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蜗牛大班科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蜗牛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索意识。
3.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达到共同目标。
二、教学准备
1. 实物:干净的玻璃容器、蜗牛、土壤、饲料、水杯等。
2. 图片:展示蜗牛的生活习性、蜗牛壳的结构等。
3. 课件:可制作一些简单的PPT,以便辅助教学。
4. 工具:显微镜、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激发幼儿对蜗牛的注意力。
比如:“你们有没有见过蜗牛?蜗牛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蜗牛有什么特点吗?”
2. 展示和观察蜗牛(15分钟)
将蜗牛放在容器里,让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如它们的眼睛、触角、壳等。
并与之前的提问相结合,让幼儿自己发现和总结。
3. 蜗牛壳的结构(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解释蜗牛壳的结构。
可以告诉他们蜗牛的壳是它们的家,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并让幼儿动手触摸一下蜗牛壳的表面,感受一下它的弧度和光滑度。
4. 蜗牛的生活习性(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
可以告诉他们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等。
并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一些问题,如蜗牛为什么喜欢潮湿的环境?为什么它们会留下粘液?
5. 自主实验(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蜗牛和相关实验器材。
让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观察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例如,将蜗牛放在潮湿的环境和干燥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行动是否有所不同。
同时,鼓励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提出一些问题,并共同讨论和总结。
6. 学习成果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同时,老师可简要总结幼儿的观察结果,引出一些科学概念,如潮湿度对蜗牛行为的影响等。
7. 结束(5分钟)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结的话语,引导幼儿对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
同时,可以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其他小动物,并且关注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四、教学延伸
1. 在课后,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关于蜗牛的绘本或故事书,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蜗牛的故事。
2. 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蜗牛观察箱,可以放置在教室里,供幼儿随时观察蜗牛。
3. 可以组织一次蜗牛观察活动,在户外或校园里寻找蜗牛,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通过观察实验等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动手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索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讨论,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幼儿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