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灼减变化的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铝灼减变化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慧玲马海军
来源:《硅谷》2011年第22期
摘要:对氧化铝浸水后的现象及灼减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氧化铝生产中,氧化铝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灼减上升的原因。
关键词:氧化铝;灼减;水化
中图分类号:TU9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120153-01
0 前言
氧化铝灼减是衡量氧化铝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分析方法多采用国标GB/T6609.2-2004的方法进行分析,即将在300℃下干燥的试样,于1100℃下进行灼烧,以失去的质量计算灼烧失量的含量。
因灼减是以干基来表示的,故通常我们认为氧化铝在放置过程中,不会因时间的延长和吸收水分而导致灼减的上升。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一些储存时间较长的氧化铝灼减会明显升高,尤其是一此贮存时间较长吸水结块的氧化铝灼减会从0.8%上升到1.7%以上,甚至在实验室内,保存环境良好的氧化铝经过一年以后灼减都会上升
0.3%~0.4%。
因灼减的主要成分是水,故我们对氧化铝的吸水特性进行了研究。
1 实验
实验1:
取一250ml烧杯,加入普通自来水,插入一支温度计,水温为15℃,往烧杯中逐惭加入氧化铝,杯内温度不断上升,上层溶液处温度可达30℃,向下温度稍低,杯底深沉处温度为24℃,搅拌并放置后,温度稳定在25.5℃。
氧化铝被大量水浸没后,可观察到:大量氧化铝迅速沉淀,形成致密沉淀层,少量氧化铝比较松散,履盖在致密沉淀层的表面,并且随着水的晃动可漂浮。
上层溶液PH=7.9。
杯内温度上升,说明氧化铝遇水不单是简单的吸附,形成附着水,而是发生了水化反应,放出热量;沉淀分层现象反映了同一氧化铝具有不同的密度,晶体结构不完全一样。
实验2:
取氧化铝AO-01于300℃下烘干1.5h,称重,将烘干后的氧化铝加水浸湿,于室内条件下保存1.5h,先于100℃烘箱中干燥,再于300℃烘箱中烘干1.5h(防止直接高温烘干引起爆溅),称重。
另外将浸水后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灼烧,并分析相应的灼减。
结果见表1。
表1
表2
从表1可以看出,AO-01浸水再烘干后,质量较未浸水样有所增加,这表明氧化铝吸收的水份已经不仅仅是附着水,而是与氧化铝结合形成了结晶水,这部分水份无法在300℃下完全烘干,它直接导致了灼减的升高.在600~700℃以上时,这部分水基本可以完全除去。
实验3:
取氧化铝AO-02,于950℃下灼烧2h,得灼烧后样品AO-03,将AO-02与AO-03同时浸水1h,烘干后分析烧失量。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高温完全灼烧的氧化铝性质稳定,再次遇水后不会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灼减不会升高。
实验4:
取一生产氧化铝进行X-荧光衍射分析,扫描图谱如下: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2θ为67.00°,45.84°,37.59°,39.47°,19.44°角均有γ-Al2O3的特征峰,其峰位与峰强度与JCPDS卡片一致。
在2θ角为43.35°,35.12°,57.49°,25.57°角均有a-Al2O3的特征峰,其峰位与峰强度与JCPDS卡片一致。
2 结论
氧化铝随焙烧温度不同,晶体结构也不同,高温状态下生成的a-Al2O3性质稳定,与水不发生化合反应,即使长期放置,灼减也不会发生变化。
在低温焙烧状态(不超过600℃)生成的氧化铝有ρ-Al2O3,χ-Al2O3,η-Al2O3和γ-Al2O3等,其中ρ-Al2O3是氢氧化铝快速脱水的产物,遇水后可快速水化生成水合氧化铝,它具有脱水后再水化的特性。
χ-Al2O3和γ-Al2O3在室温条件下再水化很慢,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因缓慢的再水化作用而生成氢氧化铝。
这一特性在多品种氧化铝的开发上已经得到了应用。
目前国内氧化铝行业生产的产品氧化铝一般含有2-5%的a-Al2O3,其余基本为γ-Al2O3,这恰恰解释了氧化铝灼减随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中)不断升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商连娣,八种晶形氧化铝的研制与鉴别,化学世界,1994,第7期.
[2]James J.Koenig.u,s 3,954,957.
[3]G.Maczura etc.Kirk-Othmer,Third edit,Vol.2,P22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