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全国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四目,主题是: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及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前三目“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分别从GDP、城市化、互联网等方面阐述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四目“时尚中国”主要从生活观念及服饰、居住、语言方面阐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本课在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 前两目“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虽然理论性、政策性较强,数据较多,但其深层原因分析,前面的知识学习中已有知识铺垫,后两目“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和“时尚中国”则更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利于加强学生的历史感悟,历史史证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有一个整体的线索认识,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经济现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联系现实生活,补充感性材料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悟,让学生敢于自主表达自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并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问题。

【课标要求】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以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图表的解读,深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影响,联系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腾飞的原因。

综合地理学科城市化的内容,着重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因素以及城市化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以服饰变化为例,联系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进一步认识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通过搜集和体会生活中体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方面例证,增强历史体验和感悟,培养历史论证能力,认识到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使让人民社会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

【重、难点】
重点:经济腾飞,生活巨变原因;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一分为二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及生活巨变,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分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视频成龙版《厉害了,我的国》音乐感悟
导入:今年3月份同名电影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上映,它全面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即: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

如何解读这个“奇迹”,当下已经成了思想界的顶级课题。

今天我们通过21课的学习以来解读一下这个“中国奇迹”
展示课标:明确学习要点即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表现。

新课讲授: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概念解读:国内生产总值GDP(书本边框材料)
指明两点:一、国内生产总值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二、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但不包括本国国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

突出90年代以来“绿色GDP”概念材料数据例证: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状况
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变化
2002——2011中美GDP增长及增速对比图
补充部分数据,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增速快,但单位GDP“含血量”
即单位能耗量高;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在看到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问题。

列举近几年的实例:2015北京三元桥整体换梁工程;
2017年南昌龙王庙立交桥拆除;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完工;
“复兴号”高铁时速等
以“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为引子,组织小组探究:联系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思考“中国奇迹”经济增长的因素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影响因素,点明根本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过渡)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增长可观,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也大幅提升,但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来的,而我国又是个人口大国,平均起来又是什么情况呢
图示材料,补充新数据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
展示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依据,补充2008年、2017年人均GNP数据,对比得出结论:我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晋升为中等收入国家。

数据实证:1978——2012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条形图
1978——2012年城乡居民每百户拥有的耐消费品变动情况条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相应的进入新世纪以来,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资料补充:“小康社会”小康的历史由来;学案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展望未来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从城市化看变化
城市化是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市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城镇人口比例的上升,及城市规模、城镇数量的增加上。

数据例证:1978——2012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城市化水平),
联系书本基础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并要求结合地理学科城市化的有关知识,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加快的原因及特点。

(小组讨论)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加快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城市经济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动。

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发展途径多样;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化确实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它的发展也带来不少的问题。

补充图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水涝及文字材料(如下):
以行政手段推动城市化,提出过高的发展目标,盲目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重城市形象工程建设而不重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历史遗产保护,城镇面貌千篇一律等。

进程务工的农民工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城镇化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缺乏可持续的生计保障。

城镇拆迁的补偿规则不完善,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开发商与房屋所有人之间纠纷不断,有的甚至发展成恶性事件。

这些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

(组织分组探究)分析城市化问题及应对措施
21世纪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坚持以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从网络化看变化
图片搜集,感官认识网络时代网络对我们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补充材料,组织学生探究: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又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呢(材料如下):
网络究竟是什么呢
某中学班主任: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双刃剑。

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剂,也能成为把学生引向歧途的“精神海洛因”
某自学成才者:网络就是我的教室,网络就是我的老师,网络是我学习的主阵地。

某电商老板:网络把我的营业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每一台联网的电脑都是我的“门市部”
某精神空虚的少年:网络游戏是我的命根子,离开网络我将无处安身。

某大学四年级学生:网络是我的免费电话,网络是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平台,网络是搜寻工作岗位的“雷达”。

总结强调一分为二辨证看待问题的原则。

认识网络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及消极影响,简要归纳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引起学生重视,学生齐读网络文明公约以引发共鸣,正视网络。

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网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适可而止,让我们的生活因网络变得更加美好。

四、从时尚看变化
预习准备:从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语言等方面搜集各种见证时代进步的图文和实物资料、采访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从现实感悟生活的巨变。

学生展示:(选取某一方面)
问题综合运用:以服饰变化为例看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进一步认识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图片材料
探究问题:材料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近现代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总结近现代社会生活巨变的阶段及其原因;变化的几个重要阶段——鸦片战争以来;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等。

原因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图片展示:以自身实例及成长经历对比学生成长及现今经济发展,看生活巨变
小结:
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及生活巨变,其根因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奔小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及时尚中国在思想意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变化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而不变的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
底,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发展自我。

【板书设计】
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经济腾飞→生活巨变
原因经济快速增长生活奔小康
国家实力提升城市化
表现网络e时代
时尚中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上意在以数据变化为主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前预习案中对“从数据看沧桑巨变”提出了拓展思维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数据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历史巨变学生还能想到有粮食产量、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家外汇储备,交通里程、富豪排行榜等各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问题未能一一呈现。

对本课最后一目内容,也做了取舍,对于“时尚中国”可以说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如果能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前展示,是否能更好的引入本课,加深学生的历史感悟,提升学生的历史资料收集、及史证能力。

好在课后我落实了“课堂活动建议”学生以丰富的多样的内容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宣传小报。

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实例认识经济腾飞的表现同时,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经济腾飞背后的问题。

如从GDP看沧桑巨变,对比其他国家经济增速、实质经济总量,看到我国实现经济腾飞,原有经济基础水平底,虽然增速快,经济总量排名靠前,但体现在人均上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与西方国家仍然有差距,就是国内也存在城乡、东西部的不平衡发展。

又如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网络时代网络对我们生活的消极影响等。

我想这是本堂课的思维亮点所在吧。

但是在某些方面如课堂节奏掌控、问题阐述、语言表达、板书、小结等还有待改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