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根本原因
(2)时间
(3)发动国家
(4)为什么叫鸦片战争?
作业布置:
1、优化设计
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
(1)存在问题:
(2)解决办法:
。俄国侵占中国的领土情况,要指导学生将面积排序、将有关条约按面积排序、找一天凌晨,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民间强烈反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拍卖会,执意拍卖140多年前被抢掠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两座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进行拍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拍卖。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胞。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并陈述理由。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了的史实发生于何时?罪魁祸首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雨果是如何评价这一行为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强盗行为。)
(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9“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带表”采用地理方位了解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历程。然后请你给同学们当“小先生”,讲述沙俄侵吞中国领土的历程。(答案略)
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四题:本题不是本课的重点,指导时不要让学生过多的分析运动的本身,而是重点指出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即:青浦大捷和慈溪击毙华尔。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后,要求每小组将答案书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先由本组内进行补充,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进行评价。
2.列强侵华罪行。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情境引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其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几条?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火烧圆明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和发动国家分别是什么?
课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教学重点难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四)、学生阅读“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
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3、取得了哪些成果?
4、请写出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事迹。
(出示问题,要求全班学生分二、练习巩固
1、要求学生巩固记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相关国家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弄清俄国侵占的中国的三大块领土,注意面积、条约和位置。完成《学习探究》练习题的二、三部分。
这些文物是何时以何方式流入法国?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近年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结果,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就本题来说,是要求通过对方式的设计来再次认识文物流失海外非正义性质。答案参考:方式一: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索回。这些属于因战争而流失的文物,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应当归还中国;方式
二 :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索回。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
第一题:这一问题的难点主要在于“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问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目的,从而得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一结论;然后再分析战争的影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攻入了北京,中国失去了更多的领土,从而看出危害更大,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扩大。通过这一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即从目的来分析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影响来分析出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第二题:估计学生的疑难存在于第二问中,要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找答案的能力,如“抢掠”和“强盗”等词,都能看出雨果的观点。
第三题:本题主要是鼓励学生敢说,然后是说的有条理,最后教师指出: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获得侵略权益最大的国家,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对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还叫鸦片战争呢?
(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1860年,英法,美俄为帮凶。
从战争原因上来看与鸦片战争基本一样,因此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二)、让学生观看课本P8《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劫》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法国大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控诉”、P8“英国《泰晤士报》对”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报道。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根本原因
(2)时间
(3)发动国家
(4)为什么叫鸦片战争?
作业布置:
1、优化设计
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
(1)存在问题:
(2)解决办法:
。俄国侵占中国的领土情况,要指导学生将面积排序、将有关条约按面积排序、找一天凌晨,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民间强烈反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拍卖会,执意拍卖140多年前被抢掠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两座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进行拍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拍卖。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胞。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并陈述理由。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了的史实发生于何时?罪魁祸首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雨果是如何评价这一行为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强盗行为。)
(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9“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带表”采用地理方位了解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历程。然后请你给同学们当“小先生”,讲述沙俄侵吞中国领土的历程。(答案略)
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四题:本题不是本课的重点,指导时不要让学生过多的分析运动的本身,而是重点指出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即:青浦大捷和慈溪击毙华尔。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后,要求每小组将答案书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先由本组内进行补充,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进行评价。
2.列强侵华罪行。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情境引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其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几条?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火烧圆明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和发动国家分别是什么?
课题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教学重点难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四)、学生阅读“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
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3、取得了哪些成果?
4、请写出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事迹。
(出示问题,要求全班学生分二、练习巩固
1、要求学生巩固记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相关国家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弄清俄国侵占的中国的三大块领土,注意面积、条约和位置。完成《学习探究》练习题的二、三部分。
这些文物是何时以何方式流入法国?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近年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结果,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就本题来说,是要求通过对方式的设计来再次认识文物流失海外非正义性质。答案参考:方式一: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索回。这些属于因战争而流失的文物,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应当归还中国;方式
二 :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索回。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
第一题:这一问题的难点主要在于“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问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目的,从而得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一结论;然后再分析战争的影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攻入了北京,中国失去了更多的领土,从而看出危害更大,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扩大。通过这一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即从目的来分析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影响来分析出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第二题:估计学生的疑难存在于第二问中,要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找答案的能力,如“抢掠”和“强盗”等词,都能看出雨果的观点。
第三题:本题主要是鼓励学生敢说,然后是说的有条理,最后教师指出: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获得侵略权益最大的国家,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对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还叫鸦片战争呢?
(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1860年,英法,美俄为帮凶。
从战争原因上来看与鸦片战争基本一样,因此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二)、让学生观看课本P8《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劫》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法国大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控诉”、P8“英国《泰晤士报》对”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