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掌握信息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可视化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可视化的现代意义和分类。
2.能够对信息数据进行存储、传输、检索及分类;完成信息数据的采集、提取、理解;了解掌握常见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形式及常用数据分析软件。
3.在系统掌握视觉感知和认知的基本原理、颜色模型、可视化编码原则的基础上认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原则,掌握原则要点指导实践制作。
4.了解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专业技能,掌握信息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理论指导实践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掌握将信息和数据转换为人们可以直观、形象理解的图形或图像表达方式的技术,完成信息可视化设计与制作。
5.了解信息可视化设计面向的领域与应用。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5
6
7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PPT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2.教学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信息数据的采集、提取、分析报表、撰写等完成情况考评;
3.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项目、课堂现场自我作业点评、对他人作业点评与作业展示进行综合考评;
4.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课程项目PPT汇报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课程项目和期末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出勤。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以此,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
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讨论。
本课程将结合具体课程项目要求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每组应确定一个组长),按照所分配的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策划,期间要进行多次分小组讨论。
要求小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讨论并汇报。
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0%。
3.学习态度。
课堂讨论包括课堂现场自我作业点评、对他人作业点评等,学习态度包括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迟交现象,上课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等。
学习态度成绩占总成绩的10%。
4.课程项目。
要求各小组学生根据所分配的项目进行信息数据的撰写和信息可视化的绘制及提案PPT的展示与答辩。
课程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席涛编.刘维亚,马新宇译.《信息视觉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陈为编著.《数据可视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2.(日)木村博之编著吴晓芬,顾毅译.《图解力:跟顶级设计师学作信息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版.
3.(美)开罗编著.罗辉,李丽华译.《不只是美信息图表设计原理与经典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
4.(美)贾森·兰蔻乔希·里编著.《信息图表的力量》.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版.
5.(美)大卫·麦克坎德莱斯编著.《信息之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