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盎司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盎司定律
所谓一盎司定律就是: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差别很少——只是"多一盎司”。
这是著名的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的。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经过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在成功学上很受欢迎的原理,一盎司定律。
就像和这条定律一样,其实很多在成功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里的定律、原则之类,重要的地方并不是在于学习和掌握,因为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这些原理所论述的现象和规律,只是并不发现其中存在着的普遍性。
一盎司定律所告诉我们的就是,往往中等成就的人和杰出的人所作出的努力相差并不大,可是仅仅多出一盎司的重量,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不像其他学说里的定律很不容易被接受,社会科学里面的定律最大的特点就是广泛性,所以就很容易被认可。
对于一盎司定律来说,它所阐述的意思就是往往最接近结果的地方并不会有太大的重量,可是这一盎司的分量却可以对于能否突破瓶颈,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对于明确的事情我们清楚应该在什么样的时候打起精神来,应该在什么样的时候加倍地多加注意,而大多数的情况就是接近尾声的时候。
这也就是因为我们本能地领会到关键因素更多地会存在于这些时候。
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关键的一盎司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当我们以为做了百分之一百的事情的时候,却就还只省下一盎司的热情没有发挥。
(一)干活还是经营
出租车司机也是CEO
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
(二)满足完成还是追求创造
英国十七世纪诗人弥尔顿说:“心灵有他自己的地盘。
在这里,地狱可以变成天堂,天堂也可以变成地狱。
”心灵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卸下世俗给予心灵的累赘,令心灵趋于质朴简单,智慧之门就会随之打开。
这样的案例生活中俯拾皆是。
某宾馆的总经理经常收到客人写来的表扬信,这些来信大多是赞扬25号客房女服务员的。
为了弄清缘由,总经理有意到这个服务员服务过的客房去实地观察,他一走进这些房间,就闻到一股幽香。
原来在卫生间的小花瓶里插着一朵鲜花。
“咦,本宾馆并没有这样的服务规定呀!”他很快就明白了25号服务员受到客人赞扬的原因。
这个“一盎司”的差别,区分出不同的工作观。
有人满足于“完成”,有人追求“创造”。
工作就是你自己耕耘的土地,一分辛劳,收获一分硕果;悯惜付出,你的田园会荒芜,你的思想也会凝固。
工作是一种责任,对工作负起责任,就是做自己的最好。
放弃这种责任,最后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
因为你失去了自己发展的机会。
责任,不但是职业素养,更是做人的素养。
(三)是挖掘机会,还是寻找托辞?
在人生漫漫长途中,胜与败的基因,其实全部深藏在心灵之中。
胜者看到的是问题的答案,败者看到的是答案的问题;胜者做事挖掘机会,败者做事寻找托辞;胜者习惯说“我来帮助你”,败者常说“那不关我的事”!胜者对困难说“我会战胜你”,败者对困难说“我向你投降!”
曾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为了培养优秀的推销员,设立了一个“金鞋奖”。
本意是鼓励推销员迈开双脚、踏破铁鞋去寻觅客户。
终考题是向美国现任总统成功推销一个产品。
小布什时代,学院设置的考题是向布什总统推销一把斧子。
经过艰难的尝试,众多学员中只有赫伯特一人勇于担当,完成了别人认为难以完成的推销任务,最终夺得了“金鞋奖”。
令所有人哗然的是,在所有学员中,赫伯特并不突出,显然不是一个佼佼者,但他源自内心深处的热情、信心、责任感和智慧,成为赢得胜利的“一盎司”。
“一盎司”,奏出不同的生活旋律,描绘不同的事业轨迹,显现不同的生命宽度,画出不同的人生曲线。
如果你是一粒石子,仰高山之巍峨,也不必自惭形秽;如果你是一棵小草,慕白杨之伟岸,也不必妄自菲薄;如果你是一涧小溪,对滔滔大海,也不必自叹弗如,发掘与创造你比别人多的“一盎司”吧,赢得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