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我国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需要。
分析实验是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实验技能对后续专业实践课程起着引导和奠基的作用。
改善实验条件,采用以目标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和完善实验考核,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水平。
关键词: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模式;考核
分析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的升华,是药学专业技能操作的奠基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操作的好坏。
本文通过对分析实验教学在专业中的地位、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教学现状的分析,摸索出以课时目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加强和完善技能操作考核办法,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分析实验教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实践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实验教学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位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前期,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具有引导和奠
基的作用;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通过分析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严谨、务实、细心的工作态度形成的需要,通过分析化学实验,学生能较好地形成“量”的概念,体会到微小的“量”的改变对分析结果的影响[1]。
因此,加强和改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二、学生具有的实验水平
我国“90后”小孩出生率在逐年下降,高考录取率在逐年上升,高职高专的录取起档线在逐年下降,药学专业学生入校分数也在逐年下降,且文科与理科的生源比接近1?U1,导致学生文化功底差,化学基础薄弱,实验操作能力差,尽管经过了无机、有机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对分析实验的操作还是感觉比较棘手,头脑中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上下步骤不能连贯起来,停留在无机、有机的实验操作基础上,对试剂的取用、实验器材的选用等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很难理解到位。
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根据专业制定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为6?U4,实验课占的比重较大,每个课时的实验操作容量大,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多,且分析化学实验的整体连贯性强,整个操作流程不能有一处出错,否则分析实验结果就
会出错。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些学生进入社会后,属高级技能型人才,应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所以,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使用的教材无论从理论编排还是实验课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要想圆满地完成一个实验,不仅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指导实验,还要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系统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综合性。
况且分析实验以定量实验为主,而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存在着质的飞跃。
要突破这个质的飞跃,必须有一个强化实验训练的过程,必须有一个较好的实验教学安排,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分析实验教学的实施
1.以课时目标教学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必须有效实施教学。
这种课程的教学采用以课时目标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模式较
为合适。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其过程可分解为以下四步:①课前教师展示实验的课时目标,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感知并接受目标(知道实验要达到的目标。
②教师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感知教师的动作;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解操作要领边提醒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③学生在教师演示后进行尝试性或模仿性的操作,这一步,教师可先让学生复述教师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即进行心理练习,以理清将要进行的实验步骤。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操作
训练,有不理解之处及时请教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操作强化练习,完成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即达到了实验的目标。
以目标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克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不严肃性,学生每次实验都有收获,从而使学生树立对分析实验的信心和对分析实验的兴趣,保证了分析实验教学有效地进行。
2.实施的基础
(1)把握好基本操作实验。
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可分为三块,即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和溶液配制的操作[2]。
三大基本操作掌握到位,就为仪器分析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实践铺平了道路,打好了基础。
加强基本操作实验的有效办法是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即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并提供保障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
并适当地开展一些设计型实验,引导和加强综合实验设计[3],保证学生分析实验技能的形成。
(2)保证实验带教质量。
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保证每位教师只带教10~20位学生,以保证指导到位。
(3)合理分组和学生互帮。
相对来说,理科学生的化学基础要好,操作能力要强,实验时可按文理学生搭配分组,基础好的可随时帮助基础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目标,亦可培养选拔责任心强、学习基础好和实验能力强的学
生,尽快掌握分析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要求、规律、特点和方法,担任实验课“小教员”,特别是在非实验时间的实验室开放时间担任“小教员”,以保证学生实验顺利、安全、有效地进行。
(4)对教学主导和主体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求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而且有很强的实验技能,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验操作示范,能准确而精练地进行操作技术讲解;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爱岗敬业精神,爱护学生,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求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深刻认识分析实验与专业技能的关系,端正实验态度,自觉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实验之前有预习,能及时而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有勤学苦练、好学上进的精神。
五、分析实验技能考核
考核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环节。
1.成绩评定办法
分析实验考核,宜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验考核成绩占期末学习总成绩的30%~40%,其中平时实验考核和期末实验技能考核各占实验考核成绩的50%。
平时实验考核有严格的实验成绩综合评估标准,根据学生每次实验的预习、实验速度、操作技能、原始记录、实
验结果、实验报告及讨论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每次实验后教师要明确给学生一个成绩,期末将每次成绩折算入实验技能考核总成绩中。
对学生每次实验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对分析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而且也正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课程考核要求。
2.考前强化训练
在期末操作考核之前两个星期(所有应开实验均已开设完毕),将各列入考核的操作项目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发放给
学生,并开放实验室,督促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同时应安排带教老师随堂加强辅导,以矫正错误的操作。
3.分析实验考核评分卡的制定及分值的分布
期末实验考核的分值按100分制,按考核具体要求将分数分配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去,并制成评分卡,根据实验课程目标,全体带教老师要集体研究讨论,将每一块实验的操作制成具体的一张卡(如下表),统一考核评分标准。
在考
核时让学生随意抽题应答,并当面给分,备注栏记录操作考核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给考生,以便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改正,也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六、实施成效与展望
本校近几年的药学专业学生每届为60~80人,实验教
学分为两个班,一个班分两个实验室实验,保证有2~3位
教师带教,实验仪器设备能较好地满足分析实验开出,实验考核重视学生平时技能操作的积累,学生实验积极性较高,能在课前主动预习,实验时操作比较标准规范,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实验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
随着设计研究性实验的开设,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大的提高。
本校的分析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带教教师辛苦,学生平时付出也较多,但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同时,开放式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内容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教师不仅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在新实验开设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否则教师就不能胜任实验教学,可以说,开放教学提高了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学东,刘永红,张宜欣.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3).
[2] 李冠峰,张永花,郁兆莲,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133-134.
[3] 杨爱华,杨宝华,等.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
(作者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