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捍卫思想自由原则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4.《世纪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为“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的批准
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
A.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6.某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梦·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海上马车夫”“世界工厂”“门户开放政策”等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 )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C.英国的崛起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8.五口通商之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

“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
度由途”(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
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下表为日本不同时期所有者的股票分布
状况(%)
A. 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 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12.2008年9月20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
众多国家和地区。

此现象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B.美国反对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D.美国政府可以向世界银行求救
二、综合题
1.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至10000吨之间。

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
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以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

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比昂其值,颠
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1840年英国下
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则说:“是的,在很大程
度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
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扰了印度
的工业。


——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
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
全国市场形成之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
力世界市场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
什么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
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7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至清代中叶,苏州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组织缘起、本行行
规以及其他有关经营的重要事情,皆铭刻碑记,以资信守,苏州府亦颁文予以确认,命其勒石遵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

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吾乡之往
来于斯者,或数年,或数十年,甚者成家室,长子孙,往往而有。

此会馆之建所宜亟也。

————《苏州新修陕西会馆记》
材料二姑苏为东南一大都会,四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

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

————《姑苏鼎建嘉应会馆引》
材料三苏州府在为苏州绸缎业行会的设局呈文中作如下批示:“······经置房屋,作为公局,捐助绸业中失业贫苦、
身后无备以及异籍不能回乡。

捐资助棺、酌给盘费、置地设冢等善举,自当永远恪遵。

如有地匪人等,借端滋扰······察出并惩。


————《苏州府为胡寿康等设局捐济绸缎也善举碑》
材料四明朝末年,常熟县商人朱元不看地方官吏敲诈勒索,上书苏州府:“元等俱系经纪小民,本小利微,不看赔累,于是有资竭而罢市者,有倾家而逸徒者,骚扰之害,惨切剥肤。

甚且迩年以来,胥吏需索无穷,混派税银,一概追纳······此真雪上加霜,火上添油,不得不号天垂救者也。


————《常熟县为侍宪号冤怜准立碑》
(1)依据材料一、二以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苏州会成为各地商贾云集之地?(6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会馆在当时的商业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制约和影响商业活动的因素有哪些,造成什么后果?(11分)
湖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是实行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

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
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40—90
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的主题•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捍卫思想自由原则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史实和材料中“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说明苏格拉底不惧死亡,以死亡捍卫自己的思想自由,同时也表达了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坚决拥护,所以A项符合题意,B C
两项不是苏格拉底话语的真实目的,D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思想自由
4.《世纪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为“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的批准
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会可以弹劾总统
但不是随时就可以,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国会的批准,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所以正确的是B项,CDA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
5.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
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
A.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中时间特征“1970年”可知此时正值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正处于紧张对峙中,联邦德国与波兰分属两大阵营,两国签约实现关
系正常化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冷战”对峙局势,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联邦德国的外交活动
6.某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梦·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进步紧
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完全可以使用排除法,因为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实质上是想与美国争霸,共同主宰世界,这是一种霸权主义的体现,中国梦
与之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排除掉含②的选项,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梦•中国梦的意义
7.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海上马车夫”“世界工厂”“门户开放政策”等内容,他研究的
主题是( )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C.英国的崛起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工厂”是反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海上马车夫” “门户开放政策” 是反映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而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手段、途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而非其他选项,例如,英国的崛起只适合“世界工厂”。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8.五口通商之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题中“五口通
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
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③错误,故D项符
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武夷“市疲山败”的原
因等
9.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

“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
度由途”(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洋泾浜英语,而不是饮食文化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洋泾浜英语既能体现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又能体现生活方式(即语言交流方面)受到西方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10.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
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要认清联合国与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的关系,这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否定或补充关系。

联合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节、协调的国际组织,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协调。

区域性国际组织主要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产物,A、C、D正是这种不合理现象的表述,所以答案为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出现的原因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下表为日本不同时期所有者的股票分布
状况(%)
A. 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 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纷纷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不再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所以对其解读有误的只能是A。

另外,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由1950年的3.2到1969年的0.3,
呈下降的趋势;金融机关由12.6上升到32.2,呈上升的趋势,说明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个人由61.3下
降到40.1,呈下降趋势,说明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并且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2.2008年9月20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
众多国家和地区。

此现象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B.美国反对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D.美国政府可以向世界银行求救
【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不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当然不会反对全球化,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说明了
美国政府可以向世界银行求救,而是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二、综合题
1.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至10000吨之间。

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
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以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

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比昂其值,颠
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1840年英国下
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则说:“是的,在很大程
度上。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
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扰了印度
的工业。


——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
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
全国市场形成之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
力世界市场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
什么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
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7分)
【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制瓷业发展)(6分,每点
3分)
影响: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关税无法保护民族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9分,任答3点)
(2)原因:印度棉纺织业仍然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使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
价廉。

(10分)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
响(7分,答到任意三点给全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早期殖
民扩张时期,然后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2)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一定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英国已经
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使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另一方面是印度棉纺织业生产水平仍然很底,物不美价不廉,被取代也是显而易见的。

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可以直接从材料三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