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6篇
以下是作者美丽的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优秀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篇一
1、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本文是介绍海洋与人类生活的一篇说明文。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文章可以从三部分去理解--
一部分是第1~3自然段,主要讲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千百年来人们热爱生活,又敬畏海洋。
第二部分是第4~8自然段,主要讲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部分是第9自然段,讲人类要开发利用海洋,首先须保护海洋。
第二部分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从中我们将知道人类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使海洋造福于人类。
2、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
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如今,一座座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
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点评:为什么说海洋是个聚宝盆?
从"大显神威"中可见探测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过去、如今的对比中,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海洋的作用可真不小!
迷人的前景,海洋真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之所在。
3、【欣赏】
读了这一部分,你一定会对人类将如何开发、利用海洋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那是由于作者巧妙的结构安排。
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去笔锋一转,自然过渡到今天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
同时,这一自然段开启了下文,是5~8自然段的总领,所以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可不小哩。
接着,作者具体介绍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基本上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一个意思,这就是一节一意,使读者对第4自然段所说的"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有了更清楚更直接地了解。
正是有了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对内容一目了然,但这部分的精彩还不仅
在于此,在具体介绍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对比,使读者在强烈的反差中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比如第5自然段中,作者一方面说明海洋是个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交代陆地上的"能源危机",在这两者的鲜明对比中使人认识到海洋的巨大作用。
再如第6自然段,为了说明海洋对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意义,作者也是先以陆地上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食物匮乏的现象为对比较对象,使读者在巨大的反差中不断强化"海洋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解。
4、表达方法提示:使说明文也生动起来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那么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呢?不同的作者会根据说明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这篇《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作者是怎么办的呢?
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3)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如果你注意到加点的字词,你一定会感受到正是因为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原来缺乏生命的海洋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这就是说明文中的拟人句带给我们的感受,使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不至于觉得太枯燥、乏味,同时对作者说明的事物有了更具体形象的理解。
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果大家在学习中遇到说明文的习作训练,课要注意用上适当的表达方法,使你的文章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5、创新与实践
(1)、请你谈谈对"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这句话的理解。
(2)、课文中有这样一些词:
能源危机土地沙化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
你对它们了解多少?查一查资料,分别给它们做一张资料卡片。
附:课后习题5提示:
联系课文第二部分来回答,从海洋为人类提供矿藏、食品、能量、淡水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具体说。
6、海洋相关资料
一、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村庄或一个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海洋可就是它的中央空气调节器。
"万物生长*太阳"。
太阳能量射到地球,80%以上被地球表面吸收,不到20%反射到空中。
海洋面积大,海水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储存热量的能力大。
到达地球的大部分太阳能量被海洋吸收并储存起来,海洋成为地球上的巨大的热能仓库。
陆地表面吸收太阳热量能力差,而且集中在表层很浅的地方,储存能力也很差。
白天热得快,夜晚也凉得快。
这样一来,地球热量的供应就主要由海洋来调节。
海洋通过海水温度的升降和海流的循环,并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海洋不但通过大气调节地球气候,而且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
另外60%的再生氧气是森林和其他地表植物提供的。
因此,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两叶肺。
不过,地球的这两叶肺与动物的肺相反,它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
二、在海洋中存在着多种元素难以提取的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须的一种重要元素,海水中蕴藏着特别丰富的钾盐资源,据计算总储量达
5×1013吨,但是由于钾的溶解性低,在l升海水中仅能提取380毫克钾。
目前,已有采用硫酸盐复盐法、高氯酸盐汽洗法、氨基三磺酸钠法和氟硅酸盐法等从制盐卤水中提取钾;采用二苦胺法、磷酸盐法、沸石法和新型钾离子富集剂从海水中提取钾。
溴是一种贵重的药品原料,可以生产许多消毒药品。
例如大家熟悉的红药水就是溴与汞的有机化合物,溴还可以制成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
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
据计算,海水中的溴含量约65毫克/厘3,整个大洋水体的溴储量可达l×1014吨。
镁不仅大量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它还可以用于钢铁工业。
近年来镁还作为新型无机阻燃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和橡胶制品的提取加工。
另外,镁还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
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总储量约为1.8×1015吨,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
从海水中提取镁并不复杂,只要将石灰乳液加入海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注入盐酸,再转换成无水氯化镁就可以了。
电解海水也可以得到金属镁。
全世界镁砂的总产量为7.6×106吨/年,其中约有2.6×106吨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美国、日本、英国等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海水镁砂产量较多的国家。
铀是高能量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2250吨优质煤。
然而陆地上铀矿的分布极不均匀,并非所有国家都拥有铀矿,全世界的铀矿总储量也不过2×10 6吨左右。
但是,在巨大的海水水体中,含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总量超过4×109吨,约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2000倍。
从本世纪60年代起,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等先后着手从海水中提取铀的工作,并且逐渐建立了多种方法提取海水中的铀。
现在海水提铀已从基础研究转向开发应用研究。
日本已建成年产10千克铀的中试工厂,一些沿海国家亦计划建造百吨级或千吨级铀工业规模的海水提铀厂。
如果将来海水中的铀能全部提取出来,所含的裂变能相当于l×1016吨优质煤,比地球上目前已探明的全部煤炭储量还多1000倍。
"能源金属"锂是用于制造氢弹的重要原料。
海洋中每升海水含铿15~20毫克,海水中锂总储量约为2.5×1011吨。
随着受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同位素锂6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较终将和平服务于人类。
锂还是理想的电池原料,含铿的铝捏合金在航天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重水也是原子能反应堆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也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海水中含有2× 1014吨重水,如果人类一直致力的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得以解决,从海水中大规模提取重水一旦实现,海洋就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除了上述已形成工业规模生产的各种化学元素外,海水还将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全部其他微量元素。
三、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多栖身在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底下。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有的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在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使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大量地繁殖。
据计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
但是,仅有这些生物遗体还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
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
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
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
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
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气。
生成的油气还需要有储集它们的地层和防止它们跑掉的盖层。
由于上面地层的压力,分散的油滴被挤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层中。
这些藏有油的岩层就成为储油地层。
有的岩层孔隙很小,石油"挤"不进去,不能储积石油。
但是,正因为它们孔隙很小,却是不让石油逃逸的"保护壳"。
如果这样的岩层处在储油层的顶部和底部,它们就会把石油封闭在里面,成为保护石油的盖层。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并没有开采的价值,那些油气富集的地方才具有开采价值。
浅海的地层常常是砂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的,这些都叫沉积岩。
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在海底,但由于地壳变动,使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
向上弯的叫背斜,向下弯的叫向斜。
有的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背斜。
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
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quot;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
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较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
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
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
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较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
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四、潮汐能开发利用
潮汐是一种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受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万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
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更值得指出的是,它还可以转变成电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动力。
潮汐发电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事业,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在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上基本成型,可以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
潮汐发电的前景是广阔的。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
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
该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
郎斯河口较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
一道750米长的大坝横跨郎斯河。
坝上是通行车辆的公路桥,坝下设置船闸、泄水闸和发电机房。
郎斯潮汐电站机房中安装有24台双向涡轮发电机,涨潮、落潮都能发电。
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多度,输入国家电网。
1968年,前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
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干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
试验电站、中试电站,那是为了兴建更大的实用电站做论证和准备用的。
到目前为止,由于常规电站廉价电费的竞争,建成投产的商业用潮汐电站不多。
然而,由于潮汐能蕴藏量的巨大和潮汐发电的许多优点,人们还是非常重视对潮汐发电的研究和试验。
据海洋学家计算,世界上潮汐能发电的资源量在10亿千瓦以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潮汐能普查计算的方法是,首先选定适于建潮汐电站的站址,再计算这些地点可开发的发电装机容量,叠加起来即为估算的资源量。
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
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
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l世纪,将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综合资料篇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孙正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
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所以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
那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觉得以下两点尝试还比较成功。
1、善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海洋”这个话题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缩小学生与课文知识点的距离。
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一部份学生搜集的资料多,但对资料不熟悉,而且有些资料的价值低。
于是,我鼓励学生熟读资料,在学完课文后,结合资料再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效果大不一样。
2、感悟积累贯穿整个课堂。
这类课文切忌上成自然常识课、科学课。
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琢磨,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从而既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
课后鼓励孩子谈谈学了课文后对海洋的认识以及写建议书,实际上就是在让学生进行积累后的运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篇三
[目标预设]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设计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4、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设计思路]本文是说明文,首先让学生了解文本想说明的问题是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其次理清文本是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的,接着细读文本,看看文本是如何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来说明的,较后延伸文本,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研究、实践。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文本想说明的问题是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1、激趣:(请大家看宇航员拍到的地球照片)茫茫宇宙中的地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说完后,师出示:地球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这里的水球为什么加引号?
2、揭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二、理清文本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1、出示生字,仔细观察,这五个生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除了蕴,慷、锰、硫、胁都是左右结构。
书写时注意左边窄,右边宽)
2、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然后交流。
三、细读文本是如何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一)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1、自由朗读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画出有关语句并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可以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等词说)
(2)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但是因为海洋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同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词说)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同时又敬畏海洋。
3、师生引读、接读第3自然段。
(二)人类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利用
师过渡: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千百年来,面对喜怒无常的海洋,人们既爱又敬畏。
不过,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不用再望洋兴叹了!是什么原因呢?
1、读第四自然段,揭示原因,并体会本段在课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科学家从哪些方面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
3、交流。
(1)开发矿产资源。
(2)索取高蛋白食品。
(3)利用水力发电。
(4)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5)建设海底城市。
4、你知道海洋还有哪些资源可利用吗?
5、播放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电视片。
6、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感悟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
7、原来海洋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利用,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各谈感想,可以抓住第9自然段不过进行总结:海洋真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但是我们要保护好海洋,珍惜这些海洋资源。
)
8、齐读第三段。
师总结:海洋真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大宝藏,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就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三)表达方式。
1、出示: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这一句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拟人)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种写法?
2、这样的写法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3、课文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比)
四、延伸文本从多方面探究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完成
(一)写一写:
1、查阅有关海洋的书籍、资料,调查了解海洋目前被污染、资源被破坏的现状,写一份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海洋的现况》,呼吁人们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2、对保护海洋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你的想法。
(二)画一画:
可以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美丽的水球或海洋。
板书: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热爱开发矿产资源
开发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利用水力发电
保护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珍惜建设海底城市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篇四
目标预设:
1.学会慷、蕴、锰、硫、胁五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3.初步认识探索海洋、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设计思路:
1.理解课题,导课。
2.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细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5.齐读课文,拓展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6.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导课。
1.同学们,你心目中的海洋是什么样的?(随机出示相关四字词语:波翻浪涌、波涛汹涌、无边无际、一望无边、物产丰富、景色奇特、深不可测------)
2.板书: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课题里的破折号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
(2)把题目换一种说法:(a 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b 21世纪的希望是海洋。
(3)课题强调了什么?(海洋的珍贵、重要。
)
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那么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读完交流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把相关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词,正确朗读:
锰硫回眸慷慨敬畏蕴藏矗立匮乏呼吁急剧威胁望洋兴叹大显神威
(2)字形指导:
慨---概蕴的结构矗中三个直的比例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