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版)物态变化温度知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温度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4.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3)固、液、气特征表:
状态形状体积
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
(4)温度的变化,导致了物态的变化。
(5)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要点二、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
(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
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4.温度计的使用【高清课堂:《温度计》】:
(1)使用前:
①观察它的量程;
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
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
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④记:记录结果必须带单位,用负号表示零下温度。
5.体温计:
(1)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2)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将缩口上方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用甩),消毒后才能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华氏温标(F):华氏温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在1714年制定的。
(2)热力学温标(K):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年建立的。
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热力学标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3)估计待测液体温度,以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我国最低气温约为“-52℃”,读作“负五十二摄氏度”或“零下五十二摄氏度”。
(5)要特别注意摄氏温度的写法(30℃)与读法(三十摄氏度),不能写成“30C”或读成“摄氏三十度”,以免与别的温标混淆。
(6)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
其步骤为:
①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
②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
③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
④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根据题意求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态及其变化
1.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固体
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一定是液体
D.不能保持一定形状的物质一定是气体
【答案】B
【解析】固体是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而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气体是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故选B。
【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察了固、液、气三态的特征。
举一反三:
【变式】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D
类型二、温度及测量
2. (•兴化市一模)如图甲是小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情形,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是。
纠正错误后,在读数时需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视线应与相平。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此时的读数为℃。
【思路点拨】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从图中能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然后根据液面到达的刻度即可读数。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液柱上表面;16
【解析】①细心读图可看出,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这是不允许的;②读数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③从图中能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液面在零刻度以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16℃。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与读数方法,只要知识够扎实,还是很容易做对的。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是℃,乙温度计是℃,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差℃。
【答案】-17;36;53
3. 量程都是0--100℃的A、B、C三支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玻璃泡的容积A大些,B、C相同,玻璃管A、B内径相同,C粗些。
由此可以判定0--100℃刻线之间距离是()
A. A最长
B. B最长
C. C最长
D. 一样长
【思路点拨】控制变量讨论玻璃泡容积与液体体积变化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越大,体积变化越大:变化相同的体积时,玻璃管越细,液柱的长度变化越大,由题意可知正确答案为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举一反三:
【变式】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示数是()
A. 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粗的升得低些,但示数相等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些,但示数小些
D. 内径细的升得高些,但示数大些
【答案】B
类型三、求实际温度
4. 一支温度计标度不准确,但刻度分布均匀。
用此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5℃;插入沸水时,示数为95℃。
(1)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示数为23℃,则实际温度为多少?
(2)如果当时室内气温为25℃,此温度计上示数该为多大?
(3)若测某一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恰好与实际温度相同,此时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1)20;(2)27.5℃;(3)50℃
【解析】(1)由题意知,该温度计0~100℃之间共有95格-5格=90格; 所以每个格表示的温度是:100C 0C 10=C 995︒︒︒-格格-5格; 该温度计的0℃在第五格处,室温在第23格处,所以室温和0℃之间有:23格-5格=18格
所以室温为:110=C 18=20C 9
t ︒⨯︒格格。
(2)当时室内气温为25℃,设温度计的示数(格数)为示t 则:
1025C C 9
︒=︒⨯示格(t -5格) 解得:27.5=示t 格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7.5℃
(3)设液体的实际温度为t ,则:100C 0C =955
t t ︒︒--格-5格 解得:50C =︒t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换算。
可以根据标准点法求解:(1)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2)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3)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4)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
举一反三:
【变式】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A .O ℃
B .2℃
C .4℃
D .6℃
【答案】C
类型四、体温计
5.( •肇庆校级一模)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
6.5℃和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
A .36.5℃,40℃
B .都是40℃
C .都是39℃
D .39℃,40℃
【思路点拨】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答案】D
【解析】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低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所以体温是36.5℃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体温是40℃的人测量的结果是40℃,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
使得水银柱只能往上升,不能自己往下降。
二是要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在进行测体温前,一定要把水银温度计甩上几下,再去使用。
举一反三:
【变式】(•厦门中考)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B.37.5℃C.38.0℃D.38.5℃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