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感染真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黏膜感染真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皮肤黏膜感染真菌检验程序见图23-4。
(二)标本采集
采集皮屑前先用70%乙醇消毒,取新发生的皮肤损害边缘皮屑;指甲近尖端下面或背面外表用刀刮去再采集甲屑:头发标本用消毒镊子拔取无光泽病发,有些断发要用无菌刀尖掘出,如吴氏光(一种波长约365nm紫外线的光源)阳性者(其病发和头皮出现荧光),仅拔发荧光的头发,黄癣采集黄癣痂。
将采集标本盛于清洁纸袋,鳞屑要用黑纸包好。
(三)显微镜检查
皮屑标本用10%KOH液制成湿片,指甲用25%KOH或25%oNaOH含5%甘油处理,也可加入5%Parker墨水或氯唑黑E以增加阳性率。
镜检可见透明、有隔,常有分枝的菌丝及成链的关节孢子,三个癣菌属难以鉴别。
在病发中可见发外型孢子、发内型孢子(图23—5),不同皮肤癣菌属感染后有所不同,
如毛癣菌属有发外型孢子和发内型孢子,而小孢子菌属感染病发只有发外型孢子。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皮屑、甲屑和病发标本,先用70%乙醇或在青、链霉素混合液内处理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洗3次,然后接种沙保弱琼脂斜面或平板(培养基中加入0.05%氯霉素,加或不加0.05%放线菌酮),25℃培养,每周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直至第四周。
挑取菌落镜检菌丝和孢子,也可作棉蓝染色后镜检或作小培养后镜检。
必要时做其他鉴定如毛发穿孔试验、脲酶试验和特殊营养需要试验等来鉴定皮肤癣菌(包23-1)。
毛发穿孔试验是将人若干头发剪成1cm长,置于已加入25ml蒸馏水和2~3滴10%酵母浸膏液的平皿内,高压灭菌。
将待检皮肤真菌接种于平皿内,置25℃培养四周,每周检查一次,每次取数根毛发置载玻片上,经乳酚棉蓝染色后,置低倍镜下观察。
若毛发有裂口或陷凹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每次同时用已知石膏样毛癣菌和红色癣菌作阳性和阴性对照,如须癣毛癣菌为毛发穿孔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