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
1. (1分)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 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A . 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 . 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 . 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 . 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2. (1分)(2017·漳州模拟) “轻声细语”的“细”,是指声音的()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频率
3. (1分)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 路旁的树木
C .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 (1分)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 . 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5. (1分) (2017八上·槐荫期末) 关于物体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 0.5kg 的水全部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B . 被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 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 . 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受热膨胀后,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6. (1分) (2018八下·泗洪月考) 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0.2kg的物体可能是()
A . 一只老母鸡
B . 一个苹果
C . 一只鸡蛋
D . 一只蚂蚁
7. (1分)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
B .
C .
D .
8. (1分)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A .
B .
C .
D .
9. (1分)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在你出门之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A . 平面镜
B . 放大镜
C . 望远镜
D . 显微镜
10. (1分) (2017八上·滦南月考) 电影放映机所成的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所成的像()
A . 照相机
B . 幻灯机
C . 放大镜
D . 近视镜
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
11. (1分) (2019八上·白云期末)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于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⑴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
⑵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⑶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1)是在________中减弱:(2)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3)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2. (1分)(2012·茂名)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3. (1分)(2016·青海) 青海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站在湖边的游客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湟鱼洄游时游客也能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他们看到的是鱼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有时,游客还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行的趣景,以白云为参照物,鱼是________的.
14. (1分)(2012·内江)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________ 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
15. (1分)晶体熔化时________热,凝固时________热,但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
16. (1分) (2019八上·廊坊月考) 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小车乙的速度是________m/s。
三、计算题 (共2题;共2分)
17. (1分) (2019八上·徐闻期中)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经过1min,甲车前进了1200m,乙车的速度为54km/h。
求:
(1)甲车的速度大小;
(2)乙车行驶1200m需要的时间。
18. (1分) (2019八下·海淀月考) 将27g的蜡块放入酒精中,静止后蜡块受到酒精的浮力是多少N?(ρ酒精=0.8×103kg/m3,ρ蜡=0.9×103kg/m3)
四、作图题 (共3题;共3分)
19. (1分)(2017·巴彦淖尔模拟) 如图所示,光线AO是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光线AO通过凹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以及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0. (1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1. (1分)(2017·厦门模拟) 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画出A、B对应的入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画出像点S′的位置.
五、实验题 (共7题;共16分)
22. (2分) (2018八上·深圳期中)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公式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________cm。
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少”或者“没有影响”)
23. (2分)按要求完成填空:
(1)
如图1敲击桌子一端,耳朵紧贴桌面能在另一端清楚的听到声音,说明________
(2)
如图2所示,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 (选填“变高”或“变低”);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塑料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3)
图3中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 处控制噪声的,请举出一个在生活中与此方式相同的控制噪声的例子________
(4)
如图4所示,小华应________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才能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除了使用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24. (1分)(2017·临清模拟) 小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①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 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__℃.
②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③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图1中的________(“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25. (2分) (2017八上·双城期末) 如图甲是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情形,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________;
(2)说明实验中选择等大蜡烛的目的:________用没点燃的蜡烛找像的过程中替代的是物还是像________.(3)实验中小明小组的同学们实验中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得到了如表的实验数据.发现第1次数据有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
去掉这组数据还能得出结论吗?若能请你写出________
实验次数物到镜面距离/cm像到镜面距离/cm
1 3.5
2 2.32
2 3.3
3 3.33
3 4.65 4.65
4 6.80 6.81
(4)实验后,同学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人看到像的原因和所成像的性质.
26. (2分)(2018·江苏模拟)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
(1)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
(选填“>”、“<”或“=”)
(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a________mb。
(选填“>”、“<”或“=”)
(3)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7. (3分) (2018八上·永定期末)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________.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__.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选填“越小”或“越大”),所以密度计刻度的特点是________(选填“上大下小”或“下大上小”).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不计铅丝体积).
28. (4分) (2019八上·景县月考)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测出透镜的焦距,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
“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在图乙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成像情况符合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4)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
(5)随着探究活动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A . 逐渐向上移
B . 逐渐向下移
C . 保持在光屏的中央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成实像时,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7)在做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凸透镜上面有一些斑点那么使用这个凸透镜做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完整的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三、计算题 (共2题;共2分) 17-1、
17-2、
18-1、
四、作图题 (共3题;共3分) 19-1、
20-1、
21-1、
五、实验题 (共7题;共16分)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3-3、
23-4、
24-1、
25-1、
25-2、
25-3、
25-4、
26-1、
26-2、
26-3、
27-1、
27-2、
27-3、
27-4、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