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五次周测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组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
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
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
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
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
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事关重大,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
(《国际先导报》2013年7 月5日,有删节)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数据带来的风险的一项是 ( )
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很重要。
B.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
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
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
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A.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为“大数据”实现商业资本价值创造了条件。
C.“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D. “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以往的数据在达到相应目的之后就被认为没有价值了,而如今的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的商业资本。
B.“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
C. 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难免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所以即便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也可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D. 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翦:除掉。
B.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籍:户籍。
C.官吏恐激变,不敢诘.诘:责问。
D.可属.大任属:委托。
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B.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C.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D.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
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
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
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
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
(5分)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
(5分)
9.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的感慨。
(白居易《王琵琶行》)
(2)诗人用“五壮士开山”的神话,交代了蜀道的来历:,
(李白《蜀道难》)
(3)“,”这八个字写出了曹操南下攻打孙刘联军时志得意满的举止。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填图该题标记;未填图标记的按11题评改计分。
该题各为2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俄罗斯妈妈
弗拉季斯拉夫·费多托夫
1944年夏天,列宁格勒城里出现了第一批德国战俘。
他们是被押来拆除一栋在战争期间被炸坏的大楼。
突然,人群中响起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混蛋!畜生!”紧接着,一个手臂细瘦、双拳紧握的老妇人推开前面的人,朝走在队伍边上的一个年轻德军战俘扑了过去。
“你这是干什么?你就是打死他,也换不回你的亲人啊……而且也不止你一个人这样……”巴甫洛夫娜安慰着这个老妇人。
巴甫洛夫娜的女儿丽托奇卡是在列宁格勒被封锁后的第一个冬天饿死的。
儿子科连卡7月份去当了志愿兵,8月份就在卢加牺牲了。
那个受了惊吓的德国小兵,长得又瘦又小,红红的头发,跟巴甫洛夫娜的儿子科连卡也许年龄一样大,也那么年轻。
一次,她无意中看见了那个被袭击过的红发年轻德国战俘。
战俘们的队长,正在按照守卫士兵们的吩咐朝他大喊大叫。
中午,车给战俘们送水。
每次咽水时,汉斯,她这么称呼那个红头发的、笨拙瘦小的年轻德国战俘,细细的脖子上突出的喉结一动一动。
她觉得他非常可怜——要是能给他点吃的该多好啊。
她回到家,切了几片黑面包,抹了点猪油。
再从只剩下半罐的糖罐里取出两块糖放在上面,然后又取了一块……
“妈妈……好……好………谢谢……好……谢谢。
”汉斯结结巴巴地说着,那块面包在他的嘴里嚼了很长时间,怎么也咽不下去。
第二天,她躲着看守的士兵,又把自己带来的一小包吃的转交给汉斯。
此后的一天,上车的时候,一个守卫朝汉斯又喊又叫,想从他手里夺下那个小凳子。
“你要带着凳子去哪儿?”
汉斯怎么也不肯松手,抓得紧紧的。
“长官,请您允许……可以吗?”汉斯用德语夹杂着俄语请求着。
“你快松手吧。
他愿意把凳子顶在脑袋上你也别管。
”另一个守卫的士兵过来解围。
战俘们七手八脚地把汉斯推上了卡车,把那个小凳子藏了起来,免得让守卫的士兵看着不顺眼。
巴甫洛夫娜的茶还没喝完,门铃响了。
铃声很短,很突然。
肯定不是邻居,她的那个女邻居不这样按门铃。
门外站着的是汉斯。
这不是做梦,也不是幻觉。
他一只手拿着那个蓝色小凳子,一只手攥着从头上摘下来的船形军帽。
“这是给您的礼物,俄罗斯妈妈……”汉斯用自己的母语激动地快速说道。
如果巴甫洛夫娜能听懂德语的话,汉斯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永远也忘不了俄罗斯妈妈的善良。
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法西斯。
不是这样。
”
巴甫洛夫娜拉着汉斯的手,把他领进了屋里,虽然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汉斯把凳子放在了门厅里,笨拙地弓下身子,拥抱了一下身材瘦弱的巴甫洛夫娜。
他身上的石灰让巴甫洛夫娜喘不过气来,他脸上刚刚长出来的火红柔软的胡须触到了巴甫洛夫娜的两腮。
最后,他快速捡起掉在地上的军帽,跑出了巴甫洛夫娜的家。
是这栋楼的看楼人安德烈给汉斯指的路。
他很快就明白了汉斯要找谁,因为他不止一次看
见过巴甫洛夫娜拿着小包去那片废墟。
战俘们又清理了两天那片废墟。
这两天满头白发的巴甫洛夫娜都来给汉斯送吃的,所有的守卫士兵都认识她了,也不再赶她。
汉斯只要从远处看见她,就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
她把小包交给他,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怜惜和慈爱,他的目光里满是谢意和感激。
两天后,战俘们被送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们再也没有在这里出现过。
那栋被炸毁的大楼被拆除后,那里修了一个小广场,妈妈们经常推着婴儿车来散步。
那个小凳子在厨房里用了好多年。
巴甫洛夫娜每次把小凳子搬过来坐下,就会想起红头发的汉斯。
“费多尔,你不是木匠。
你做不出这样的凳子来。
”巴甫洛夫娜对丈夫说。
“我怎么能和那个手艺人比呢?”费多尔似乎有些生气地说,“我还杀过那些手艺人呢,因为他们的脑门上也没写着谁是木匠,谁是法西斯。
”
(选自《读者》,李冬梅译)(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汉斯能够把礼物成功地送到俄罗斯妈妈的手里,不仅是因为他巧妙地躲开了看守士兵,更是因为两个地方离得近和同伴的帮助。
B.守卫士兵对巴甫洛夫娜给汉斯送吃的的态度由拒绝变成默许,主要是因为其被巴甫洛夫娜与战俘汉斯之间跨越仇恨的亲情感动了。
C.德国战俘为了赎罪而不停地劳作,在拆除被炸毁的大楼并清理完废墟后,为那里的人们修了一个小广场,这是他们恢复良知的开始。
D.小说安排的巴甫洛夫娜给德国战俘汉斯送吃的有关情节,其意图是通过这位俄罗斯妈妈有违常理的举动,从正面凸显她的善良本性。
E.巴甫洛夫娜与汉斯无亲无故,在战争中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汉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西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敌对与朋友、亲人的关系。
(2)小说的结尾写巴甫洛夫娜与丈夫费多尔的对话,从中折射出二人怎样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
(3)小说的主人公是巴甫洛夫娜,但为什么还用较大篇幅写汉斯?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由巴甫洛夫娜给汉斯送吃的和汉斯给巴甫洛夫娜送小凳子这两条线索贯穿情节,你认为哪条线索起的作用大?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文]Shai Oster [编译]华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
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
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
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
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
”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
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
“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
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
”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
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
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
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
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
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
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
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
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
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时光流逝。
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
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
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
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
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
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
“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
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
”
(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
C.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
D.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E.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
题,可谓小中见大。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3.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4.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
作为负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
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
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 “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事实证明,只有以文化天下,为每一个人塑造更加富有弹性的心灵空间,社会才有可能在新的经济层面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B.微信有超过6亿的用户,逐渐商业化已经是其发展趋势,在拥有这么多用户的平台上做电商想必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D.带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湖南勇于向“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开刀,通过“九条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权力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15.下列几句话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2)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3)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4)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
A.⑷⑴⑶⑵ B.⑴⑵⑷⑶ C.⑷⑵⑴⑶ D.⑴⑶⑷⑵
16.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5分)情境一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写道: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爱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情境二某电视节目这样评价汉献帝:“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
情境三腾讯体育消息: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
情境四某律师在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中说: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17.给下面这幅漫画拟个标题(不要以“无题”为题),并写出其寓意。
(6分)
(1)标题:(2分)
(2)寓意:(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有人发现一年轻女孩欲跳河自杀,岸边顿时围了许多人。
路人A:“这女孩太自私了!”
路人B:“这女孩太愚蠢了。
”
女孩咆哮:“关你们什么事。
花了这么多钱读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男朋友又不要我了,我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到最后,女孩哽咽了。
路人C:“姑娘,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
”
路人D:“你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还是大学生,我要是有一个你这样的女儿,多好啊!”
路人E:“姑娘,现在心中还有牵挂吗?如果有,就好好活着吧。
”
女孩突然跪在地上,“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您们了……”站起来,面对大家,“谢谢各位好心人,您们放心,我一定会活出自己的精彩。
”说完在掌声中昂然离去。
面对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