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
A.大儿子
B.二儿子
C.女儿
D.小儿子
16.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是“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这反映了夏朝是()
A.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B.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D.没有文字得不到世界上的承认
17.“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18.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0.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英国谈判代表说:“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
”这主要是因为“北京驻使”
A.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
B.实现了与中国平等外交
C.有利于英国修订条约
D.保证太平军的统治基础
21.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东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东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
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②屈原的《离骚》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雪莱的《西风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2.截止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新篇章。
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参加不结盟运动组织 D.第二十六届联大
23.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
”据此分析,刘锡鸿
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
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进行全面的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24.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25.严家炎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人物评孔批孔,并不是针对孔子本身,而是针对现实中的复辟事件和定孔教为国教这类政治举措。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反对旧道德崇尚新文化
B.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C.新文化运动并不完全与传统相悖
D.知识分子反对对孔子的偶像崇拜
26.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
下列表述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27.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
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8.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
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29.《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维护所有人利益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是一部成文法律 D.取消了贵族司法垄断权
30.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所谓新观点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
此观点的依据是中国
A. 开始缓慢走向近代化
B. 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 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 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二、综合题
31.宪政制度的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的成文宪法之一。
之后宪法不断以修正案的方式完善。
截至目前,美国国会共通过了27个有效的宪法修正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前十条修正案是一次性在1791年获得通过,因为其主要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对政府的限制,因此被统称为《权利法案》。
此后的17个修正案则是逐次获得通过。
以下是部分修正案的内容。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修正案[十三] 第一款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的存在,但惟用于业经定罪的罪犯作为惩罚者不在此限。
(注:1865年通过)
修正案[十五] 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注:1870年通过)
修正案[十九]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注:1920年通过)
修正案[二十四] 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人头税或其他税款为理由,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在总统或副总统、总统或副总统选举人或参议员、众议员的任何初选或其他选举中的选举权。
(注:1964年通过)
修正案[二十六] 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年龄而否认或剥夺已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注:1971年通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是什么政治体制?试概括其突出特点和重大缺陷。
(2)修正案十三条、十五条颁布各有何实际意义?它们是在什么大背景下先后通过的?
(3)从以上材料来看,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32.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
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
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二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
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
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
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1)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白话报刊的发展又有哪些新变化?
(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民报》宣传三民主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下提出的?简要指出旧(新)三民主义分别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BBDBC CABBD BCABB BBCCA DBADC BCCBA
31.(1)总统制共和制。
特点:三权分立。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
缺陷:①没
有规定人民的各项权利;②保留了奴隶制度,种族歧视。
(2)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奴隶制度,公民权从白人扩大到了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
背景:美国内战,联邦政府巩固了国家统一。
(3)特点:①取得选举权的范围越来越广,不断向社会底层百姓延伸。
(或白人到其他人种,从有财产限制到普通公民,由男性公民到女性公民,年龄限制降低。
)②用修宪方式来扩大
普选权。
32.(1)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种类多,涉及面广;贴近民众。
(2)种类更多;分布更广;在国外出现。
(3分)(3)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为摆脱危机,挽救民族危亡。
旧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展开。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