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之我见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要谈论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提高
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从而为加强学生英语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
这在一
定程度上,为实现培养综合型的英语学习人才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提高;英语听力;具体做法;教师;学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和我国经济的逐步崛起,国际间的交
流与合作将会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它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而作
为交流中介的外语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有人断言:在以知识经济
和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的二十一世纪,不懂外语和电脑将会成为新的文盲。
英语,以其易学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不仅成为联合国及其他许多国际组织的官方或工作
语言,也逐渐被全世界大多数普通人所接受和使用,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
而在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尤其由于受传统“语法——翻译式”教学法的影响和目前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只重视考试分数而不
重视听说等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这严重制约着外语人才素质的提高,也使得听
不懂对方和不敢张嘴成了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
那么,怎样才能除掉
这两只“虎”呢?
一、明确听力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载体。
交流实
现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听懂对方(Understand and to be understood)。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学习的五种基本技能。
听被置于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听,是
培养学生其他技能的基础。
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去模仿着说,常开口说反
过来又能促进听力的提高。
读,更不能脱离听力而单独存在。
只有反复去听,才
能读出地道、流利的英语,从而规范学生的语流语速,提高其语感。
写作和翻译,是对学生语言学习较高层次的要求,更离不开“听”这个基础,尤其是反译中的同
声传译,更是与听休戚与共。
由此可见,“听”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二、学生在听力学习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由于受传统的“语法——翻译式”教学法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听力教学在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
有的教师甚至就
不上听力课,课堂上只是把课文从头至尾翻译一遍,然后就进入了繁复冗长的语
法点的讲解。
讲解之后就是大量的机械性练习、模拟测试。
用题海战术来提高考
试分数。
这样就使得学生误以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语法,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
了考试,而把语言的真正的功能和作用置于一边。
再加上像河南等一些省份高考
听力不计入总分,虽说试卷上设计有听力题,但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
几个考生会去认真的对待它。
相当多的学生把听力题的时间用到了笔试题上。
这
更加深了学生对听力地位的误解。
这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不仅违背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这一基本规率,而且造成了人才培养上的严重误区,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只会考试做题,不会实际运用的“高分低能儿”。
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外语人才的
需要,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既然“听”在外语学习和运用中起着基础作用,而学生对听力还有这样那样的
误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呢?第一,要改变过去错误的认识,明
确听力的基础地位,从思想上重视它;第二,所听的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有教
育意义,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这样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
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其视野,而且能陶冶其情操,使他们能坚持听下去;第三,所听材料的体裁和题材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要避免单调乏味,使学生常听常新,不致产生厌烦情绪;第四,合理安排听的时间。
每天听的时间不宜过长,但
要有规律。
听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它是在长期“听”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
要
让学生明白:听力的提高,仅靠临时突击是不行的,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听下去。
一定要摒弃投机心理。
安排好每天听的时间。
除正常上课之外,每天坚持听半小
时左右,这样既能保持听的连续性,又不致使学生厌烦而丧失“听”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听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
途径。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
学的质量。
那么,在培养学生听力方面对教师素质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首先,
教师必须能够说一口准确、流利、地道的英语。
教师常常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
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从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反映出教师素质的高低。
教师
的某些发音错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很难设想一个连基本音素都发不准的教
师能培养出语言流利、地道的学生;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要标准、纯正,课堂
教学要用英语组织,尽量少说或不说汉语,为学生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
第三,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英语国家历史文化底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
都是与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紧密相连的。
由于历史渊源的不同,汉英这两种语言
在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就给生活在汉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中国
学生的听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英语国家风俗文化知识,才能扫清学生学习道路上因文化差异而形成的障碍。
五、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提高听力能力的决定因素。
在平时的训
练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应打好扎实的语音辨识基本功。
所谓语音辨识,主要是对语音、语调节奏和意群等方面的辨认。
语音辨识训练对于提高听能水平
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语音现象;比如连读、弱化、省音以及不同语调表达不同
意思等往往造成学生听力上的障碍。
在进行语音辨识训练时,所选听力材料应以
内容较熟悉或浅显的文章为宜,这样就尽可能地减少了语义方面的干扰,从而确
保全神贯注地去辨识各种语音现象,进而提高自己的语音辨识能力;2.应通过大
量阅读来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
词汇量是提高听力能力
的基础,词汇量的提高,一面可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再一方面也可通过大量阅读
英语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来获得,有资料表明:我们所学知识的
四分子三是通过阅读获得的。
另外,通过阅读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
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可以扫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听力理解上的障碍;
3.应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由于受传统语法—翻译式教学法和我们生活的语言
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于先把听到的英语在大脑中译成汉语,借助汉语去理
解原意,然而在实际交流中,对方是不会给我们时间去做任何形式的翻译。
因此
很多学生在听力训练时,总感到人家语速太快而跟不上,究其原因,这都是“心译”在作祟。
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呢?首先,要多听。
实践证明:平时多听磁带、英语广播,多听、唱英文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
习惯;其次,在学习生词时,应熟记它们的固定搭配,还要掌握大量的固定句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模仿,时的它们的语音与所代表的语意之间的联系在大脑皮
质中固定下来,这样就能做到听音会意,无需翻译;第三,听力材料的语速不宜
过慢。
语速过慢,就为心译提供了时间,长此下去,会让学生在听力训练时形成
对汉语的依赖心理。
所以从开始就要听正常语速的材料,这不仅能让感受到较真实的语境,也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第四,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及时了解、认识不断涌现的新词汇和“旧词新义”现象,同时要特别注意积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习语、俚语,避免在听力训练中听文生义,造成误解。
总之,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坚持训练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听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4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