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一些急、危、重病人,用针灸救治,多具有立竿见影之效,且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
因此很受医患欢迎。
笔者将近年来在内、外、妇、儿各科中遇到的一
些典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一内科
晕厥病例:王xx,,女,47岁,市民。
2009年10月5日来诊。
主诉:不省人事30分钟
现病史:近日因琐事与邻居摩擦。
今日上午大吵起来,气急而突然昏仆倒地,牙关紧闭,四
肢厥冷。
查:脉细数,口唇青紫。
诊断:昏厥
治疗:1 取穴:人中合谷足三里太冲。
2手法:先刺人中,强刺激,余穴中度刺激。
留针15分钟。
疗效:5分钟后病人苏醒,四肢慢慢恢复常态,起针后休息片刻,痊愈回家。
体会:临床中常遇到此类患者,多因精神受到突然刺激,如生气,失去亲人等而发病。
治则
苏厥醒脑。
取人中以通调督脉,开窍醒脑。
合谷,足三里分别为阳明经之原。
合穴,有调节
脏腑之经气的作用;太冲、合谷配伍称“四关”穴,有疏肝理气,窍醒脑的作用。
二外科
风疹病例:黄x,男 16岁学生
2010年4月3日来诊,主诉:全身瘙痒,起红疙瘩1天。
现病史:全身皮肤有形状大小不
一的疹块,高出皮肤,色红成片,瘙痒难忍。
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风疹(风热型)
治疗:取穴:血海合谷曲池膈腧天井
手法:均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
疗效:针一次后瘙痒减轻,疹块减少,针3次后痊愈。
体会:风疹现代医学称之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祖国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
多因腠理疏松,风热,风寒之邪外袭,遏于肌肤;或胃肠湿热,内不得泄,外
不能达,郁于肌肤;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而致血虚生风等。
此病例偏于风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血海为足太阴经穴,《针灸甲乙经》:“若血闭不通……血海主之”;合谷,曲
池为阳明经之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针此三穴可调整气血,以泄风热;膈腧为血之会穴,有祛瘀通络之功;天井为三焦经之会穴,可通调三焦以疏风散热。
若遇风寒者可取大椎,针
后加灸,以疏风散寒;胃肠湿热者加足三里、阴陵泉以调理脾胃。
清热利湿;气血不足者加
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可健脾胃以扶正祛邪。
三妇科滞产
病例赵x 女 29岁护士 2008年5月16日诊,主诉:难产
现病史:第一字40周,规律宫缩24小时住院。
6小时后宫口开全。
60分钟后先露部仍不拔
露。
宫缩间歇5—10分钟,持续15秒钟。
孕妇素体虚弱。
检查:胎位为头位,无产道及胎儿异常。
产妇面色苍白,神疲,舌淡,苔薄脉沉细。
诊断:滞产(气血虚弱型)
治疗:1 取穴:合谷三阴交至阴独阴
2 手法:针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至阴独阴用法。
疗效:5分钟后出现强烈宫缩,持续45秒钟,经反复三次宫缩后,娩出一体重2800克女婴。
体会:合谷各为手阳明经之原穴,属气,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属血。
故补合各泻三阴
交,有行气调血下胎的作用。
至阴为足太阳经之井穴,独阴为经外奇穴,二穴均为催产之经
验穴,灸之可引产下行。
针灸治疗滞产,疗效快,痛苦小,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但应注意
此疗法只适应于胎位,产道及胎儿正常,产力异常的产妇。
如因子宫畸形,骨盆狭窄等应作
其他处理。
四儿科急惊风
病例:张xx,男,7岁,2003年3月7日诊
主诉:发热一天,抽搐二次。
现病史:患儿晨起发热,口渴烦躁,中午时分突然面色青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不开。
查:体温40.2℃,呼吸急促,脉弦数指纹青紫。
诊断:急惊风
治疗:1取穴:人中,大椎,合谷,十宣,太冲。
2 手法:浅刺不留针,用泻法,十宣点刺放血。
疗效:起针后抽搐止,1小时后热退
体会:针人中开穴醒脑。
大椎清泻阳热,合谷、太冲以平肝熄风止痉。
十宣泻堵经之邪热,
并有开窍清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