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谱中的诗词赏析
家谱中的诗词赏析
对⼀个家族来说,修建家谱是⼀件⼤事,⼀件盛事。

修谱要寻找、研读⽼的家谱;要收集、汇总同族已故和现有⼈员名单;要提炼、书写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要合议、订⽴新的字辈排⾏和族规家训。

所有这些⼯作离不开⼀个“情”字!这⾥⾯有修谱者的热情、同姓宗族的亲情、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等等。

⽽情到深处便成诗,因此我们⾼邮的姓⽒家谱中存有⼤量的诗词。

诗词便于抒发⼈们的情感,家谱⼜因诗词增加了它的⽂化分量。

笔者曾研读过五⼗多部⾼邮的姓⽒家谱,发现家谱中的许多诗词有意境,有思想,⽂字优美,内涵深刻。

分析这些家谱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种类型:
⼀、赞美家乡
家谱既是⼀个姓⽒家族的史册,也是⼀部爱家爱乡的教材。

不少家谱都有专门篇章介绍本姓⽒所居之处的⾃然风貌,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

有的以⽂、有的以诗来描述。

⽐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个很⼤的村庄,该地⾃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

传说有⼋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会”等。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姓⽒,即朱姓和史姓。

朱姓为紫阳堂⼀⽀,据朱⽒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由朱永璋先⽣主修的《朱⽒东⼤门宗谱》辑录了明朝诗⼈黄琼歌咏董潭的⼀⾸诗《采莲歌》: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湾。

⼗⾥锦⾹看不断,西风明⽉棹歌还。

⼀个秋天的下午,诗⼈随着⼀艘采莲船到荷花荡游玩。

荡阔天⾼,⼀望⽆际。

远处,绿树阴阴,阵阵西风送来荷叶清⾹。

东⽅⽉亮渐渐升⾼,⼀艘艘船满载着荷莲回庄。

采莲的男男⼥⼥,⼀边撑船⼀边哼着⼩调,有声有⾊,好⼀幅董家潭的美景。

董家潭还有⼀个⼤姓——秉直堂史⽒。

据《史⽒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家堰(洪泽湖⼤
堤)溃崩,⾥下河汪洋⼀⽚,后⼜倒五坝(⾼邮运河堤上五个坝⼝),⾥下河遂成泽国。

但董家潭“风景正⾃不少”,据史⽒⼗⼋世孙记述,有⼋景:扣马神桩、辞⾦芳躅(⾜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

每⼀景都⽤诗来描绘,如《溪潭映⽉》:
秦邮东北董家潭,清⽔长流⼏曲湾。

难⽐沧浪沂⽔处,载明州志古今谈。

徘徊散步⾄溪潭,潭⽔清兮⽉正圆。

皎洁⽉光浮⽔⾯,扶摇溪影在⼈前。

董家潭有⼀个溪潭,潭⽔清澈,虽然⽐不上沧浪(汉⽔)和沂⽔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诗⼈在该诗后⾯⼩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碧清,⽉出于东⼟之上,⽉光如⽔,⽽⽔如天,映于溪潭之内,⼜是⼀种风景,实是令⼈雅观,流连忘返也。


⼆、歌颂先祖
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类,⼏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湖西赵⽒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

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

”赵普死后,家⼈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部《论语》,其后⼈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湖西赵⽒家谱是钱⽩平⽼先⽣帮助修的,钱⽩平先⽣写了⼀⾸诗载⼊谱中,《济元元》: 百家姓内赵居前,天⽔源流万古漩。

论语半部治天下,平原⼀信解邯悬。

读书敬业家国美,积德存仁⼦⼥贤。

赵⽒⼉孙争上进,宏图⼤展济元元。

“元元”,即平民,⽼百姓。

天⽔,今⽢肃天⽔市、泰安县、⽢⾕县⼀带,是赵⽒的郡望。

“平原”,是战国时期赵国之相赵胜,秦军围赵都邯郸,形势⼗分危急,赵胜写信给他夫⼈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偷出魏王的兵符,调动兵马,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

该诗不但歌颂赵⽒先祖,⽽且激励赵⽒后⼈读书敬业、积德存仁、⼒求上进、造福百姓。

我市临泽镇有⼀⽀带经堂倪姓家族,其先祖是汉代的倪宽。

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就在当时郡国学堂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机会,他还时常被⼈家雇
⽤做短⼯。

每当下地⼲活的时候,总把“五经四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

这就是⾄今为⼈们传颂的“带经⽽锄”的故事。

由于倪宽勤奋学习,被郡国选为博⼠,深受汉武帝赏识,先后任右内史、御史⼤夫。

倪宽后⼈把家族堂号命名为“锄经堂”或“带经堂”。

《带经堂倪⽒宗谱》录有其⼗九世孙写的⼀⾸诗:《颂先祖倪宽公》
汉代先祖倪宽公,⾃幼学习很⽤功。

家境贫寒难⼊学,带经放牧诗经诵。

书写沙滩习字⽂,赋诗灌⽊丛林中。

年复⼀年⽇复⽇,学有成就才出众。

官⾄朝中尚书职,带经堂号万世荣。

 汤家庙(今开发区双庙村)《南州蕃礼堂徐⽒家谱》收录了《徐⽒风流撷英》诗⼀⾸:
偃王本是徐⼤祖,赐封泗洪姓发祥。

东汉诗坛有徐淑,诗⾔思夫情意长。

长诗擅赋著中论,东汉徐⼲⼒主张。

扶⽯奔泉唯徐浩,花鸟⾍鱼野逸⾹。

吴中四杰含徐贲,光启求学参西⽅。

⼤地之⼦徐霞客,著述游记真炎黄。

⾎洒台湾称壮烈,抗⽇捐躯保边疆。

循序渐近⽇进步,东风徐徐坦荡荡。

撷英,就是收集英才、精华的意思,这⾸诗把徐⽒的重要先祖基本概括其中。

徐国的始祖始于徐偃王,周武王时,武王封偃王之⼦宗于徐,称为“徐⼦”,在今泗洪⼀带,其后⼈便以徐为⽒。

徐淑是东汉⼥诗⼈。

徐⼲是东汉末年⽂学家,擅长诗赋,著有《中论》。

徐浩是唐朝书法家。

徐熙,南唐画家,善画花鸟⾍鱼、⽠果蔬菜,有“徐熙野逸”之说。

徐贲,为明初⽂学家,善于作诗,与⾼启、杨基、张⽻齐名,称“吴中四杰”。

徐光启,明朝科学家,我国近代向西⽅学习科技的先驱。

徐霞客,明朝地理学家、旅⾏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徐骧,清末台湾抗⽇义军⾸领,与⽇军英勇作战,壮烈牺牲。

诗的后两句
从“徐”的字义讲述⾏⼈稳步缓⾏,⽇趋进步,植物节节⽣长,⽇趋舒展的⾃然状态。

同样万事万物的发展,也是有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最后形成强劲的浩荡东风。

三、劝诫后辈
家谱是给当代⼈和后代⼈看的,为了教育本家族的后辈,家谱⼏乎都有“族规家训”这⼀栏⽬。

有的家谱写有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有的家谱收录本族长者⼈⽣感悟⽅⾯的⽂章,还有的家谱将上述内容编成劝诫诗,“惟望后世⼦孙遵循焉”。

最为典型的是⾼邮城区三余堂《徐⽒族谱》中所载的《徐⽒谱训⼗劝⼗诫》诗词。

修谱者认为,“⼈之敬祖,有有形之尊,有⽆形之尊。

有形之尊,是如祭祖扫墓,⾏跪拜之礼。

⽆形之尊则是修谱牒、垂祖训,使合族⼦孙熟读印之于⼼。

⽽且要礼法,以答其祖期望后世之⼼。

先祖期望之⼼⾮只享其祭礼,还期望后辈⼈⼈为善,修⾝、齐家、德成、名⽴,光前裕后也。

”这⼗劝⼗诫分别是:劝孝亲、劝敬长、劝爱弟、劝平和、劝忠厚、劝忍耐、劝安贫、劝读书、劝谨慎、劝勤俭;诫奢华、诫争讼、诫懒惰、诫虚诈、诫悭吝、诫刻薄、诫争产、诫赌博、诫诡辩、诫骄傲。

每⼀劝、每⼀诫都是⼀⾸诗。

如:
《劝平和》
平和处世最为⾼,事让⾔逊不谓孬。

邻⾥乡党多称誉,落得美名万古飘。

《劝读书》
少年读书慢经⼼,未知其中有真⾦。

来来往往名卿相,哪个不是读书⼈。

《劝勤俭》
⾃古创业俭与勤,治国起家何必分。

禹勤开基四百载,民俭亦能养天真。

《诫懒惰》
⼈当年少莫学懒,懒惰成性做事难。

潦倒终⾝⽆成事,⽼欲享福如登天。

《诫赌博》
好闲流荡思赌博,岂知博赌丧天和。

只顾⾦钱情义尽,财去⼈空受折磨。

《诫骄傲》
⼈⽣涉世最忌傲,⿏⽬⼨光妄⾃⾼。

处贫若傲遭讥语,居富恃傲业会消。

《徐⽒族谱》对劝诫诗还有⼀段⽂字说明:“综上谱训劝诫歌各⼗⾸,浅显易明,并⽆深沉,使⼈易于领悟,若能照此奉⾏,长此以往,⾃能变化⽓质,化邪为正,抑恶扬善,⽽为仁
⼈君⼦矣”。

四、祝贺修谱
编修家谱是⼀件难事,⽽家谱修成了⼜是⼀件喜事,所以许多家谱⽤诗词记述了修谱的艰⾟历程以及新谱⾯世的喜悦之情。

临泽北荡颜姓家族,是孔⼦门⽣颜回的后代,为复圣堂,约在明末清初迁⾄北荡何堡,始迁祖是瀛洲公。

颜⽒家族在修谱时,因⽼谱遗失,主修⼈颜仁禧先⽣感到:“寻根问祖⼏多年,辈分难排若涉渊”,于是两次去曲⾩拜谒颜庙,访问该地市志办、政协⽂史委、⽂管会及有关宗亲,⼜到洪泽、宝应、建湖等地访问,查阅当地颜⽒族谱。

新修的《北荡颜⽒⽀谱》收录了颜仁禧先⽣两次去曲⾩写的诗。

《谒复圣庙》
绿⽡朱栏⽓势恢,寻根谒庙久徘徊。

三千弟⼦尊为⾸,七⼆贤⼈羡占魁。

殿上安祥先祖在,门前古雅⽯坊嵬(意:⾼⼤)。

昔居陋巷贫⽽乐,故址犹存景仰来。

《随海内外宗亲祭祀颜⼦》
宗亲联谊返家乡,六百多⼈祭扫忙。

只为寻根来曲⾩,始知远祖肇丘黄。

古装古乐承传统,颜庙颜林献上⾹。

三跪还须⾏九叩,庭前供奉整猪⽺。

菱塘姚姓家族,是在明初从苏州阊门迁来⾼邮湖西横塘庄(今菱塘)的,始祖姚⽂,延⾄第四代姚恕,考取进⼠,任宛平县令,后升⾄⼭东府尹,年迈归⽥后,在菱塘建祠堂、造家谱(1543年),总堂号为⽂公堂,后于康熙、乾隆、光绪年间三次增修。

1990年由第⼗七世孙姚久洲牵头进⾏第四次新
修,1999年出版⾯世。

主修⼈姚久洲作诗祝贺,并载⼊谱中。

《西江⽉·谱成述怀》
寒冬过后春天,何时断过情缘?
依旧整新展眼前,始绝⼼头悬念。

新谱采编⼗载,艰⾟度⽇如年。

散落家族复团圆,终了百年⼼愿。

新谱与⽼谱⼀个很⼤的区别是⼥性可以⼊谱,为此姚⽒家族的姚恒君⼥⼠作《欢呼⼥性⼊谱》诗两⾸,也被收⼊谱中。

(⼀)
新谱诞⽣旧谱存,告别传统⼥当⼈。

男⼥平等同⼊谱,共接⾹烟后代根。

(⼆)
新谱规模胜空前,⽆不称赞上市鲜。

休矣宗法卫道者,⼀笔补上半边天!
家谱属草根⽂化、平民史册,纷繁复杂的内容是传统⽂化的⼀种积淀。

阅读⾼邮姓⽒家谱中的诗词,会让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邮从古⾄今是诗乡!
来源:今⽇⾼邮作者:勤道时间:2015-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