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修(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 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 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 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 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 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 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 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 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 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 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 性。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 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 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 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 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 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 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 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 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 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属性
自然科学 知识
社会科学 知识
中医学
中国 古代哲学
中国 传统文化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 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启发
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 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 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 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 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 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 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 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 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 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 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医学(Medicine, West Medicine):
《辞海》的解释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 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 科学的范畴。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 的辩证关系出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 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 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 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 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 措施。
2.宋金元时期
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 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寒凉派。
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 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 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 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 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 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 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 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 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 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 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 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 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 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 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 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 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 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 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 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 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 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修(ppt)
(优选)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 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 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 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 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 系。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 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基本确立。
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 《难经》:经络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
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 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 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 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 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治疗技术的发展 药物疗法的发展:《神农本草经》 针灸技术的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汉代以后,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 不断提高,中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理法方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
精
整
气
体
阴
观
阳
念
五
行
指
导
哲
思
学
想
思
想
脏
辨
腑
证
精
论
气
治
血
津 液
诊
治
核
特
心
点
理
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 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 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 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 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 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 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 性。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 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 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 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 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 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 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 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 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 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属性
自然科学 知识
社会科学 知识
中医学
中国 古代哲学
中国 传统文化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 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启发
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 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 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 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 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 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 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 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 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 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 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医学(Medicine, West Medicine):
《辞海》的解释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 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 科学的范畴。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 的辩证关系出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 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 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 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 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 措施。
2.宋金元时期
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 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寒凉派。
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 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 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 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 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 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 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 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 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 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 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 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 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 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 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 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 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 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 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 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 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 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修(ppt)
(优选)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 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 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 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 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 系。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 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基本确立。
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 《难经》:经络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
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 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 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 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 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治疗技术的发展 药物疗法的发展:《神农本草经》 针灸技术的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汉代以后,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 不断提高,中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理法方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
精
整
气
体
阴
观
阳
念
五
行
指
导
哲
思
学
想
思
想
脏
辨
腑
证
精
论
气
治
血
津 液
诊
治
核
特
心
点
理
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