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甜糯等特用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甜糯等特用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孟俊文1,马海林2,王
笑3,卢保红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山西忻州034000;3.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
山西太原030001)摘要:山西省甜糯玉米及其加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与之相关的品种选育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分析了从
2001年以来山西省通过审定的甜糯等特用玉米新品种及其育种技术发展情况,希望能为甜糯玉米育种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甜糯玉米;育种技术;产业前景;山西省中图分类号:S51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0)01-0110-04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weet and
Waxy Maize in Shanxi Province
MENG Junwen 1,MA Hailin 2,WANG Xiao 3,LU Baohong 2
(1.Institute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China ;
2.Institute of Maiz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zhou 034000,China ;
3.Shanxi Agricultural Seed Station ,Taiyuan 030001,China )
Abstract :Sweet and waxy maize and its processing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and many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the research of variety breedi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rieties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pecial maize such as sweet and waxy maize approved in Shanxi province since 2001,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reeders of sweet and waxy maize and related fields researchers.
Key words :sweet and waxy maize;breeding technology;industrial prospects;Shanxi province
收稿日期:2019-07-22
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指南)项目(201603D221002-6)作者简介:孟俊文(1965-),男,山西五台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马海林为通信作者。
15世纪末期玉米还仅存在于美洲,当时玉米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没有玉米就不可能有印第安人的文明[1]。
发展到现在,玉米已经成为全球种植面积与总产最大的农作物。
目前,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其作为口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玉米从用途上可大致分为普通玉米与特用玉米。
其中,普通玉米约含70%左右的淀粉(直链淀粉23%,支链淀粉77%),主要用于动物的饲料,供应人类的肉、蛋、奶等生活用品;特用玉米主要指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糯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等。
糯玉米是由普通玉米引入我国后在西南地区种植发生变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玉米,
它是由隐性基因wx 控制的遗传性状,表现为糯质特性,因籽粒干燥后胚乳呈角质不透明、无光泽的蜡质状,所以叫蜡质玉米,又因胚乳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遇碘呈紫色(褐红色)反应,蒸煮后呈黏性,
所以又称黏玉米[2-5]。
山西晋北忻州一带,由于光照充足,温差大,病虫害较少,甜糯玉米生产与加工得到了充足的发展[6-8]。
目前,市场上主要推广的甜糯玉米类型有白糯玉米、黄糯玉米、黑糯玉米、超甜玉米、甜加糯玉米。
笔者收集分析了山西省自2001年以来审定公布的甜糯玉米品种情况及相关育种技术现状,希望能有助于指导生产以及为甜糯玉米育种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12001年至今山西省甜糯玉米审定
情况
1.1
不同年份审定品种情况
表1数据共整理了2001—2019年山西省审定通过的大部分特用玉米新品种,
近20a 共审定通过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110-113110··
孟俊文等:山西省甜糯等特用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了40个特用玉米新品种,
仅2019年审定就通过了10个品种,其中,糯玉米8个,黑色普通玉米2个,8个糯玉米中有2个为甜加糯品种,一个紫黄色,一个黄色;其他6个糯玉米中4个白色,2个黑色;2004年审定通过4个品种,3个黄糯,1个普通黑玉米;其他年份通过审定数量为每年0~3个(图1)。
近20a 的品种审定个数趋势说明甜糯玉米的研究
一直比较稳定,只有2019年达到10个,可能是由审定标准放宽、审定渠道多样化所致。
1.2
审定品种的育种单位情况
表1数据结果显示,通过审定的40个品种中
有34个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选育,
另外6个中有2个由省外的育种单位与公司选育,4个由山西省的种业公司选育。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34个品种中,玉米研究所选育了13个品种,高粱研究所
表12001要2019年山西省审定的特用玉米新品种
籽粒颜色
淡黄色淡黄色白色淡紫色白色黑色黄色黄色黄色白色白色白色黄色黑紫色黄色淡黄色乳白色浅黄黄色黄白色白色黄色紫红花白粒黄色黑紫色白色白色紫白色黄色紫红色白色白色白色紫黄色白色黑紫色黄色紫色紫色
类型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糯质普通普甜糯质糯质糯质普甜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糯质超甜普甜甜加糯超甜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甜加糯超甜糯质糯质糯质糯质甜加糯糯质糯质甜加糯普通普通
组合来源
N9603×N9605
Z95-1×Z303TN911×TN97856-2×D-22NXY-8×BN5131-6×D-12T4×T3齐401×341TN9801×TN9612N9908×N9904GT193×GT1953252×3011Ny16×Ny12N9603×hN3N301×N401院01×AKW BN-6×JQT PN256-1×PN4818TY32-111×TY-37/7710919×73710Tx45-2×10Tx63-1201-2×769N2-1×hN1TN-1×京白2郑黄糯03×郑黄糯04HNF ×K01-2天BN ×BN316N16JM6×N18JN83991M ×XZGT HT-3×XTF 天BN ×ChN1N16JM6×BN08JM6×N18JN8BNQ28×TNSY33
D19×F65Fn385×Ft327HNF ×D91X502TH ×LC7/TY34Z58×194-1YPX ×194-1
品种名称
晋单(糯)41号晋单(糯)47号田糯3号晋黑糯3号玉糯1号晋黑玉2号鲜甜2号中北307田糯23号鲜糯2号晋单(甜)49号腾糯1号忻糯5号晋糯8号忻糯301腾糯2号迪糯278品糯1号晋超甜1号迪甜10号白甜糯102迪甜6号晋糯10号龙玉1号郑黄糯2号黑甜糯631晋糯15号晋糯18号彩甜糯1958华耐甜玉782晋糯20号晋糯17号晋糯28晋甜糯1号彩甜糯1965奉甜糯18黑甜糯639晋甜加糯2号紫玉194紫玉119
审定编号S344200200720030152003016200301720040232004024200402520040262005018200501920060372007025200802020080212009022200902320100322011023201102420130252013026201402020140212016024201700452017004620180087201800882018008920190078201900792019008020190081201900822019008320190084201900852019008620190087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太原益丰种业有限公司山西田泽杂粮种子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北方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田泽杂粮种子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辽宁东润种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
研究所111··
山西农业科学2020年第48卷第1期
选育了7个品种,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了5个品种,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了3个品种,小麦研究所、园艺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各选育了2个品种。
由此可见,甜糯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下属的7个研究所内。
1.3审定品种的籽粒颜色情况
关于特用玉米颜色的分类,目前并无通行的标准,本研究中为了方便统计,将颜色相近的归为一类,紫红、紫色、黑紫色、浅紫色、黑色统一认同为黑色;浅黄、淡黄、黄色统一认同为黄色;乳白、白色统一认同为白色。
通过审定的40个品种主要有4个类型:白色、黄色、黑色、花色,各类型数目如图2所示,其中,白色最多,占35%,黄色次之,占32.5%,黑色占22.5%,花色占10%。
图3展示了2001—2019年山西省审定特用玉米新品种籽粒颜色趋势,其中,纵坐标为籽粒颜色类别,1代表黄色、2代表白色、3代表黑色、4代表花色;横坐标为40个品种审定的时间次序,可以看出黄色与白色的特用玉米一直是市场的主流,近年来白玉米与黑玉米有上升趋势,黄玉米有下降趋势。
1.4审定品种的籽粒类型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近20a审定的40个品种中,籽粒为糯质的27个,占67.5%;甜加糯4个,占10%;超甜3个,占7.5%;普甜3个,占7.5%;普通粒3个,占7.5%。
结合审定时间顺序与籽粒的类型看,糯质一直是主流,甜加糯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1.5审定品种的类型情况
从表1审定品种的组合来源可以看出,近20a 审定的40个品种均为单交种,40个品种的亲本材料是相同来源的很少,说明甜糯等特用玉米种质资源来源较为复杂,杂种优势类群不明显。
2山西省特用玉米育种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从2001年以来审定品种的审定公告及相关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近20a审定的40个特用玉米杂交种的多数亲本来源于优良杂交种二环系[9-12]。
由于甜糯等特用玉米对产量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更多的要求口感、风味、色泽等品质属性,同时甜糯等特用玉米育种的资源有限,所以导致甜糯玉米杂种优势群不明显,育种技术多为杂交种二环系选系或作部分回交后选系,组合测配过程中综合考察品种的口感、风味及丰产性。
近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飞速发展,在普通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加快了种质资源的纯化速度,缩短了新品种的选育周期[13-16]。
但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特用玉米中应用的还很少,原因可能是由于甜质与糯质为隐性基因控制,与诱导系杂交后,籽粒变为普通籽粒,诱导系中携带的紫色标记表达不明显,造成了无法通过胚芽上的紫色标记从二倍体籽粒中挑选出单倍体籽粒。
另外,此方法也不适用于紫色或是黑色籽粒的玉米。
解决方法:第一,选用甜糯玉米专用诱导系进行诱导[14];第二,选用高油型诱导系进行杂交,杂交后利用油分的花粉直感效应,选用自动化核磁挑选机器挑选单倍体籽粒[18-20];第三,果皮颜色为彩色(包括红、紫、黑等单色)、胚芽为白色或黄色的育种材料,可以用普通诱导系杂交后,选择用组配加倍的方法实现自交系的快速纯化[15]。
3甜糯玉米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南方市场还是以甜玉米为主,主要消费形式是鲜食,部分用于加工。
北方市场上的主流品种还是白糯、黑糯、黄糯,主要产品以真空包装和速冻加工形式为主,部分鲜穗直接上市。
近年来市场上黑糯玉米呈逐年加大趋势,黑糯玉米是一种保健果蔬玉米,不仅由于其黏香纯美的口感和色泽墨黑精致的独特穗形,更在于其花青素含量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
黑112
··
(上接第57页)
[7]周俊鹏,陆鹏飞,倪新雨,等.绿豆皮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8(12):27-31.
[8]张昕.绿豆皮清凉饮料的研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5):79-83.
[9]鲁晓翔,陈杰,唐津忠.四种茶花的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8):22-25.
[10]KATAN M B.Flavonoids and heart disease[J].Am.J.Clin.Nutr.,1997,65:1542-1543.
[11]HENTOG M G,LAND P C.Dietary antioxidative flavonoids and risk of cbronary heart disease[J].Lancet,1993,342:1007-1011.[12]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等.绿豆几个表型性状的遗传特性[J].作物学报,2013,39(7):1172-1178.
[13]张警方,薛兰兰,来庆捷,等.青蒿素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1):127-129.[14]苏冰霞,郑为完,李积华,等.绿豆皮中黄酮类物质浸提条件的优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4):82-86.
[15]卫莉,钟秀珍,张宝才,等.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定量测定[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1):58-62.
[16]汤翠凤,董超,阿新祥,等.云南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
(5):883-888.
[17]相微微,王建武.榆林不同地区大明绿豆黄酮类的含量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6,36(3):12-13,17.
[18]薛仁风,赵阳.几种除草剂对绿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绿豆表型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4):101-105.[19]王颖,石亚铜,都宏霞.绿豆黄酮提取技术研究及进展[J].广东化工,2016,43(1):97.
糯玉米籽粒富含水溶性黑色素以及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植物蛋白和各种氨基酸,尤其是重要保健元素硒十分丰富[21-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甜糯玉米等特用玉米的市场与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品也越来越丰富[25]。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消费人群的变化,未来消费的主体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甜玉米市场有向北发展的趋势,糯玉米也有向南扩展的趋势,同时,甜加糯品种也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总体来说,市场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白色、黄色甜糯玉米比例逐年下降。
糯玉米目前市场上有白糯、黄糯、黑糯、彩糯等多种类型;甜玉米有白甜、黄甜、黄白甜、黑甜等类型。
甜加糯品种有白甜加糯、黄甜加糯、黑甜加糯、彩甜加糯等类型。
另外,还有部分黑色的普通玉米品种用于花青素等的提取。
参考文献院
[1]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孟昭东,韩静,张发军,等.糯玉米杂交育种研究[J].玉米科学,2001,9(4):114-117.
[3]谢孝颐,蔡志飞,印志同,等.糯玉米育种概论[J].玉米科学,2003,11(专刊):58-67.
[4]彭泽斌,田志国.我国糯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玉米科学,2004,12(3):116-118.
[5]丁照华,孟昭东,张发军,等.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6,14(3):46-48.
[6]赵力,庞云霞,侯磊,等.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8):1286-1290.
[7]范瑞,董立红,陈永欣,等.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晋糯18号选育与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1):1900-1902.
[8]王彧超,李洪,王瑞军,等.不同移栽期对晋北地区鲜食玉米生
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9):1554-1557.[9]薛林,印志同,陈国清,等.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4”的选育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1):59-62.
[10]王俊花,邵林生,程永钢,等.迪甜10号的选育及配套种植方式[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19-722.
[11]董立红,陈永欣,翟广谦,等.黑精玉米新品种:晋糯10号的选育与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55-157.
[12]颜韶兵,黄凯美,汪继华,等.高产多抗鲜食甜加糯玉米天糯828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19,35(1):29-32.
[13]才卓,徐国良,张铭堂,等.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8,16(1):1-5.
[14]马海林,樊智翔,安伟,等.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简介[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42-444.
[15]陈绍江,黎亮,李浩川,等.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16]马海林,李继荣,卢保红,等.玉米单倍体技术要点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展望[J].农学学报,2014,4(9):25-29.
[17]邓昆鹏.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加倍方法及DH系的遗传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18]陈绍江,宋同明.利用高油分的花粉直感效应鉴别玉米单倍体[J].作物学报,2003,29(4):587-590.
[19]刘金.玉米单倍体自动化鉴别与新型诱导系选育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20]刘金,郭婷婷,杨培强,等.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分拣系统的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2(Z2):233-236.
[21]周洁.黑糯玉米的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2):76-77.
[22]公茂迎.黑玉米的利用价值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73.
[23]蔡士兵.超级黑糯玉米育种方法[J].中国种业,2008(9):61.[24]陈永欣,翟广谦,韩永明.黑色糯玉米新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11):19-22.
[25]于晓莹.我国糯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13(6):4-5.
孟俊文等:山西省甜糯等特用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