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第三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第三章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影响、制约产业布局的条件很多,大体可分成自然 和人文两大类。按它们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密切程度,一般 可分成三大类(或三大组):①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② 技术条件;③社会经济条件,其中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 人口—劳动力、生产力基础、产业布局的历史基础、生产 关系(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物价与流通渠布局条件
第二节 技术条件
一、技术的涵义 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
生产工具等设备、工艺流程、作业方法和技能。技术的根 本职能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一般而言,它包括两个 方面,即:①生产工具、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等,亦可称 为硬件方面;②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等,也可称 作软件方面。其中,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是技术条件的中 心环节。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20世纪以后,每炼1吨铁的焦炭消耗量减少到0.5~0.6吨, 加上煤炭运输技术不断进步,煤炭运费下降,钢铁工业的布 局又指向铁矿地。美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因而出现了逐步由东 向西,向五大湖沿岸铁矿地靠近的趋势,在芝加哥、底特律、 克里夫兰和希法罗等地陆续兴起了一批大型铁钢厂;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从60年代以来,因为海运技术和海港 建设的巨大进步,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在一些国内缺乏煤铁 资源、主要仰赖进口的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沿海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然条件,又称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学领域中所研究、分 析的自然条件,指的是自然环境里对人类经济活动——产业发 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 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①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与人 类生活还没有直接联系的纯粹的自然;②经过人们改造利用后 的自然,如改良后的土壤、草原,人工建造的运河、水,人工 选育的动、植物品种。
③拓展了资源利用的深度:由于提炼加工、综合利用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拓宽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2.影响产业布局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
(1)产业布局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费用 以钢铁工业布局为例,18世纪前,以木炭为燃料,帆船为主要运
输工具,炼铁场所主要分布在森林地区的河流沿岸;产业革命后, 逐步用煤炭替代木炭炼铁,蒸汽机车和轮船等近代运输工具又相 继发明并投入运营,钢铁厂的布点便开始转向接近煤铁产地;19 世纪末期,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田和苏必利尔铁矿之间的地区兴起 了一系列钢铁厂,就是同英国以煤炼铁先进技术的传入,以及五 大湖廉价水运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当时每炼1吨铁所需耗用的焦 煤达4~5吨,因而钢铁厂布点一般都靠近煤田;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
类方法。 1.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1)有限性 (2)区域性 (3)整体性和动态性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自然前提 ①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及服务业等经济活动,
技术进步,还能减少或削弱空间障碍对展开、深化产业布局 的限制,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区际(乃至国际)劳动地域 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如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拥有辽阔肥美的 潘帕斯草原,很早就发展起了以养牛为主的发达畜牧业。但 因国内市场有限,一段时期内对大量牛群只能取皮弃肉,剥 取的牛皮稍加处理运销海外;而剩余的大量牛肉则因缺乏远 途运输中防止牛肉腐败变质的技术,难以销往国际市场,被 大量遗弃、销毁。直到1800年冷冻技术发明,并投入实际 应用之后,阿根廷的牛肉才终于冲破空间障碍,源源不断地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自然资源,则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 产有用的物质。设于非洲肯尼亚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曾对自然资源作过如下定义:所谓自然资源, 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据此,有人认 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可以理解是同一个事物。因为,自 然环境中目前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部分是自然资源;而那 些现在未被开发的部分,则完全可能是潜在的自然资源。
远销西欧市场,阿根廷便成为世界最大的牛肉生产基地。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因素将愈益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按传统观念,从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的人)和生产资料(劳动对
象和劳动工具)看所谓现代化,主要是看“物”的因素,而且往往是以 物质产品的生产为标志,一般侧重于机械化、自动化等条件。而这场新 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将使整个社会以信息价值为中心来获得发展。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将不只是物质的、有形的产品产量、 产值等因素,将要代之以知识、信息的拥有量。因此,在产业结构中, 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将要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原来占 主导地位的物质的、有形的经济,将要转化让位给知识和以知识进行服 务的经济。因此,在布局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时,必须充分考虑知识、 智能和科学技术因素对产业布局日益深刻的影响。
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与场所。 ②为各种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与布局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源。 ③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多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布局,
提供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必要条件的各种天然矿物资源和原 料等等。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 供自然基础
(三)为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四)影响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布局的趋势,如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2)产业布局必须克服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 3.影响各国各地区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 (1)技术进步导致支柱产业的变化 (2)技术进步对于各经济部门内部结构的影响 (3)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传统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影响利用、改造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①增加可利用的资源种类: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
得原先一些不为人们注意或不明其用途的资源,陆续被引 进生产过程中。
②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由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进步,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使一 些原先难以利用的低品位矿藏获得了工业利用价值。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影响、制约产业布局的条件很多,大体可分成自然 和人文两大类。按它们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密切程度,一般 可分成三大类(或三大组):①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② 技术条件;③社会经济条件,其中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 人口—劳动力、生产力基础、产业布局的历史基础、生产 关系(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物价与流通渠布局条件
第二节 技术条件
一、技术的涵义 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
生产工具等设备、工艺流程、作业方法和技能。技术的根 本职能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一般而言,它包括两个 方面,即:①生产工具、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等,亦可称 为硬件方面;②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等,也可称 作软件方面。其中,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是技术条件的中 心环节。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20世纪以后,每炼1吨铁的焦炭消耗量减少到0.5~0.6吨, 加上煤炭运输技术不断进步,煤炭运费下降,钢铁工业的布 局又指向铁矿地。美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因而出现了逐步由东 向西,向五大湖沿岸铁矿地靠近的趋势,在芝加哥、底特律、 克里夫兰和希法罗等地陆续兴起了一批大型铁钢厂;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从60年代以来,因为海运技术和海港 建设的巨大进步,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在一些国内缺乏煤铁 资源、主要仰赖进口的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沿海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然条件,又称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学领域中所研究、分 析的自然条件,指的是自然环境里对人类经济活动——产业发 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 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①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与人 类生活还没有直接联系的纯粹的自然;②经过人们改造利用后 的自然,如改良后的土壤、草原,人工建造的运河、水,人工 选育的动、植物品种。
③拓展了资源利用的深度:由于提炼加工、综合利用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拓宽了资源利用的深度。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2.影响产业布局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地区指向
(1)产业布局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费用 以钢铁工业布局为例,18世纪前,以木炭为燃料,帆船为主要运
输工具,炼铁场所主要分布在森林地区的河流沿岸;产业革命后, 逐步用煤炭替代木炭炼铁,蒸汽机车和轮船等近代运输工具又相 继发明并投入运营,钢铁厂的布点便开始转向接近煤铁产地;19 世纪末期,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田和苏必利尔铁矿之间的地区兴起 了一系列钢铁厂,就是同英国以煤炼铁先进技术的传入,以及五 大湖廉价水运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当时每炼1吨铁所需耗用的焦 煤达4~5吨,因而钢铁厂布点一般都靠近煤田;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
类方法。 1.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1)有限性 (2)区域性 (3)整体性和动态性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自然前提 ①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及服务业等经济活动,
技术进步,还能减少或削弱空间障碍对展开、深化产业布局 的限制,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区际(乃至国际)劳动地域 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如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拥有辽阔肥美的 潘帕斯草原,很早就发展起了以养牛为主的发达畜牧业。但 因国内市场有限,一段时期内对大量牛群只能取皮弃肉,剥 取的牛皮稍加处理运销海外;而剩余的大量牛肉则因缺乏远 途运输中防止牛肉腐败变质的技术,难以销往国际市场,被 大量遗弃、销毁。直到1800年冷冻技术发明,并投入实际 应用之后,阿根廷的牛肉才终于冲破空间障碍,源源不断地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自然资源,则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 产有用的物质。设于非洲肯尼亚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曾对自然资源作过如下定义:所谓自然资源, 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据此,有人认 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可以理解是同一个事物。因为,自 然环境中目前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部分是自然资源;而那 些现在未被开发的部分,则完全可能是潜在的自然资源。
远销西欧市场,阿根廷便成为世界最大的牛肉生产基地。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因素将愈益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按传统观念,从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的人)和生产资料(劳动对
象和劳动工具)看所谓现代化,主要是看“物”的因素,而且往往是以 物质产品的生产为标志,一般侧重于机械化、自动化等条件。而这场新 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将使整个社会以信息价值为中心来获得发展。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将不只是物质的、有形的产品产量、 产值等因素,将要代之以知识、信息的拥有量。因此,在产业结构中, 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将要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原来占 主导地位的物质的、有形的经济,将要转化让位给知识和以知识进行服 务的经济。因此,在布局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时,必须充分考虑知识、 智能和科学技术因素对产业布局日益深刻的影响。
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与场所。 ②为各种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与布局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源。 ③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多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布局,
提供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必要条件的各种天然矿物资源和原 料等等。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 供自然基础
(三)为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四)影响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布局的趋势,如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2)产业布局必须克服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 3.影响各国各地区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 (1)技术进步导致支柱产业的变化 (2)技术进步对于各经济部门内部结构的影响 (3)促进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第三章 产业布局条件
二、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传统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影响利用、改造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①增加可利用的资源种类: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
得原先一些不为人们注意或不明其用途的资源,陆续被引 进生产过程中。
②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由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进步,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使一 些原先难以利用的低品位矿藏获得了工业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