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实践与探究精选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实践与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的基础,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的内容多而且枯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汉语拼音并将拼音正确地运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汉语拼音教学,使汉语拼音的教学得以有效、有序、有趣的进行。

明白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拼音掌握情况,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法,如:制作带有动画的拼音小图片、讲故事等等,来激起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但是我发现拼音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这让我深深意识到在农村小学校里,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探索,我将从目前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目前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成因的探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是重头戏,却又是相当枯燥、乏味的。

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生活的小学生来说小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拼音学习却常常使孩子们感到拼音枯燥、缺乏趣味。

让老师们焦头烂额。

探求其原因,应与以下五方面的影响分不开。

(一)学生基础乱、底子薄。

刚入学的新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也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汉语拼音失去了初学时的那一份好奇,这就更加深了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难度。

学生在入学前对汉语拼音的认识和学习在开学后第一周学前教育期间,我们采用了个别谈话的方式,对新生在入学前的汉语拼音认识状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内容分为按字母顺序和不按字母顺序让学生认读字母,所测试的结果是不同的,全班有45人,能按一定顺序认读字母的有8人,占5.6%;认读出散乱字母的有5人,占11.1%。

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儿童的认识有提前的趋势,但儿童对拼音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儿童的汉语拼音知识是从零散的学习中获得的,而孩子们的“师者”却仅仅是重视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是看是否会“背”字母。

而刚入学的新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自己”憋足的拼音发音,更有”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之感,这就更加深了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难度。

(二)学生自身年龄特征的制约
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过渡的时期。

众所周知,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的东西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
料。

另外,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

在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学生在高兴时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集中精力的时间较长,反之就较差。

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也对孩子们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内容多而且枯燥,不仅有声母、韵母、拼音方法和拼写规则,还受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

所以,学习拼音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的确不容易。

(三)家庭影响不可小视
家庭成员的素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对汉语拼音的学习。

对于孩子学汉语拼音,大部分家长是支持的,但是由于他们水平所限,(很多家长不能正确拼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早忘光了)有的忙于家务、工作,无暇顾及对孩子的学习,只能寄希望于学校。

有小部分家庭不大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很少去过问孩子学拼音的事情。

在农村,特别是我们学校这种比较偏远的地方,很多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对孩子们的学习一点都不重视。

他们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认几个字,等人长大就回家种地或者出去打工挣钱,就算读不好书,孩子也不会饿死。

他们都认为孩子读书,送到了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如果读书行就读,不行就算了。

其次,农村的很多家长都纷纷外出,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人他们很多不识字,
有的即使识字有不识拼音,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回家过后就只是问问作业做好没有,完全不给孩子辅导,保证孩子回家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对于像“读书”这样的无形作业,那更不能保证了,他们只看到孩子在读,不知道读正确与否。

(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在农村的大多数小学课堂上,拼音教学还存在着单一的教学形式,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套的教学要求。

比如,学习拼音就是为了能考试;教学方法上多是教师读,学生跟读的形式,对于拼音的书写,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一遍一遍地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趣味性。

虽然在笔试检测中,可能得到高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其运用能力就大大地减弱了;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为教拼音而教拼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上没有了积极性也就缺乏了主动性,教学效果也是令人担忧的。

二、解决目前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这些现象,就要求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我认为要搞好拼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关键,培养直呼音节的能力是重点,又是难点。

还要熟练拼写音节。

那么,
怎样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掌握好这些相对抽象的符号?我
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彻底清除旧知
现在的一年级孩子,一般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拼音字母,有些简单的拼音他们也认识并能够读出来,但是他们学习的拼音大多数是凌乱的、不全面的,在拼读上也相差太远,而更多的也就是简单的发音。

正确而准确的发音很少有学生能够掌握,更不用提分别出什么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这就存在着它的负面因素,那就是他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存在,导致在后面的拼音教学中会产生阻碍,而这也是老师及其学生必须克服的一大难题。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仅仅保留在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而抛弃以前的拼音概念挖空自己的脑存,重新注入有关于拼音的概念,师生共同努力重新出发。

那么在这一情况下,学生就不会仗着自己以前的基础,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功课,从而可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利用学生年龄特点创新课堂
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包括把拼音教学融入儿歌、绘画、儿操、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丰富课堂教学。

让枯燥的拼音教学能活起来,让孩子们动起来,自主地进行拼音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家校共建
教育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

在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召开好家长会,和家长做好沟通,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思想。

引导家长丢掉教育以学校为主的观念,做好家长辅导,课后监管的作用,这会让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四)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同时,“兴趣是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儿童擅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一节课一般只能持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

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因此,在拼音教学中,要从学生兴趣入手,时刻保持教学的新鲜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1、教学方法要尽显趣味性
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的精神力量。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知识
世界中,光靠生硬的“讲解”手段,学生非但坐不住,听不进,也记不牢。

相反,生动形象有趣的东西,则能轻易地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拼音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避免一味用单调的方式教学拼音,而要选用富有变化、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把拼音学习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

从而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在儿歌中学习
儿歌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充满情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引入儿歌,可使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变得鲜活形象。

比如,在教学音节韵母“a、o、e”时,可教学生念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公鸡叫,圆圆嘴巴o 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是个e,扁扁嘴巴e e e。

”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秦。

学生边拍手边唱,在充满韵律的节奏中,学生认识了字母,熟悉了字母,感到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缩小了与拼音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

(2)在故事中学习
汉语拼音的字母,音节在教材中一般是孤立存在的,学
生学起来会感到乏味厌倦,如果将它们纳入一个情节生
动的故事中,就可以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比如,教学韵母“i、u、ü”时,可引入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蚂蚁想要过河,但河水流得很急,该怎么办呢?乌龟伯伯帮助小蚂蚁过了河,鱼儿笑得呵呵。

”在如画的风景中,在清澈的小河里,透过小鱼、乌龟、蚂蚁的神态,学生想象着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感受着友善,助人为乐的融融乐意,正当他们听得入迷时,可及时引导他们读准“i”、“u”、“ü”的音,并记住形。

(3)在游戏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但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教师一旦将妙趣横生的游戏引入课堂,定会给枯燥的拼音教学增添无穷的趣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找朋友游戏
在学习拼读音节时,可请数名学生扮演不同的声母和带调韵母,然后让其各找回自己的“朋友”组合起来拼读。

这不但活跃课堂气氛,小朋友们学习的热情也迅速高涨。

B、猜谜语游戏
猜谜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也非常喜欢,如学习“yue”时,让学生猜“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有时挂山腰,有时落在树梢”的东西是什么?当学生猜
出谜底时,再引出音节,通过这样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掌握的知识便会更牢。

C、开火车游戏
这是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比如背诵《字母表》或检查和巩固音节读音时便用得最多。

只要教师能做好开火车前有趣的导言,学生们对开火车这游戏便马上来劲。

(4)在探究中学习
汉语拼音字母中,有些字母的字形易混,比如:b、d;p、q 、m、n;n、h等。

教学这些字母时,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说说两个字母的不同,该怎样记住他们的形状?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区分,有位同学伸出大姆指,半握拳:“左手b,右手d,两手一对b和d。

”这样学生就分清了“b”和“d”的不同点。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拼音教学。

比如,在教学音节“hǔ”时,先给学生提出要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的音节怎么读?这个音节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接着同学们展开讨论。

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不但学会了自己拼读,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语句完整。

(5)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主要用于较难的拼读过程。

把字节拼读过程以活动教具的形式展示出来。

让死的书“动”起来,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b—a—ba 时,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触声母与韵母相拼,是个教学重难点。

于是可准备两个大小适当的纸盒。

在每个纸盒的两个面上分别写上b和p,另一个纸盒的四面分别写上a的四声。

教学时,先出示b,再出示a,两个纸盒相碰撞,表示声母b和韵母a相拼,得出ba。

这样的展示方法简明、有趣,学生也感兴趣。

(6)在生活中学习
结合生活教学汉语拼音,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拼音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认识汉语拼音用处很大。

A、营造氛围,创造趣学的环境
可用汉语拼音标上物品名称,如èchang bi ǎo”、“fěng bǐhé”,可用汉语拼音在黑板上写“每日一句”,内容可以是学校的常规训练重点,可以是激励学生的话语,可以是对班上好人好事的表扬等等,这样可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B、课后实践,铺设趣学的道路
学习汉语拼音离不开写,开始可引导学生用拼音试着写词语,比如,可以用拼音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在家中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上贴上拼音标签......待熟练之后,再指导学生用拼音写一句完整的话;可以鼓励学生用拼音给父母写信,可以让学生记录一周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等。

学生在拼定的过程中既巩固拼音,又激发了兴趣,发展了语言,拓展了思维,他们学起来就更带劲了。

我想只要我们能够细心观察、正确认识、及时纠正,就能很快走出拼音教学的一些误区,从而提高我们农村小学拼音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