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晁错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盎晁错传原文及翻译
袁盎晁错传原文及翻译
袁盎晁错列传的创作年代是西汉的纪传体通史。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袁盎晁错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袁盎晁错列传
作者:司马迁
袁盎晁错传原文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①,徙处安陵②。

高后时③,盎尝为吕禄舍人④。

及孝文帝即位⑤,盎兄哙任盎为中郎⑥。

绛侯为丞相⑦,朝罢趋出⑧,意得甚。

上礼之恭⑨,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⑩。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方吕后时,诸吕用事⒀,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⒁。

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⒂,弗能正⒃。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⒄,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⒅,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

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⒆,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⒇:“吾与而兄善(21),今儿廷毁我(22)!”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23),国人上书告以为反(24),征系清室(25),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26)。

①故:从前,过去。

②徙:搬迁。

处:定居。

③高后:即吕后吕雉。

④舍人:家臣。

⑤孝文帝:即汉文帝刘恒。

⑥任:保举。

汉代规定,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任职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儿子或同胞兄弟一人为郎。

⑦绛侯:周勃。

⑧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⑨上:皇上。

指汉文帝。

⑩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故以社稷代指国家。

主在与在:指与皇帝共存。

主亡与亡:指与皇帝共亡。

⒀用事:掌权。

⒁不绝如带:像带子一样微细,几乎快要断绝。

喻刘氏王朝的命脉处于危险之中。

⒂主兵柄:掌握兵权。

柄,权柄。

⒃正:匡正。

⒄畔:通“叛”。

背叛。

⒅适会:恰好
遇到。

⒆庄:指有威严。

⒇望:怨恨。

(21)而:你。

善:有交情。

(22)儿:犹今语之“小子”,含轻蔑意。

(23)之国:指回到自己的封地。

之:到……(24)国人:指封国中的人。

(25)系:囚禁。

清室:也作“请室”,专门囚禁官吏的监狱。

(26)结交:结为朋友。

淮南厉王朝①,杀辟阳侯②,居处骄甚③。

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上弗用。

淮南横④。

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⑤,治⑥,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⑦,车传送⑧。

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⑨,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⑩。

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①淮南厉王:即刘长,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

②辟阳侯:指吕后的宠臣审食其,曾为左丞相。

刘长之母曾因赵相贯高谋杀高祖刘邦事(事见卷八《高祖本纪》)受牵连入狱,刘长的舅舅通过辟阳侯求吕后向高帝说情,吕后不答应,辟阳侯也未力争。

后刘长母自杀。

刘长忌恨辟阳侯,便乘来朝之机,杀死了他。

事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③居处:指平时待人处世。

④益横:更加骄横。

淮南王骄横事详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⑤棘蒲侯柴武太子名奇,其谋反事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⑥治:追究查办。

⑦迁:贬谪。

⑧车:囚车。

⑨素:向来。

⑩暴:又猛又急;突然。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①,哭甚哀。

盎入,顿首请罪②。

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③,太后尝病④,三年,陛下不交睫⑤,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

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⑥,今陛下亲以王者脩之⑦,过曾参孝远矣。

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⑧,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⑨。

陛下至代邸⑩,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

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

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⒀,故病死。

”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

盎由此名重朝廷。

①辍:停止。

②顿首:叩头。

③居代:刘恒称帝前曾为代王。

④太后:指刘恒之母薄太后。

⑤交睫:合眼。

⑥布衣:平民。

⑦脩:同“修”。

实行。

⑧乘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

⑨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位古代勇士。

⑩邸:客馆。

再:两次。

许由:又称洗耳翁。

传说尧打算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往箕山,农耕而食。

⒀有司:这里指护卫官吏。

/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①。

官者赵同以数幸②,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③,说盎曰④:“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⑤,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⑥!”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①大体:指有关大局的道理。

②赵同:本名赵谈,司马迁为避父讳,改“谈”为“同”。

以数幸:由于多次得宠。

幸,宠爱。

下文“幸之”之“幸”义同此。

③节:符节。

夹乘:皇帝左右的护卫。

④说:劝说。

⑤参乘:坐在车右的侍卫。

⑥刀锯余人:指受过宫刑的人,即指宦官。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①。

袁盎骑,并车揽辔②。

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③,百金之子不骑衡④,圣主不乘危而徼幸⑤。

今陛下骋六⑥,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⑦,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⑧?”上乃止。

①峻阪:陡坡。

②揽辔:拉着马缰绳。

③垂堂:*近房檐。

④骑衡:倚在楼台的栏杆上。

⑤徼幸:同“侥幸”。

⑥:驾在辕马旁边的马,也叫“骖”。

⑦如:假如。

败:毁坏。

⑧高庙:汉高祖刘邦的庙。

上幸上林①,皇后、慎夫人从②。

其在禁中③,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④。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⑤。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⑥?”于是上乃说⑦,召语慎夫人⑧。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①幸:此指帝王驾临。

上林:即上林苑。

秦汉帝王的游猎场所,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②皇后:指窦皇后。

慎夫人:刘恒的妾。

③禁中:宫中。

④引却:向后拉退。

⑤适:恰好。

⑥独:难到。

人彘:人猪,指戚夫人。

戚夫人为高祖刘邦的宠妾,刘邦想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

刘邦死后,吕后派人将戚夫人囚禁,并将其手足砍断,挖去双眼,熏烧耳朵,饮喑药哑嗓,然后抛弃在厕所中,称为“人彘”。

见卷九《吕太后本纪》。

⑦说:同“悦”。

⑧语:告诉。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①,调为陇西都尉。

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迁为齐相②。

徙为吴相③,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④,国多*。

今苟欲劾治⑤,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

南方卑湿⑥,君能日饮⑦,毋何⑧,时说王曰毋反而已。

如此幸得脱。

”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①中:指朝廷。

②迁:此指提升。

③徙:调动。

④吴王:刘濞。

⑤苟:如果。

劾治:揭发惩治。

⑥卑湿:指地势低下潮湿。

卑:下。

⑦饮:指喝酒。

⑧毋何:不要管什么事。

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袁盎还,愧其吏①,乃之丞相舍上谒②,求见丞相。

丞相良久而见之。

盎因跪曰:“愿请间③。

”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④,之曹与长史掾议⑤,吾且奏之;即私邪⑥,吾不受私语。

”袁盎即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⑦?”丞相曰:“吾不如。

”袁盎曰:“善,君即自谓不如。

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⑧,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⑨,迁为队率⑩,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

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

上日闻所不闻,明所不知,日益圣智;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

夫以圣主责遇相,君受祸不久矣。

”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⒀,乃不知,将军幸教。

”引入与坐,为上客。

①愧其吏:在下属官吏面前觉得羞愧。

②之:往……。

③请间:请求别人回避,单独会见。

④使:假使。

⑤曹:分科办事的官署。

⑥即:如果。

私:指私事。

邪:同“耶”,语气词。

⑦度:估计。

孰与:与……比,哪一个……。

⑧辅翼:辅佐保护。

⑨材官:低级武士。

蹶张:
脚踏弓弩,使它张开。

⑩队率:小军官。

古代以百人为队。

辇:皇帝皇后乘的车子。

闭钳:封闭。

⒀鄙野:粗鄙庸俗。

盎素不好晁错①,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②,抵罪③,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④,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

今兵西乡⑤,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

”晁错犹与未决⑥。

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⑦。

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

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间⑧,错去,固恨甚⑨。

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⑩,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

其语具在《吴事》中。

使袁盎为太常,窦婴为大将军。

两人素相与善。

逮吴反⒀,诸陵长者长安中贤大夫争附两人⒁,车随者日数百乘⒂。

①好:喜欢。

②案:通“按”,查问。

③抵罪:按犯罪的轻重,给予应得的惩罚。

④吴、楚反: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发生的吴、楚七国叛乱。

•七国包括吴国、楚国、菑川、济南、胶西、胶东、赵国等诸侯国。

以吴王刘濞为主谋,楚为大国,所以称“吴、楚反”。

详见卷一百六《吴王刘濞列传》。

⑤乡:同“向”。

⑥犹与:即犹豫。

⑦对状:对质的意思。

⑧辟人赐间:避开别人,请求单独会见。

辟,同“避”。

⑨固:通“故”,乃,就。

⑩具言:详细说明。

独:只有。

《吴事》:指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⒀逮:等到。

⒁诸陵:指长安附近的长陵、安陵、霸陵等。

⒂乘:辆。

古时一车四马谓之“乘”。

及晁错已诛,袁盎以太常使吴。

吴王欲使将,不肯。

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

袁盎自其为吴相时,(尝)有从史尝盗爱盎侍儿①,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②。

人有告从史,言“君知尔与侍者通”③,乃亡归④。

袁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⑤,复为从史。

及袁盎使吴见守⑥,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⑦,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⑨。

”盎弗信,曰:
“公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儿者。

”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⑩,吾不足以累公”司马曰:“君弟去,臣亦且亡,辟吾亲⒀,君何患!”乃以刀决张⒁,道从醉卒(直)隧[直]出⒂。

司马与分背⒃,袁盎解节毛怀之⒄,杖,步行七八里,明,见梁骑⒅,骑驰去,遂归报。

①盗爱:偷偷地爱,即私相爱悦,亦即私通。

侍儿:婢女。

②遇之:对待他。

如故:像从前一样。

③通:通*。

④亡归:逃回家。

⑤侍者:即上文中的“侍儿”。

⑥见守:被围困。

⑦装赍(zī,资):随身携带的财物。

赍,通“资”。

置:买。

醇醪(láo,劳):味道浓厚的酒。

⑧陬:隅,角落。

⑨期:约定。

旦日:明朝。

⑩亲:父母。

弟:只管。

且:将要。

⒀辟:同“避”,躲藏。

⒁决:割开。

张:通“帐”。

帐幕。

⒂道:通“导”,导引。

隧:道路。

⒃背:指背道而驰。

⒄节毛:即节旄,为使臣所持的信物,用竹子做成,柄长八尺,因上辍有牦牛尾的装饰,故名。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①,袁盎为楚相。

•尝上书有所言,不用。

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②,相随行,斗鸡走狗。

雒阳剧孟尝过袁盎③,盎善待之。

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④,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余乘,此亦有过人者。

且缓急人所有⑤。

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⑥,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

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骂富人,弗与通。

诸公闻之,皆多袁盎⑦。

①元王子平陆侯礼: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刘礼。

刘礼初封为平陆侯。

②闾里:乡里。

浮沉:指随俗混日子。

③过:拜访。

④博徒:赌博的人。

⑤缓急:偏义复词,急的意思。

⑥以亲为解:以父母尚在推说解脱。

⑦多:称赞。

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①。

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②。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③。

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

然后刺君者十余曹④,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问占⑤。

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⑥。

①筹策:计谋策略。

②语塞:指梁王要求成为景帝继承人的朝议被阻止。

③不容口:指赞不绝口。

④曹:辈。

这里有批、拨儿的意思。

⑤棓(bèi,被)生:一位占卜者。

⑥遮:阻拦。

郭门:外城的门。

晁错者,颍川人也。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①,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②。

错为人峭直刻深③。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④,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⑤,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⑥,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①申商:指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和商鞅。

刑名:指名和实的关系。

是循名责实,,明赏罚的统治法术。

刑,同“形”。

②文学:指文章。

③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严酷。

④《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亦称《书》或《书经》。

⑤便宜事:便国利民之事。

⑥辩:指口才好。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①,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②,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

丞相嘉闻,大怒。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③。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④。

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

①倾:压倒。

②太上庙:指高祖刘邦之父刘太公之庙。

堧:城郭旁或河边的空地。

这里指太上庙内外墙之间的空地。

③具:通“俱”。

④下:交给。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①。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郤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③。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④。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①枝郡:指诸侯国四周边缘上的郡。

②郤(xì,戏):通“隙”。

隔阂。

③疾:痛恨。

④宗庙:这里代指国家。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①?”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②,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③。

”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④。

①不:相当于“否”。

②噤(jìn,进):闭口不作声。

③恨:悔恨。

④拜:授官。

邓公,成固人也,多奇计①。

建元中②,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③。

一年,复谢病免归。

其子章以修黄老言显于诸公间④。

①奇计:出人意料的妙计。

②建元: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45)。

③起家:指由闲居在家起用。

④修:治。

指学习研究。

黄老言:指道家学说。

黄老,皇帝和老子。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①,仁心为质②,引义慷慨。

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③。

时以变易④,及吴楚一说⑤,说虽行哉,然复不遂。

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⑥。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①傅会:即附会。

②质:指本体。

③资:才智。

④以:通“巳”。

⑤吴楚一说:指建议景帝诛晁错以息吴楚之乱。

⑥变更:指修改法令。

翻译
【说明】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

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

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九卿,不可一世。

真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

但在吴楚叛乱的危急时刻,景帝却亲自下令将其杀死,由此可见统治者的残忍无情。

司马迁在《袁盎晁错列传》中对此都有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映。

袁盎为人敢言直谏,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他强调等级名分,要求人们都按“礼”的规定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

文章中所写袁盎与皇帝、后妃、丞相、诸侯王的几件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来选材的,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件的精细刻划,把袁盎的性格特征较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与袁盎不同,晁错受法家思想影响极深,要求依法行事,为此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对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王的势力,为此他不仅置大臣们的反对于不顾,连父亲的'劝说也拒绝了。

文中写晁错,主要写他的“峭直刻深”,似乎不近人情,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不仅能紧紧围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选取典型事件,而且能把两个人的合传写得浑然一体。

文中对袁盎、晁错两人生平事迹的叙述有分有合,分得清楚,合得自然,既条理井然,又结构完整。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

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

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

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

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

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

”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

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

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

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
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

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

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

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

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

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淮南王刘长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

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过去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

”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

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这件事牵连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

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摧折他。

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终于那样办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

袁盎进入,叩头请罪。

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

”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

”皇上说:“我高于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袁盎说:“陛下住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曾经患病,三年的时间,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脱下衣服睡觉,凡汤药不是陛下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

曾参作为贫民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作为君主却实行了,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

诸吕当权时,大臣独断
专行,而陛下从代地乘坐六辆下等马拉的车子,奔驰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来,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

陛下到达代国在京城的客馆,面向西两次辞让天子位,面向南坐着有三次辞让天子位。

许由辞让天下也只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辞让,超过许由四次之多啊。

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

”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

”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

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

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

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

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

”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从西边的陡坡奔驰而下。

袁盎骑着马,紧*着皇帝的车子,还拉着马缰绳。

皇上说:“将军害怕了吗?”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近屋檐边,家有百金财富的人站的时候不倚在楼台的栏杆上,英明的君主不去冒险而心存侥幸心理。

现在陛下放纵驾车的六匹马,从高坡上奔驰下来,假如有马匹受惊车辆毁坏的事,陛下纵然看轻自己,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这才中止。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

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

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

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

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宫中。

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

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