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 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仲.裁(zhòng) 溃.退(kuì) 要塞.(sè) 一丝不苟.(ɡǒu)
B.气氛.(fēn) 慷慨.(kǎi)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píng)
C.由衷.(zhōng) 翘.首(qiáo) 悄.然(qiāo) 殚.精竭虑(dān)
D.桅.杆(wéi) 咆.哮(páo) 默契.(qì) 锐不可当.(dāng)
3.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___________着一个小小的坟堆。
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__________着柔和的火焰。
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 _________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__________。
A.耸立闪耀淹没闪烁 B.耸立闪烁埋没闪耀
C.矗立闪耀埋没闪烁 D.矗立闪烁淹没闪耀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狂风席来,电线杆子立马被拦腰截断,乌云卷来,大雨像瀑布一样淅淅沥沥
....下起来了。
B.临近春节的时候,我们县里的麻将馆、赌博厅如雨后春笋
....一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C.此刻,他咄咄逼人
....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D.大火刚着起来,敌人就锐不可当
....的从面八方的围起了这间小破屋,有人推倒了老人,有人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就要扔到崖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最近,向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尊老敬贤”主题文化活动。
二、名句默写
6.(9分)古诗文默写。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5)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词书写
7.试解释词语的含义。
炽热:________________
猝:________________
窒息:_______________
吹嘘:_____________
筋疲力尽:____________
和颜悦色: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诗的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
C.诗的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D.诗的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如此
..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
而徐迈
..,如负如背。
(节选自《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释】①结约:盘曲。
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
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
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
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势常结约不舒.: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此
..者凡数百里:_________________
③触而徐迈
..:_________________
2)辨一辨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________________
②皆不敢与之.争________________
③劈之.为林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描述的是什么场面?(请用原文回答)
5)请概述文中的“水”与“石”各有何特点。
(各举文中一个词语为例)
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
遮盖,这里指云。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①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
③不以疾.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想到李白的“,”一句诗。
(2分)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题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
..长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
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
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
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
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
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小题1)文中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分析中路军所遇之敌情是怎样的?
2)(小题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3)(小题3)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小题4)文章在叙述敌人溃退的情况后,又插入精要的议论,请说明插入精要的议论有什么好处。
12.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
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
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
”再加上妹妹
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
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
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
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
我先帮母亲把
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
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
熟悉又陌生。
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
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
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
“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
子,脸上放着光芒。
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
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
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
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
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
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
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
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至少三点)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
(只填序号)
(1)(____)(2)(____)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七、语言表达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______)
(2)猛浪若奔.(______)
(3)互相轩邈
..(______)
(4)经纶
..世务者(______)
(5)皆生寒树
..(______)
(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
(7)窥谷忘反.(______)
八、作文
....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
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定,立意自选;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提携玉龙为君死感时花溅泪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报路长嗟日暮而死于安乐也
三、字词书写
7.温度高,极热。
突然。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夸张地宣扬。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四、诗歌鉴赏
8.1)D
2)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潜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五、文言文阅读
9.1)舒展像这样缓慢无力
2)助词,相当于“的”代词,指代“永”代词,指代“石”
3)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焊的性情。
(水)腐蚀石头使它充满孔洞,磨砺石头使它像剑戟一样锋利。
4)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5)水的特点:浩荡迅疾,宏壮有力,如汗汗田田。
石的特点:勇猛、顽强、稳同。
如怒狞健鸷。
10.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
3)(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1)2)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3)4)“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
【小题3】【小题3】略写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经过,详写东路军的渡江经过。
因为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再加上东路军的渡江区域战略意义重大,所以这样安排。
【小题4】【小题4】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报道的主题。
12.1)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
2)示例:①爱子: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新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②能干: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③勤劳: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④智慧: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AB
4)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5)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七、语言表达
13.(1)顺、随(2)飞奔的马(3)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筹划(5)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6)通“啭”,鸟叫声(7)通“返”,返回
八、作文
14.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
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
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
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
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
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
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
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
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