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县第三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九江市县第三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D.加水未达到刻度线
参考答案:
B
2. 下列烷烃:①正己烷,②丙烷,③正戊烷,④正丁烷,⑤癸烷中,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⑤③④①②
C.⑤①③④②D.③④⑤②①
参考答案:
C
3. 据某权威刊物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下列各项中一定相等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
积 D、质量
参考答案:
B

4.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B.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C.金属性:甲<丙D.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参考答案:
B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A.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B.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C.同一主族元素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
D.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A.丙、丁、戊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三者的原子半径大小为:丙>丁>戊,故A正确;
B.甲和乙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甲<乙,最外层电子数:甲<乙,故B错误;
C.甲和丙位于同一主族,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丙,则金属性:甲<丙,故C正确;
D.金属性:丙>丁>戊,则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丙>丁>戊,故D正确;
故选B.
5. 比较1molN2和1molN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④体积,其中一定相等的是()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根据n===结合分子构成以及气体存在的体积计算.
解答:解:M(N2)=28g/mol,M(NO)=30g/mol,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则由m=nM可知质量不同,①错误;
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则等物质的量时,分子总数、原子总数相同,则②③正确;
由于气体存在的条件未知,则等物质的量时体积不一定相等,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气体存在的条件,为易错点,难度不大.
6.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M
B.XZ2、M2Z2、W2Z2均为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有的可以导电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参考答案:
C

7. 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 mol B.1.5 mol C.1.0 mol D.0.75 mol
参考答案:
B

8.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碘与CCl4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蒸馏、萃取、分液
D. 分液、蒸馏、萃取
参考答案:
D
①汽油不溶于水,汽油和氯化钠溶液可以通过分液分离;②碘与四氯化碳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碘与CCl4溶液可以通过蒸馏;③溴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可以通过萃取分离,答案选D。

9. 加入NaOH溶液后,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哪种离子数目会减少()
A.CO32- B.Ba2+ C.SO42- D.Cu2+
参考答案:
D

10. 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A.2a B.a+2 C.2a+10 D.2a+2
参考答案:
D

11. 将NO、NO2的混合气体缓缓通入盛有10 L 0.3mol/LNaOH溶液的烧杯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则混合气体中NO、NO2的体积比为()
(已知: 2NaOH+ 2NO2 =NaNO3+NaNO2+H2O, 2NaOH+ NO2+NO=2 NaNO2+H2O)
A.≤1:1 B.只能等于1:2C.只能等于1:1D.等于1:3
参考答案:
A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
是:
A.Na+、K+、H+、CH3COO- B.Ca2+、NO3-、SO42-、K+
C.Mg2+、Na+、SO42-、NO3- D.Na+、OH-、SO42-、H+
参考答案:
C

13.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d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参考答案:
B

14. 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完全后,再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整个过程中最多消耗氯

A. 3mol
B. 4mol
C.
5mol D.6mol
参考答案:
C
15. 难溶于水而且比水轻的含氧有机物是( )
①硝基苯②苯③溴苯④植物油⑤乙醇⑥乙酸乙酯⑦乙酸
A.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④⑥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
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口只能接近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参考答案:
(1)在试管里先加入3ml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 浓硫酸贺2ml乙醇。

(2)防止倒吸
(3)①催化剂②吸水剂
(4)①吸收乙酸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小芳香
(6)
(7)分液
(8)②④⑤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把2.5mol A和2.5mol 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3A(g)+B(g)x C(g)+2D(g),经5s后反应达平衡。

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同时生成1mol D。

试计算:
(1)达到平衡状态时B的转化率;
(2)试算x的值;
(3)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由题意可知:5s后容器内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s-1×2L×5s=2mol,设平衡时共有y mol B发生了转化,则:
3A(g)+ B(g) xC(g)+2D(g)
起始: 2.5mol 2.5mol 0 0

应 3y y 2mol 1mol 平衡 (2.5-3y)mol (2.5-y)mol 2mol 1mol
可得:y=0.5mol,即B的转化率为0.5mol/2.5mol=20%。

(2)由方程式中C、D量的关系可知x=2×2=4。

(3)由上述程式可知:达到平衡时n(A)=2.5mol-3×0.5mol=1mol,n(B)= 2.5mol-
0.5mol=2mol,n(C)=2mol,n(D)=1mol,所以反应后总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mol+2mol+2mol+1mol=6mol。

18. 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I II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⑵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处。

冷凝水由(填f或g)口通入,口流出。

⑷现需配制0.1 mol· L-1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④配制0.1 mol· L-1NaOH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
A.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上述操作中对配制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造成(填写字母)偏大的有。

参考答案:
(1)蒸馏烧瓶冷凝管容量瓶(2)c
(3)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 g f
(4)①未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2.0③BCAFED ④AC

19. 在一密闭的2L容器里装有4 mol SO2和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生成SO3。

2 min末测得容器中有3.6 mol SO2,试计算:
(1)2 min末SO3的浓度。

(2)2 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

(3)O2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