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山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19年“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距今整整一百年了。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话文才真正畅行起来,半文半白的旧文风______________。
在上述两个时代白话文态势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窥见:言语之风,在相对平稳的社会中,变化缓慢;社会急剧变革时,则变化迅速,其疾如风。
当今社会行驶在快车道上,祖国面貌_____________,白话文也在快速演进。
随便翻开哪天的报纸,就会发現寻常“大白话”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如“撸起袖子加油干”“马上就办”“像钉钉子一样”……这些口语说法,百姓一望而知。
不过,时下白话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长文多、套话多、引用古诗文“流行语化”。
此外,有的文章______________追求“文辞斐然”,词句雕琢太过,都不流畅、不好读了;有的文章偏好”古风”,甚至偶见通篇文言的“赋”。
我真想问编者:()在快马加鞭前行的新时代,应当大力提倡_______________、清新的语言新风,以口语为主,杂以文言词语,让文章既不乏文采,又平易近人。
80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说:“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这句话今天仍深刻地有着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逐的目标,应该是能否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网打尽日新月异过渡精炼
B . 一扫而空日新月异过度洗练
C . 一扫而空瞬息万变过度精炼
D . 一网打尽瞬息万变过渡洗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有几个读者会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B . 有几个读者不会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C . 读者本来就不应该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D . 难道读者不应该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今天仍深刻地有着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能否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B . 这句话今天仍深刻地有着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逐的目标,应该是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C . 这句话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D . 这句话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逐的目标,应该是能否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2.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树名)
B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D .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最北的地方)
3. (2分)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②范增数目项王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晋军函陵
A . ①③⑨/②⑥/④⑤⑦⑧
B . ①③⑥/②⑨ /④/⑤⑦⑧
C . ①③/②⑥⑨/④⑤⑦⑧
D . ①②⑥⑨/③④/⑤⑦/⑧
4. (2分)文言句式分别与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访风景于崇阿”相同的()
A . 皆口腹自役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 . 彼且恶乎待哉谁悲失路之人
C . 之二虫又何知问征夫以前路
D . 今臣亡国贱俘急于星火
5. (2分)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 .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 .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 .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 .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
6.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的自然哲学。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
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
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其《汉江临泛》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
《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
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
李白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
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
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
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
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
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
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
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
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
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2018年10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 . 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 . 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 . 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 . 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 . 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了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 . 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
B . 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 . 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 . 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7. (7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是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均可认为属于人工智能范畴。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创造新的强大引擎,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实现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14—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概况及户业规模分析》)
材料二: 2018年,人工智能必定会走向实际的产业应用。
比如视频理解和编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推动整个视频产业的长足发展,包括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推荐,以及视频生成和交易的正规化和品质化;“刷脸”技术将在2018 年成为常态,在众多场景中落地,真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零售的各个场景中,以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将得
到广泛应用,带来购物体验的质的变化;智能机器人,在多年研发和软硬件准备后,将会有多种形态多种功能的机器人走入家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2018: 中国人工智能会有哪些新趋势》)
材料三: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42.4%;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23.3%。
其余的872家企业,则分布在瑞典、新加坡等国。
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也在近20年内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为30115项。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以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间与过程,目前整个行业有些过热和盲目,出现泡沫和倒闭很正常,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
市场本身存在优胜劣法、大浪淘沙的过程。
这也从侧面推动着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摘编自《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迎调整洗牌期》)
材料四:重点突破自然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智能搜索等关键技术,完善核心芯片、显示器件、智能传感器、开发工具与集成环境等产业链配套。
有序推进类人脑计算机、深度学习等前沿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扭转技术路径跟随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在未来3到5年内,逐步推广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活、公共安全、工业设计、医学、规划、交通和文化教育行业等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
加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热点细分领域的网络、软硬件、数据、系统等标准化工作,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标准化组织、行业组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自主人工智能相关标准国际化。
(摘编自温晓君《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泛指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功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B . 新一轮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生活将会发生深刻改变。
C .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已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D . 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将走向实际应用,产业规模会不断壮大,每年的产值和增长率也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能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 . 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将改变零售场景的现状,以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带来购物体验的质的变化。
C .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比美国的少了近一半,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增速惊人,甚至超过了美国。
D .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过热和盲目现象,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是未来追求的方向。
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
张秀超
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
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叫桦木沟。
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
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松树是绿的,老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
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
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
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
那小树一样的棒子棵,有的挂着白了皮的黄棒子,有的棒子掰了,只有秧子长在地里。
过了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我贴着一块棒子地边的茅草小路往山上走。
“你站一下。
”
顺着声音,我看见一个身影,拨拉着棒子秧,从地里走了出来。
这是个瘦高的身影,黑裤、黑袄,驼背,面色黑红,皱纹如犁过的土地一样细密松软。
是村里的二爷,80多岁
了,是村里最老的人了。
他在我们村里,是少有的看到过解放前光景的老人。
他小时候给大户人家放过猪,后来赶大车,还做过多年的队长,当车把式那年月,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赶着四套马车,去海边拉咸盐,好多年,一村子人吃的盐都是他拉回来的。
他是村里走过远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时,他出了地,坐在地边的一块青石头上,指着对面的一块白石头,让我也坐下。
他掏出个白布烟口袋,装了一袋烟,他的烟口袋和烟袋杆子是拴在一起的。
当他把烟袋叼在嘴上的时候,那烟口袋就如一个耍单杠的远动员,在烟袋杆子上跳荡。
一口蓝烟,飘在他苍白的头顶了,他说话了:
“咱国家有个写字的,得了那个啥奖了,是偌背耳?”
“是诺贝尔奖。
”
“那人是山东的?”
“对,是山东高密的。
”
“是咱老家那儿的。
你知道不,咱们这一村人,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这儿开围垦荒,这地都是那时候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
”
“那人,你熟不?”
“不熟,只是读过他的书。
”
“他写高粱,咱这里可没有高粱,尽种莜麦、荞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里从老辈子就种荞麦。
”
顿了一会,他又说道:“他写高粱酒,还写那些老人们的事儿,都是听人说的吧?”
我有些吃惊:“这你也知道?”我晓得他是不识字的。
“从电视上看的。
”他说。
“他写的,那不就是老人讲的故事吗?”二爷吐了一口烟问我。
“不是故事,那是小说。
”我告诉他。
“那这些年,你也写这个?”二爷的眼睛看着我问。
“对,写小说。
有时候也写别的。
”
“他写高粱,你知道咱这里过去是啥吗?那比高粱还有气势!”
“你知道不, 300多年前,这里是原始大森林,一棵松树,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身边的这条河,现在细得像一眼泉水了,那个时候,坐皮筏子打细鳞鱼。
后来树就砍光了,四面八方的人,就在这开荒种地。
那也有好景致,你知道吗,这里漫山遍岭是荞麦,荞麦你看过吗,那白花一开,一二十里,就像大海上翻卷的波浪……”他的手朝眼前的山梁,画了个很大的弧形。
“这里打过仗,也来过土匪,这黑土里,埋着一代代的人,哪个人都有故事。
埋了就带进土里了。
等知道他们事儿的人也死了,那些个事儿可就都死了。
”
“那个人,他现在还在山东?”
“不,他在北京。
”
“那我看电视说,他老家还有房院,他指定是常在老家待着。
我看你回来,把你家那老房院收拾收拾,回来住住,比在城里强。
”
“你不是想听过去的故事吗?我给你说说,多了去了!晚上,到你家去吧。
”说罢,老人拿起镰刀,又进棒子地了。
我的心,似风吹动着一树的叶子,哗哗地舞动着。
二爷一直看不起写字的。
而在今年的这个深秋,在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在遥远的塞外,在一个叫桦木沟的深山里,让一个80岁的收棒子的老头,我的二爷,对文学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
对从事这个行当的我,也有了一份迟到的看重。
这个事情,在我的心头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一位作家,荣获了一个国际的文学奖,从而让一个老人看到了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
我想,这就是这个奖对作家、对文学的意义吧。
这个秋日,在天高云淡中,观如画的山景,闻鸟鸣幽谷,听溪水潺潺,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的欢畅,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山涧溪水的歌吟是这样的清脆悦耳……
(1)概括二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的“你知道不”“你知道吗”“你看过吗”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赏析文章结尾的艺术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二爷对“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9.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
早与冋郡杭世骏齐名。
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
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
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
故某侍郎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史者有挟而请又拒之巨室延饮,又拒之。
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
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
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
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血。
堤上即植桑,兴蚕事。
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
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
大吏韪之,然不能行。
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
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
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
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
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
每岁晏,江都之鳏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
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千求遍于江、浙。
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
事流传,上闻。
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
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
在任六年,以父忧去官,贫,至无以葬。
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
遂卒于河南。
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
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B .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C .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呢/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D .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
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
B . 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
C . 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问。
D . 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
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
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
B . 龚鉴廉洁无私,清贫自守。
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连为父亲办理葬事的钱都没有,这在当时社会中难能可贵。
C . 龚鉴性情耿直,刚正不阿。
大水泛溢之际,他向河道总督直陈闸官不作为现象,并当面厉声呵斥闸官;受皇帝恩宠的僧人派人求见他,他不但不见,反而杖责来使。
D . 龚鉴为官有道,享有盛誉。
他对故交、官员的请托和豪门的宴请一律拒绝,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他治理有方,江都一带很多生活无依的百姓纷纷投奔到甘泉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
②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5)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子惠黎元”的具体表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0. (7分)(2016·海丰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病起
陆游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1)本诗颔联的写作技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