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8-19,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学生、老师)
2、一根绳子一个小球,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

1.师:将一根绳子看作一条线段,一个小球看作一个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绕其中的一条边,形成了什么物体。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是圆柱体。

3.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
二、认识圆柱。

1.拿一个圆柱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①圆柱一共有几个面?
②上、下两个面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叫什么面?这个面有什么特点?
④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柱物体上互相指着说一说它的底面、侧面。

(2)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罐头盒的高,有多少种不同的量法?你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生1:量一量两个圆的直径,直径相同,说明圆的大小相等。

生2:用绳子量两个圆的周长,周长相等,说明大小相等。

生3:可以采用滚动的方法,证明周长相等。

生4:剪下两个面,直接比一比大小。

2.出示三个不同的高不一样的圆柱
思考:①你想说什么?(高不相同)
②什么是圆柱体的高?
③怎么测量圆柱体的高?
小结:圆柱体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都相等。

引申:圆柱的高在生活总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如:硬币的厚,钢材的长度,井的深度。

三、认识圆锥。

1.一个长方形上面的一边缩短后,绕长旋转一周,形成了什么图形?如果继续缩短变成一个点,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是什么图形?(圆锥)
2. 找一找屏幕上哪些又是圆锥体。

3.学法提示。

(1)你想研究圆锥的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3)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利用学具试着研究圆锥的特征。

(也可以看书自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思考:怎样测量圆锥体的'高?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测量圆锥的高,介绍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操作,再集体交流。

思考:为什么圆锥的高在里面,可以从外面测量?
4.对比小结: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圆柱体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练习
1.教学练一练
观察练一练中的图,你能很快找出圆柱和圆锥吗?在圆柱旁边打上“√”,在圆锥旁边打上“δ”。

2.练习五第2题
有句古诗说:“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和圆锥,是否也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呢?请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再到书上练习五第2题去连一连。

3.拓展练习:
在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时,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想象的大脑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请看屏幕。

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是()。

五、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接下来,我们还会研究圆柱圆锥的哪些知识?
但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一个小制作,具体的要求看练习五的第4题。

聪明的同学还可以猜一猜,下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什么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2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1~32例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想象、猜想、操作、讨论、分析、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认识圆锥的过程中掌握其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操作想象,导入新课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研究圆柱时,曾发现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

如果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还会是圆柱吗?
学生猜想,可以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硬纸进行操作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播放微课:圆锥的认识)
师:想一想,绕直角三角形的哪条边旋转也能得到圆锥?
【教学提示】
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加强操作指导,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也是圆锥,但绕着斜边旋转不能得到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有关圆锥的图片,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发言后,课件再展示一组图片)
3.揭示课题。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想,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在操作、想象中获取对圆锥的初步认识。

观看微课,让头脑中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进一步验证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自主探索,形成对圆锥特征的认知
1.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师:关于圆锥,你想了解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圆锥的特征是什么?圆锥由哪
些部分构成?圆锥和圆柱有什么不同?圆锥的高是什么?有几条?也有可能提到侧面展开的问题等。

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特征、构成、展开图、高、与圆柱比较。

师:我们在小学研究的都是像这样的直圆锥。

【设计意图】凸显研究主题,厘清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认识名称,掌握特征。

(1)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你对圆锥的初步认识。

小组活动后进行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圆形的底面。

(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指一指。

)
预设2:圆锥的展开图是一个圆和一个扇形。

预设3:与圆柱外形的不同点:圆柱有两个圆形作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上面是一个顶点。

预设4:圆锥有无数条高。

(学生说到这个观点时,可以延迟评价。

) 明确特征:圆锥有1个顶点,2个面。

(板书:1个顶点2个面:1个圆、1个曲面)
(2)师:刚才有同学说圆锥的展开图是一个圆和一个扇形,老师这里有一个已经做好的圆锥,谁来剪一剪,让大家看看圆锥的展开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上台操作,操作后将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师:你通过剪圆锥还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这条线就是扇形的半径。

预设2:扇形的弧就是圆锥的底面周长。

(3)师:经过观察、操作以及交流,我们知道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的展开图的样子,下面让我们一边观看微课一边梳理知识吧!(播放微课:圆锥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①学生自主回答。

②回答后教师纠错。

【设计意图】认识名称与特征,由圆锥形实物到圆锥形几何图形,实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自然过渡。

从数量的角度(1个顶点,2个面)来研究几何图形,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是圆锥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

3.研究圆锥的高。

(1)认识圆锥的高。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有同学说圆锥有无数条高,你同意吗?
【学情预设】有学生说同意,也有学生说不同意。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情预设】预设1:认为从顶点到圆锥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圆锥的高。

预设2:认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底面圆周上任一点与顶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圆锥的高。

(出示课件)
【教学提示】
圆锥的高的认识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实物观察、讨论、交流,区分高和母线,引导学生从垂直性的角度认识圆锥的高。

(2)测量圆锥的高。

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拿一个圆锥形物体,试着测量它的高。

学生小组内合作,测量圆锥的高。

课件出示两种不同测量的方法,请学生判断哪一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播放微课:圆锥的高的认识及测量)
师: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的高有几条呢?
【学情预设】圆锥的高只有1条。

(教师板书:高:1条)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完成后说一说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上面的平板(书本、尺子)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尺子的0刻度线要对准等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的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吗?(学生表述,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如果出现表述错误,可以让其他学生纠正。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在两种说法、两种测量方法中去辩论、
交流,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测量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沟通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加深认识
1.比较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表格)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和同桌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课件配合播放。

师:在比较的过程中想一想,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都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发言)
师小结:我们都是从侧面、底面、高以及它们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这几个方面来认识圆柱和圆锥各自的特征的,用的研究方法都是看、数、量、比、剪。

师:圆柱与圆锥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不断缩小,最后变成一个点的时候,这个物体就变成了圆锥。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比较圆柱与圆锥的特征的同时,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小结中,将研究圆柱、圆锥的方法进行总结,给予学生研究的经验,将方法内化为能力。

2.拓展对圆锥的认识。

师:如果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圆锥,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如果我们将圆锥沿着底面直径切开,所得到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如果我们将圆
锥沿着平行于底面的面切开,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把这些样子记在心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节微课,注意一边看一边比较,与你心里想的一样吗?(播放微课:圆锥认识的拓展)【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微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先想象,再比较,通过微课中直观的动画演示,拓展对圆锥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空间观念。

四、综合运用,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2“做一做”。

师:这里有3个不同方向放置的圆锥,你能指出它们的底面、侧面和高吗?
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完成后课件出示答案。

2.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练习六”第1、2题。

独立完成,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判断,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图中指一指。

第2题:想象以不同图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前3个图形学生感觉难度不大,重点在第4个图形,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还是圆锥吗?描述一下它的形状。

教师用课件直观演示。

【设计意图】从旋转的角度感受立体图形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可以先想象,再借助直角三角形硬纸实践操作,进行验证。

【学情预设】预设1: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都是圆锥。

预设2:以6cm长的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时,6cm就是圆锥的高,圆锥的底面半径是8cm。

预设3:以8cm长的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时,8cm就是圆锥的高,圆锥的底面半径是6cm。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以直角三角形的哪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这条直角边就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设计意图】建立圆锥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是不同的,进一步理解两条直角边与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的关系,在观察想象、实践操作中加深认识。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有哪些收获呢?阅读:教科书P34“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介绍生活中的圆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跨学科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
的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掌握了圆锥的特征、高的特点以及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关于研究立体图形,学生可能没有系统的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开展,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回忆研究圆柱的特征时所用的方法,再将经验迁移到圆锥特征的研究之中。

这样引导,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的积累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3篇】
圆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
师:这是一个圆柱体,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这个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

(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二、探索研究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举例(陀螺、漏斗、沙子、小麦等堆在地面时的形状等)(一)圆锥形状的认识。

引导观察特征:
(1)取出自己准备的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1个
面:2个底面(圆)侧面(曲面)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师讲解并示范画: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二)圆锥大小的研究
1、师:同学们,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高、一个低,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2、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

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2)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师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

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在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圆锥高的测量
(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
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

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
师:那么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尺子必须竖直、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

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


(5)师:用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看这次我们测的结果是否一致?(生合作测量,并汇报。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生答。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指导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扇形。

师:对,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教师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出示一个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

如图所示:
(2)转动小旗,看一看转出来的形状。

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②自己动手快速转动小旗,验证自己的猜想。

(3)小旗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可以先同桌交流一下。

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