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财政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统治很短促,许多措施与制度尚 未充分发展完成。
唐代财政


李渊建唐时,国库一切制度多承隋旧,并将少府所属 诸署还隶太府。 到唐太宗时,复置少府监,又对国库 部门实行强化,因此,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国库管理系 统于贞观时初步厘定。 贞观二十三年将民部改为户部, 其户部度支、金部、 仓部四属奠定了国库的管理中枢。此外,比部的审计 和御史台的监察, 都使国库管理制度比前代更为严格, 更为具体。这样,国库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 门三足鼎立,既有专职分工又牵制配合, 共同构成新 的组织形式,使唐前期的国库机能速迅提高。
二、财政的基本原则:


三、赋税课征思想

“彻田为粮”;“任土所宜”;平均负担(按土地面积大小、 距离王城远近、资产或盈利的多少、年龄之长幼等标准)
3、财政国库机构
《周礼》一书中就记述了周朝关于国家财政国库机构的 组织状况,天官中的财务职责主要是支出,地官中的 财务机关是收入, 其格局大体是:


齐国:管仲,齐恒公(前685年)

把农业生产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改革赋税征收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办法 取民有度的征收原则 盐铁专卖,粮食专营 以公经济收入代替税收收入 作辕田,作州兵 初税亩

晋国改革:前645年


鲁国改革:鲁宣公15年(前594年)

二、 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
宋代财政
第二阶段:元丰后 元丰改革官制后,天下财计归户部,户部掌握天 下人户、土地、钱谷之政令、贡献、征役等事。户部 的左曹掌户口的增耗、军国岁计、土贡、征榷、婚姻 、民讼诸事;右曹掌常平之役、坊场、山泽等事。户部 的所属机构包括度支、金部、和仓部。度支设郎中和 员外郎,主掌军国用度、国库收支、军需边备的计算 ,年终汇总各路国库收支,报呈皇帝和尚书省,凡定 额的上供,专款存诸,科买数,漕运数,百官俸给、 赏赐财物等,皆有计划。即是说度支管的是预算、决 算和日常财务。
第二节、 西周财政

1、 西周经济 2 、西周财政思想 3、 西周财政国库机构
周:□簋


1、西周经济
西周(约前11世纪初─前771年)


经过周文王时期的准备,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 西周王朝。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叛乱,推行了分 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制度。西周确立了天子之下的文 臣、武官体制;其刑罚制度更加完备;保持了“西六 师”和“东八师”两支军队。西周中叶后,各种矛盾 激化,出现“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宣王时虽 一度号称“中兴”,但到公元前771年,幽王终于亡国。 次年,平王东迁,西周历史结束。 西周的农业较前代有所进步,工具改良,耕作技术提 高。其土地制度为奴隶主阶级国有的井田制。西周时 期,手工业在门类和技术上都有所扩大和进步尤其表 现在青铜铸造、制陶以及纺织业上。其商业仍主要服 务于贵族,即“工商食官”,但民间以物易物的贸易 也初步发展。西周在前代的基础上,文化继续发展, 文化典籍、诗歌及音乐取得较大成就,天文、历法和 医学等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 隋唐财政制度


要讲唐朝财政就要从隋代国库制度谈起,因为“唐承隋制”, 尤其是唐初,基本全盘继承了隋的国家制度。从这个角 度说,隋朝可说是唐朝的前驱。隋朝建立初,不仅“隋氏 因周室平齐之资,府库充实”,而且国库组织基本沿袭北 齐制度。 财政特征 1、财政制度从中央集权转向地方分权

安史之乱后的唐政权军阀割据势力大增

第四节、秦汉财政制度的特征
中央集权制财政的确立 封建赋税体系的建立

人头税:算赋、口赋、徭役、更赋 收益税:田赋、贳贷税、牲畜税 财产税:算缗钱、算商务、税民资 费税:关税、盐税、市租
赋税课征以实物为主,兼课货币 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分离

秦汉财政管理特点

财政管理体制
晋代



晋代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 并继续设置金部、比 部。 东晋之后,库曹御史掌外左库、内左库,遂逐渐代 替了少府管理钱币之职,少府基本由财政管理系统 分化而变为一个专管手工业的机构。 刘宋时,“省外左库,内左库直云左库”,“齐、梁、 陈有右藏库无左藏”,都未明言库藏隶属关系的变动, 说明仍由侍御史管辖。
宋代财政


宋代施行收入集中制, 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收入 ,集中在皇室库,所以皇室库的财力常是绰绰 有余,而且保有大量库存。这种状况造成皇室 库管理上混乱。 宋代地方政治组织,有府州县,在中央与地方 之间,还有路一级机构。府州县是地方行政权 力机构,有一定范围的军权和财权。
元代财政


国库虽实行中央、行省和路三级管理,但仍属于中央集权性质。 中央国库,包括国库和皇室库,二者都有自己的理财机构。国家 理财机构的名称,几经变易。中统之初为左右部,独立于中书省 之外,后改为制国用司,又改尚书省,专理财赋。 户部下属包括国库、宝钞都提司(主管货币发行的政令)、宝钞总 库(主管货币的储藏和印本的保管)、印造宝钞库(负责印造纸币)、 烧钞东西二库(负责昏钞的保管与焚毁)、行用六库(负责倒换昏钞 及平准物价)、大都宣课提举司(主管京师酒醋榷酷之事)、印造茶 盐引局(主管印造腹里及各行省的盐、茶矶、铁等引)等。
第六篇

宋元财政制度与机构
宋代财政 第一阶段:从开国到神宗元丰
宋初,以天下财计归之三司,三司设有使、副使、判官等。 三司下有盐铁、度支、户部三个机构。盐铁下设兵、商税、都盐、 茶铁等七案,主要掌管国库收入,也掌管部分国库支出。度支下 设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斜斗、百官八案,主要 掌管支出。户部下设税、上供、修造、曲、衣粮五案。此外还设 有各种事务司,主管收发公文、帐籍,内部人员管理等事。

封建国家财政制度的特征



一、封建国家的经济结构与赋税

土地制度与赋税

土地制度决定赋税制度

农业与赋税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是国家最大最稳定的财 源 重农抑商 工商业的盛衰取决于农业发展的状况与政府政策

工商业与赋税

第二节、秦朝财政

统一的秦王朝建立后, 财政管理机构在 九卿中有少府卿和治粟内史,少府卿“掌 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主要是负责宫 廷皇室内部的财政事务;治粟内史“掌谷 货”,是国家财政收支主管部门,管理太 仓和大内。太仓负责粮谷的仓储出纳,大 内负责钱帛器用的保管出纳,仓廪和库藏 已初步形成两个互不相属的平行系统。但 少府卿职权甚重,超出了皇室财务的范畴 ,倍以控制国家财政,所以,国库还不可 能形成独立而严密的组织机构。当然,国 家收入和皇室收入的各自分别,这是秦朝 的首创,比起前代无疑是一个显著进步。

1.总揽国家财政大权的“天官大宰”。 2.主管收支核算的会计之长“司会中大夫”。 3.地官大司徒兼管的赋税收入部门。 4.九府出纳牵制系统(职内、职币、大府、王府、内府 、外府、臬府、天府、职金)。 5. 主管国库财物保管部门的“小宰中大夫”。


具体事务由下属两个单位负责,第一是“ 宰夫”,释考每月库物出入,对后代审计 很有影响。第二是“大府”职掌库藏, 包 括各库财物纳出与岁终总考收支。 不同的财物分库管理,故太府又统管有 玉府(王用珍宝)、内府(国用财物)、外府 (国用钱币)、典丝、掌皮、司裘、酒正 等,这种由大府统一控制的国库组织形 式,对后世国库组织建设有着深刻影响 。
三、西周财政的收支管
1、财政收入 贡纳收入 田赋收入:“贡、助、彻”制度 军赋收入 专利收入: 工商什税 其他收入 2、财政支出
军事开支 祭祀支出 王室支出 俸禄支出 建设支出 其他开支
第二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

一 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 二 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 三 财政收入
一、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
2、西周财政思想

一、租赋概念:


1、“贮”具有地租、赋税的双重涵义。这是由于土地制度实 行“封建领主所有制”的结果。 2、“租”为劳役地租,体现地租剥削制度;“赋”从武从贝, 意为军事战争而征课的税收,一般为谷米税。“税”的含义 更深刻“以禾兑(换)”。 量入为出;国家预算;重视谷物之储蓄。

曹魏时期


1. 尚书由少府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国家财务的中枢。尚书台中 设五曹尚书,其中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对财政进行统一管理。 少府与大司农负责库藏出纳的具体事务, 二者的职权范围已不象 秦汉时期那样按皇室库和国库两系统来划分,而是按布帛金银与 粮谷薪鱼两类不同业务来划分, 这就使仓和库的分工进一步专业 化。 2.此外,在这一时期,国库机构最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由度支尚 书掌管的金部、比部,这表明国库出纳的监督系统已初步建立。

2、工商税在国家赋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隋朝国库机构的重大变化

变化的客观条件主要有二条:
一、国库收入稳定
隋朝经济发展以均田制为基础,国库收入以租庸调为主要来 源,这就为国库提供了比较稳定和充裕的收入,各项开支得到保 证,国库管理走上了正常轨道。
二、中央集权强化
隋统治者将内库与国库划分开,适应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制度的发展,国库独立体制的确立符合历史的进程。
第三节 汉代财政
西汉沿袭秦制, 皇室库与国库有时互守略域,但更多的时 间是互相调拨使用。在汉武帝时,增设水衡都尉负责收 入, 少府卿负责支出,两个部门共同掌管皇室库。国库 方面, 由大司农(治粟内史)负责,其中太仓掌粮谷贮藏 ,都内主管钱帛库藏出纳,相当于秦之大内。 东汉以后,管理机构精简,水衡都尉裁并于少府,少府中 增设中藏府令,集中管理库藏出纳事务。

魏国:李悝,魏文侯41年(前405年)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倡导“尽地力之教”、“治田勤谨” 实行“平籴法” 节省财政开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废除特权 收回奴隶主土地,重新分配 奖励耕战,节约费用

楚国:吴起,楚悼王19年(前383年)




秦国:商鞅,前359和前350年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与财政机构
主讲人:刘凯军 学号:0100934
第一篇:奴隶制财政史



第一节、 商代财政 第二节、 西周财政 第三节 、 西周财政的收支管
夏:兽面铜牌饰
商:郑州铜方鼎
周:□簋
第一节 、商代财政思想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实物税为主,出现货币课征。 “重赋伤民,敛聚怨雠”:反对重税。 “富以其邻”:对外掠夺财富。 “因其地势所有而献”。
南北朝末期

北朝和陈分别沿袭了北魏和萧梁的制度。但也有不同 ,如北齐太府寺“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统有左藏 、右藏、黄藏。“黄藏”这一名称来源于晋朝少府“中黄 藏”,即中黄门宦官主管的库藏。黄藏作为内库设于太 府寺内,说明皇室库仍没有完全与国库分离。总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动荡,政局混乱,引起国家 管理机构发生了一系列紊乱。但却为后世建立完善的 国库管理机构提供了经验。尤其是频繁的分合变化中 产生了一些新部门,形成了新的管理体系的雏形,为 隋唐所继承、发展。
北魏、南朝



重视府库作用,“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 藏”,“收获珍宝,府藏盈积”。 太和二十三年,北魏的内库、地方府库这时也开始行 使职能 大和九年,均田付诸实行后,赋税收入增加,府藏储 备雄厚 南朝的萧梁则在天监七年增置太府卿。接替了侍御史 兼管库藏的职权,初步消除了监察行政混同的现象。


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开 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收入来源及支出用 途 财政管理机构

财政管理制度

上计制度(预算制度) 审计制度

漕运制度 货币制度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财政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室库和国库再无明 确划分,而且国库管理也失去常规。这种变 化的突出表现是秦汉时两套财政管理班子被 合并为一个系统,财权集中于宫廷近待机构 ,由皇帝通过尚书直接掌握整个财政活动, 少府、大司农则变为尚书节制下的两个负责 库藏出纳的业务部门,实际上是皇室库囊括 了国库,国库变成了皇帝的私库。

贡纳收入


关市税

私营商业的发展
寓税于价,“官山海”

专卖收入


公产收入:经营自然资源 徭役收入

兵役与力役
第三篇 秦汉财政

第一节
封建国家的财政及财政制度

第二节 秦朝财政 第三节 汉朝财政 第四节 秦汉财政制度特征


一、封建国家的财政及财政制度

封建国家财政的发展趋势


税制结构完善化 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赋役制向近代工商税制过渡 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彻底分离自成体系 王室财政中心制转变为国家财政中心制 君主诸侯的分权制转变封建统一中央集权制


废井田,开阡陌。确定土地私有制 取消分封制,创设郡县制,实行编户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鼓励发展农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对商业实行重税政策
三 财政收入

田赋收入

土地制度:由国有转为私有;田赋由劳役地租转为实物地租 赋税重,税率高 表现为强弱之间的豪夺与窄取;贡纳与抢劫无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