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PJCCPVD Vol ,27 2019.7.S1 http: //
·论著· ·护理与康复·
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的临床研究
胡迪,孙海红
【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后肢体肿胀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经PICC 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置管情况[术中渗血量、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PICC 患者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PICC 管理满意度。
结果 (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渗血量小(P <0.05)、置管时间短(P <0.05)、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 <0.05)、VAS 得分低(P <0.05);(2)观察组无肿胀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4)观察组患者PICC 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PICC 并发症均有效,且能改善患者PICC 置管情况及PICC 管理满意度。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高血压;化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预见性护理【中图分类号】 R 544.1 【文献标识码】 AClinical Study of Effects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Limb Swelling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Chemotherapy HU Di, SUN Haihong
Department of Abdominal Oncology, Xiang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 Xiangyang 44102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Haihong, E-mail: sunhaihong@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limb swelling aft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and hypertension chemotherapy.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and hypertension underwent PICC chemotherapy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8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atheterization [intraoperative oozing volume, catheterization time, one-time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 occurrence of limb swelling in PICC patients, incidence rates of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PICC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oozing volu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maller (P <0.05), and the catheter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P <0.05),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catheterization was higher (P <0.05), and the VAS score was lower (P <0.05). The no swelling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limb swel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phlebitis, puncture site infection, catheter-related thrombus and catheter displace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ICC manage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limb swelling and PICC complication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and hypertension chemotherapy, and it can improve PICC catheterization and PICC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Hypertension; Chemotherap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redictive nursing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腹部肿瘤一科
通信作者:孙海红,E-mail :sunhaihong@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
处的导管置入术,具有维护方便、输注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1]。
PICC 已应用于多种肿瘤化疗中,但其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加上肿瘤患者可能伴有的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水钠潴留等状况,在置管后更易出现肢体肿胀[2]。
高血压会影响患者血液流变学,并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是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独立
·14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第27卷 2019.7.S1 投稿网址:http: //
危险因素[3],对其进行干预十分必要。
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行PICC后发生肢体肿胀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常规护理效果有限。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50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经
PICC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后肢体肿胀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经PICC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病理检查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者;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4];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行PICC术、且经PICC化疗者;年龄>18岁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患者知情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排除标准:PICC术前深静脉血栓病史者;穿刺前1周内发生肢体肿胀者;穿刺肢体皮肤疾病;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者。
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
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54.39±16.84)岁,肿瘤类型:胃癌60例、大肠癌15例,置管部位:肱静脉20例、贵要静脉55例。
对照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4.74±1
2.81)岁,肿瘤类型:胃癌56例、大肠癌19例,置管部位:肱静脉17例、贵要静脉58例。
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PICC围术期监测、营养支持等。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1)由3位护理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指导老师组建PICC预见性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搜集既往病例及相关文献,组内讨论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经PICC化疗患者肢体肿胀危险因素,并按照风险高低进行排序,针对相关风险因素制定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确定预见性干预方案,并由指导老师为小组成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由指导老师指定PICC操作护理流程,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及考核;(2)评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营养状况、水钠潴留状况、血常规状况,记录患者PICC后肢体肿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并在患者病历及护理评估单上进行重点标注;向患者进行PICC操作步骤、目的、并发症风险、危害、预防方法等知识的健康教育,以获得患者的配合;(3)术前:嘱患者进食高蛋白低盐的清淡饮食,督促患者补充水分、糖分,与医生进行沟通,对低白蛋白患者静滴白蛋白,不能自主进食者应予以鼻饲营养支持;评估患者血压状况并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状况,督促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并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疾病、药物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术前评估患者心理及情绪状态,指导患者采用呼吸法放松、减少焦虑,以提高患者PICC 置管的依从性;(4)术后:向患者及家属展开健康宣教,包括PICC留置时间、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PICC相关并发症的症状体征等;①促进血液循环:置管置管后24 h热敷,持续2 周,30 min/次,2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手腕部活动,包括伸指、握拳、手腕部旋转、肘关节伸屈旋转运动等,指导时应向患者强调PICC置管后早期活动的益处,避免患者因担心创口或导管脱出而无法完成置管肢体活动;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按摩部位包括置管臂肩部至上肢外侧、前臂、手掌、五指,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10 min/次、1次/d;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流流速减慢;②避免感染:严格按照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PICC导管维护规范进行导管维持,每周为患者更换1次正压接头及透明敷贴,提醒患者如敷贴污染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帮助,由责任护士于每周维护期前1 d电话督促患者;指导患者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指导患者每日对PICC置管肢体进行评估,包括皮肤温度、颜色、臂围、皮疹等,以判断有无感染;连续输液24 h、输血完毕需更换输液器,输注高浓度药物后应及时脉冲式冲管,避免药物沉积导致导管堵塞及细菌增殖;③避免过长时间压迫:置管后15~30 min内持续观察创口渗血情况,创口停止渗血后则解除创口贴,若持续渗血则适当延长止血时间;嘱患者卧床时使用健侧卧位,避免置管肢体长期受压,勿使用患者肢体提重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置管情况(术中渗血量、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VAS)、PICC患者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PICC管理满意度。
1.4 疗效评估标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根据患者主观印象进行评估,得分0~10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越剧烈;肢体肿胀程度分为Ⅰ度(肿胀程度不高,肢体皮纹存在)、Ⅱ度(患者肢体肿胀较为明显,皮纹消失,但无水泡产生)、Ⅲ度(患肢明显肿胀,且出现水泡)[6];患者PICC 管理满意度由患者主观印象匿名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渗血量小(P<0.05)、置管时间短(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5)、VAS得分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
术中渗血量
(ml)
置管时间
(min)
一次置管
成功率(%)
VAS得分
(分)
对照组75 2.35±0.7318.74±4.4766(88.00) 2.94±0.84观察组75 1.78±0.4414.63±3.6573(97.33) 2.09±0.78 t/χ2值 5.791 6.168 4.807 6.422 P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肢体肿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肿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144·PJCCPVD Vol,27 2019.7.S1 http: //
表2 两组肢体肿胀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无肿胀Ⅰ度Ⅱ度Ⅲ度
对照组7540(53.33)10(13.33)23(30.67)2(2.67)观察组7554(72.00)13(17.33)7(9.33)1(1.33)χ2/U值 5.585 2.266
P值0.0180.023
表3 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例数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对照组7514(18.67)15(20.00)17(22.67)10(13.33)观察组755(6.67)3(4.00)3(4.00)2(2.67)χ2值 4.8829.09111.308 5.797 P值0.0270.0030.0010.016
2.4 两组PICC管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PICC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PICC管理满意度比较〔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
对照组7532(42.67)24(32.00)19(25.33)56(74.67)观察组7550(66.67)17(22.67)8(10.67)67(89.33)U/χ2值 3.092 5.465 P值0.0020.019 注:与对照组对比,a P<0.05
3 讨论
一项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显示,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9%,其中感染4.2%、导管脱出3.6%、皮肤过敏3.2%、导管堵塞2.6%、静脉血栓1.3%,PICC 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7]。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准确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8]。
王洪艳等[9]学者的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郭宏[10]学者的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对干预肿瘤患者PICC置入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故本研究评估预见性护理预防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PICC置入后肢体肿胀的效果,以期进一步确认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在两组置管情况中,观察组患者渗血量更小、置管时间更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VAS得分更低,这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置管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首先,预见性护理干预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操作护理流程的培训及考核,有利于提高其置管技术,继而改善患者术中渗血量、置管时间及一次成功率。
其次,预见性干预详细评估患者基础情况,并于术前针对性排除PICC置管不利影响因素。
再次,预见性护理于置管前对患者进行详尽健康教育,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使患者对PICC置管依从性更高。
在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中,观察组肢体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多数患者以Ⅰ度为主。
同时,观察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预见性护理在降低置管后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良好。
预见性护理小组结合临床经验和既往文献对PICC 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干预时详细评估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干预。
预见性护理术前主要以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和健康宣教为主,术后干预围绕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感染和避免长时间压迫这三个肢体肿胀发生主要机制展开干预,并对每个机制均采取多措施综合干预,故有利于降低患者各并发症发生风险。
患者对PICC管理的满意度主要与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个方面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ICC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作为辅助证据支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改善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PICC置管相关情况,并能降低其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等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林熹,江湖,江滢,等. 多学科团队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4):151-155.
[2]马娜,程娇新,胡婷婷,等. 肿瘤晚期患者PICC术后局部按摩预防肢体肿胀[J]. 护理学杂志,2018,33(11):56-58.
[3]张丽,陆箴琦,陆海燕,等.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7,32(14):51-55.[4]郑刚. 2015年最新发表的高血压相关指南及研究进展解读[J].
世界临床药物,2016,37(11):721-724.
[5]沈亮,胡湘,李浪平,等. PainVision法与视觉模拟评分评估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J]. 上海医学,2016(6):336-339.
[6]陈昌博,朱胜文. 益气活血通脉汤对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17,45(1):123-124.
[7]赖丽君,陈玲,吴兰华,等.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11):1402-1405.
[8]朱宝燕,郭丽.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全喉切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7):2085-2087.
[9]王洪艳,王婷,胡海燕,等. 预见性护理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78-580.
[10]郭宏. 早期预见性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
(2):355-357.
(本文编辑:周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