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479土地资源学考研真题(含答案)【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479土地资源学考研真题(含答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
试题代码:479
特别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土地资源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答: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应当包括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化配置结构及其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完整过程。

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
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派的综合开发的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2.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
答:(1)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3)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与分布,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分布状况图件等等。

(4)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3.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
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

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4.士地资源保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土地资源保护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科学技术等手段,保护土地资源不受破坏的工作。

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对已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
①退化土地,即水土流失的土地、沙漠化的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土地的防治及保护;
②对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结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国土资源部十一五期间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阐述士地利用系列规划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①加强土地用途的管制,对资源合理利用意义明显,主要表现在:控制建设用地稳定耕地面积,保持人口与耕地的平衡;控制农用地的生态过程。

通过规划的土壤质量等指标体系和监控措施,保证土地(特别是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控制土地利用分区,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有不同的利用目标,通过规划,可以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生产,发挥规模效益;控制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强度。

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主要表现在:协调人地矛盾通过控制人口,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使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在地区上平衡;协调部门之间的争地矛盾保证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合理分配,使各部门得到协调综合发展;协调地区之间的矛盾进行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宏观配置和区域协作,实现地区专业化大生产。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约束与监督各部门、单位的土地利用过程,并且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对土地利用进行监督的依据。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改善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系统,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合理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土地利用内部规划与景观设计为各项用地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有利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总体规划的细分及延伸。

(4)土地利用系列规划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在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
基础的前提下,指导着全国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

对于我国未来实现全面而系统的土地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地矛盾,你认为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应向哪个方向发展?
答:土地资源学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今后需要不断的完善。

对于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土地资源学发展前景和方向为:
(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土地资源研究应开拓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地资源学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在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利用,建立一套准确、快捷的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系统,以适合土地资源信息及时更新的要求。

②土地资源(资产)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土地资源学研究应拓宽领域,扩展功能,积极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资产核算和环境估价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

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应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合称3S技术)等先进手段,并结合一定规模的野外定位研究网络,有系统地开展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2)土地资源学理论建设应该有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土地学科的发展,包括:
①加强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需要加强一些新的理论研究,如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退化等方面的研究。

②应重点开展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
③学科规范化问题,即规范一个学科的范畴。

特别是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和一些基本概念必须尽快达到统一认识和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