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平皿添加青霉素酶验证预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平皿添加青霉素酶验证预试验
1培养基平皿名称及代号:
2.培养基平皿层流采样
因目前本公司产品其抑菌性最强的是盐酸头孢吡肟/L-精氨酸原料药及其制剂,所以本次验证将选择风量大粉尘大的地点进行采样,且采样时须进行盐酸头孢吡肟/L-精氨酸原料药或其制剂生产操作。

2.1沉降菌检测采样
按《洁净区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QA-031-V00进行操作。

打开培养皿(规格型号:90mm)盖,使培养基表面在百级层流下暴露4小时(风淋4小时),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交QC处理。

采样地点:107车间(由QA定具体位置)
采样高度:0.8~1.5m。

(日常采样高度或平台上)
每种培养基采样数量:20皿/采样地点(百级层流)
2.2附着菌检测采样
按《洁净区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QA-031-V00进行操作。

采样完后再将培养皿交QC处理。

采样地点:201车间(由QA定具体位置)
每种培养基采样数量:20皿/采样地点(百级层流)
3 促生长试验:
3.1菌种
(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
(2)细菌芽孢: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3.2菌液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0~35℃培养18~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分别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下菌苔转移至空试管中作为菌悬液原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至浓度(500~1000)cfu/ml。

3.3试验组:
采用涂布法进行接种,将含菌量(500~100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接种0.1ml至经采样后的培养基上,然后用无菌涂布棒快速地将其均匀涂布,每种菌悬液各接种2皿,于30~35℃培养72小时,测定菌数。

3.4阳性对照组:(未经采样的各种培养基平板)
采用涂布法进行接种,将含菌量(500~100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接种0.1ml至未经采样的各种培养基中,每种试验菌在每种培养基中平行制备2个平板,于规定温度下培养72小时,测定菌数。

3.5菌液组:(菌液组所用的培养基须使用新鲜制备培养基)
采用涂布法进行接种,将含菌量(500~100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接种0.1ml至NA培养基和TSA培养基中,每种试验菌在每种培养基中平行制备2个平板,于30~35℃温度下培养72小时,测定菌数。

3.6供试品对照组:取经采样后的每种培养基平皿(未加菌处理的),于30~35℃培养120小时,按菌落计数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4.可接受标准:
4.1阳性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应在70%~130%之间,则促生长试验结果有效,否
则判批培养基平皿适用性检查不符合规定。

注:阳性对照组回收率(%)=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4.2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应在70%~130%之间,则促生长试验结果有效,否则需
重新进行试验。

注:试验组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数×100
5.培养基平板营养性再确认
5.1将经培养120h后的供试品对照组平皿,按“促生长试验”中的“3.1~3.3、3.5、
3.6”进行加菌试验操作。

试验组:采用涂布法进行接种,将含菌量(500~100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接种0.1ml至经采样培养120小时后的培养基上,然后用无菌涂布棒快速地将其均匀涂布,每种菌悬液各接种2皿,于30~35℃培养72小时,测定菌数。

菌液组:(菌液组所用的培养基须使用新鲜制备培养基)
采用涂布法进行接种,将含菌量(500~100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接种0.1ml至NA培养基和TSA培养基中,每种试验菌在每种培养基中平行制备2个平板,于30~35℃温度下培养72小时,测定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5.2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应在70%~130%之间,则促生长试验结果有效,否则需
重新进行试验。

注:试验组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