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实验研究
赵永艳;刘莹莹;吴胜英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22(26)6
【摘要】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大鼠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机制。

方法该研究起止
时间为2019年2—6月。

24只SD大鼠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未造模鼠设为对照组。

实验组每日按20 mL·kg^(−1)·d^(−1)的剂量分2次用6.4%的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灌胃治疗3周,模型组和对照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

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 水迷宫分析系统分析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用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定治疗效果。

然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100B蛋白(S100B)及脑海马CA1区5-
羟色胺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逃避潜伏期为[(41.24±3.49)s],跨越平台次数为[(6.05±0.27)次],Zea Longa评分为[(0.04±0.00)分],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
伏期[(86.95±6.34)s]明显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2.92±0.14)次]减少
(P<0.05),Zea Longa评分[(3.84±0.31)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血清S100B
为[(2.41±0.21)mg/L]、脑海马CA1区GFAP蛋白为[(10.84±0.89)个/高倍视野]、脑海马CA1区5-羟色胺含量为[(0.74±0.09)µg/L],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
S100B[(5.29±0.37)mg/L]及脑海马CA1区GFAP蛋白[(35.53±2.18)个/高倍视野]表达均增多(P<0.05)、脑海马CA1区5-羟色胺含量[(0.51±0.05)µg/L]降低
(P<0.05);对照组脑海马CA1区VEGF为[(150.59±7.53)mg/L]、β-catenin蛋白
为[(9.97±1.09)个/高倍视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脑海马CA1区
VEGF[(151.82±7.35)mg/L]、β-catenin蛋白[(10.08±1.20)个/高倍视野]表达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跨越平台次数[(5.75±0.39)次]增
多(P<0.05)、逃避潜伏期[(42.57±3.20)s]缩短(P<0.05),Zea Longa评分
[(1.91±0.21)分]、S100B[(2.85±0.34)mg/L]和GFAP蛋白[(21.45±1.49)个/高倍
视野]明显降低(P<0.05),5-羟色胺含量[(0.74±0.09)µg/L]及CA1区
VEGF[(193.25±16.34)mg/L]和β-catenin蛋白[(12.40±1.56)个/高倍视野]表达均增多(P<0.05)。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能通过上调β-catenin蛋白、促进VEGF和
5-羟色胺合成、降低GFAP、改善脑组织血流状态来发挥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总页数】5页(P1102-1106)
【作者】赵永艳;刘莹莹;吴胜英
【作者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缺血衰老大鼠的实验研究
2.神经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3.神经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4.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5.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
痴呆大鼠的实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