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历史中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吕后
D、萧太后
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202年
4、宋朝时期,哪位词人的作品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A、李清照
B、辛弃疾
D、苏轼
5、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行“推恩令”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成祖
6、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是?
A、《兰亭序》
B、《自叙帖》
C、《颜氏家庙碑》
D、《祭侄文稿》
7、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有效治理国家,被誉为“女诸葛”?
A、武则天
B、吕后
C、蔡文姬
D、褒姒
8、哪位唐朝将领以少胜多,在公元621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王世充,为唐朝的统一战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A、李靖
B、李世民
C、秦叔宝
9、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0、明朝时期,哪位航海家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林则徐
1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领导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巴士底狱的攻陷?
A、拿破仑·波拿巴
B、路易十六
C、罗伯斯庇尔
D、让-保尔·马拉
12、明朝的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文字狱,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A、朱元璋
B、朱棣
C、雍正
D、康熙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最初是为了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考试制度。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被严格化,成为全国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经历了一些改革,但整体上仍然维持了其原
有的体系。
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科举制度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加速了教育普及,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定都于北京。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时间的战乱,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
13世纪60年代,元朝统一了全国,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大都(今北京),发展了经济,建设了远洋舰队,并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小题
1、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受到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到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及其作用。
3、元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元朝的治理政策有哪些特点?
第二题【材料】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进行了多项重要制度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段时期中,有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北魏孝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
以下是他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的概述: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重要改革措施包括:
1.推行汉化政策,要求官员和贵族学习汉语、穿汉服、习汉礼,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
2.推行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旨在解决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加政府税收,提高农业生产力。
3.推行三长制,即乡、里、吏均设三长,以乡三长为乡长,中正官进行选拔,加强了基层管理,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4.拓展教育事业,建立太学,让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参与北魏政治生活,推动了文化发展。
5.采纳汉族的礼仪制度和典章制度,改革鲜卑族的旧传统,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在当时迅速促进了北魏的建设和繁荣,而且为后来南北朝以后的隋唐时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述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的具体内容。
2、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有何目的和作用?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后来的隋唐时期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三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共12分)
材料一: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重大措施。
他采纳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奠定基础。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了长城,建立起跨越欧亚大陆的交通网络。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朝开始成为东亚地区的强
国,对当时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盐铁官营、土地均给等,这些措施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唐帝国实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使国家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
唐太宗重视儒学教育,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人才。
他还吸纳周边民族,加强边疆治理,极大地巩固了国家边疆的安全和稳定。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在文化、经济、军事方面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
2、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些文化与经济措施?(4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唐太宗时期的政策如何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4分)
第四题
阅读材料内容:
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攻陷洛阳和潼关,唐朝政府调动重兵勤王。
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则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唐朝内部为了平定叛乱,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设立了“六军之卫”,即朔方军、河东军、陇右军、北庭军、安西军和回纥军,这些军队分别驻守在不同的战略要地,负责保护朝廷和边境的安全。
其中朔方军是最早响应勤王诏令的部队之一,它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然而,安史之乱的平定并非一帆风顺,叛军一度几乎摧毁了唐朝的大部分版图,约15年间,战乱不断。
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减免税赋、安抚属地、增加军备、加强边防以及选拔年轻骁勇的将领。
唐玄宗与唐肃宗纷纷出人意料地任命了新将领,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他们在战场上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最终,史思明
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主力随之瓦解,唐朝对其进行了南北夹击,使得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1、根据材料,简述安史之乱期间唐朝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2、材料中提到朔方军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简述朔方军对于唐朝平叛的影响。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唐玄宗与唐肃宗为什么能够成功平定安史之乱?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历史中考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B
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的现象。
2、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吕后
答案:A
解析:武则天是唐朝中宗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则天皇帝”。
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202年
答案:A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4、宋朝时期,哪位词人的作品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柳永
D、苏轼
答案:B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其作品以豪放派风格著称,与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并称为“苏辛”。
李清照和柳永的作品则主要属于婉约派。
5、中国古代历史上,实行“推恩令”的皇帝是?
A、汉武帝
C、宋太祖
D、明成祖
答案:A、汉武帝
解析: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儿子,建立较小的侯国,从而削弱了诸侯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6、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是?
A、《兰亭序》
B、《自叙帖》
C、《颜氏家庙碑》
D、《祭侄文稿》
答案:C、《颜氏家庙碑》
解析:《颜氏家庙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宏伟的书法风格,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而《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作品,《自叙帖》是唐代大书法家怀素的作品,《祭侄文稿》也是颜真卿的作品,但并非代表作。
7、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有效治理国家,被誉为“女诸葛”?
A、武则天
B、吕后
C、蔡文姬
D、褒姒
答案:A
解析: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690-705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稳定,被视为出色的统治者和政治家。
她被后世誉为“女诸葛”,用了这个比喻来形容她的智谋与策略。
8、哪位唐朝将领以少胜多,在公元621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王世充,为唐朝的统一战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A、李靖
B、李世民
C、秦叔宝
D、李嗣业
答案:B
解析:公元621年的官渡之战实际上是古人记忆中一次著名战役的误传,实际上是在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199年),而非唐朝。
但从备选项看,李世民确实以少胜多,打败了王世充,为唐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虽然官渡并非他亲自指挥的战役。
这里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李世民为正确答案。
9、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C
解析: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分封制的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10、明朝时期,哪位航海家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林则徐
解析:明朝时期的杰出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率领船队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1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领导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巴士底狱的攻陷?
A、拿破仑·波拿巴
B、路易十六
C、罗伯斯庇尔
D、让-保尔·马拉
答案:C
解析: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巴士底狱的攻陷是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789年7月14日。
12、明朝的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文字狱,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A、朱元璋
B、朱棣
C、雍正
D、康熙
答案:D
解析:康熙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严格的文字审查制度,大力打击文字狱,加强了对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控制。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最初是为了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考试制度。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被严格化,成为全国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经历了一些改革,但整体上仍然维持了其原有的体系。
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科举制度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加速了教育普及,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定都于北京。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时间的战乱,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
13世纪60年代,元朝统一了全国,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大都(今北京),发展了经济,建设了远洋舰队,并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小题
1、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受到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到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及其作用。
3、元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元朝的治理政策有哪些特点?
答案
1、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选拔官员的重要作用。
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更加严格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规范化,考试资格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到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受到了更多的批评,认为它僵化和不适应时代发展,最终在1905年由清政府宣布废除。
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
造纸术极大地降低了书写材料的成本,加速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火药的应用开创了现代军事技术的先河。
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播。
指南针则是海上导航的重要工具,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
3、元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时间的战乱,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
元朝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都,大大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行省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元朝实行了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题
【材料】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进行了多项重要制度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段时期中,有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北魏孝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
以下是他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的概述: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重要改革措施包括:
1.推行汉化政策,要求官员和贵族学习汉语、穿汉服、习汉礼,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
2.推行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旨在解决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加政府税收,提高农业生产力。
3.推行三长制,即乡、里、吏均设三长,以乡三长为乡长,中正官进行选拔,加强了基层管理,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4.拓展教育事业,建立太学,让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参与北魏政治生活,推动了文化发展。
5.采纳汉族的礼仪制度和典章制度,改革鲜卑族的旧传统,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在当时迅速促进了北魏的建设和繁荣,而且为后来南北朝以后的隋唐时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述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的具体内容。
答: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包括要求官员和贵族学习汉语、穿汉服、习汉礼,以促进北魏社会的文化认同和封建化。
2、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有何目的和作用?
答: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是解决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加政府税收,提高农业生产力。
它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稳定农业生产,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后来的隋唐时期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后来的隋唐时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共12分)
材料一: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重大措施。
他采纳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货币和度
量衡,这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奠定基础。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了长城,建立起跨越欧亚大陆的交通网络。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朝开始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对当时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盐铁官营、土地均给等,这些措施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唐帝国实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使国家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
唐太宗重视儒学教育,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人才。
他还吸纳周边民族,加强边疆治理,极大地巩固了国家边疆的安全和稳定。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在文化、经济、军事方面的哪些具体措施?(4分)
答案: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在经济方面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标准;在军事方面修筑了长城并建立起跨越欧亚大陆的交通网络。
2、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些文化与经济措施?(4分)
答案:文化方面,推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经济方面,推行了盐铁官营、土地均给等措施。
3、结合材料三,谈谈唐太宗时期的政策如何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4分)
答案:唐太宗时期重视儒学教育,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增强了国家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储备;吸纳周边民族,加强边疆治理,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题
阅读材料内容:
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攻陷洛阳和潼关,唐朝政府调动重兵勤王。
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则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唐朝内部为了平定叛乱,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设立了“六军之卫”,即朔方军、河东军、陇右军、北庭军、安西军和回纥军,这些军队分别驻守在不同的战略要地,负责保护朝廷和边境的安全。
其中朔方军是最早响应勤王诏令的部队之一,它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然而,安史之乱的平定并非一帆风顺,叛军一度几乎摧毁了唐朝的大部分版图,约15年间,战乱不断。
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减免税赋、安抚属地、增加军备、加强边防以及选拔年轻骁勇的将领。
唐玄宗与唐肃宗纷纷出人意料地任命了新将领,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他们在战场上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最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主力随之瓦解,唐朝对其进行了南北夹击,使得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1、根据材料,简述安史之乱期间唐朝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
•减免税赋,以缓解民众负担;
•安抚属地,加强内部团结;
•增加军备,提升军队战斗力;
•强化边防,确保安全;
•选拔年轻骁勇的将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2、材料中提到朔方军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简述朔方军对于唐朝平叛的影响。
答案:
朔方军是最早响应勤王诏令的部队之一,它不仅率先投入战斗,还在后续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朔方军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勇猛的士气,多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极大地提升了唐朝政府的士气与威望。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唐玄宗与唐肃宗为什么能够成功平定安史之乱?
答案:
•政治决策:唐玄宗和唐肃宗迅速响应和调兵遣将,体现出果断的决心和高效的行政能力;
•军队建设:通过加强军备,选拔年轻骁勇的将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外交策略:利用回纥军等外部力量,增强了作战实力;
•战略部署:采取南北夹击的战略,有效地分割和削弱了叛军的力量;
•内部团结:通过减税和安抚措施,赢得了民心,提升了民众的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