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稳态的角度认识心理学——学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动态——稳态的角度,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动态的,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般简称知、情、意。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例如下图中解决几分之几的问题就是一个与思维有关的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的例子——几分之几
(2)情绪过程
情绪过程是个体对待他所认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妞妞摔倒了,看见膝盖破了,正流血,立马大哭。
情绪过程的例子—哭泣的妞妞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是有意识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为了实现预定目的,人们自觉地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轮椅上的霍金
霍金生病后,后期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但是他仍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
这就是顽强意志力创造的奇迹。
(4)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活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1.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
“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称为前提的,“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知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
2.个体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认知活动。
积极的情绪、锐意进取的精神能推动认知活动,意志是有目的性的,而目的是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3.情绪与意志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意志则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服从于理智,以利于认识活动。
暗恋一个人,想到对方就心情愉悦,当对方与自己互动时,情绪紧张,脸红心跳都不正常了。
知道对方很优秀,所以努力的提高自己,即使困难重重,仍能坚持不懈。
二、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比如,在思维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灵感状态或刻板状态,突然感觉茅塞顿开;在情绪活动时可能会产生某种心境和激情状态,接到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里狂喜;在意志活动时可能会产生犹豫不决或果断的状态等等。
如下图姚明的两种心理状态。
姚明狂喜姚明黯然伤神
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化不居,也不同于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
三、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在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
王熙凤的形象
例如,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生性尖酸刻薄,个性是泼辣的,精明强干。
这些在各种场合表现都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就是她的心理特征。
另外,很多人说话时的口头禅,像“嗯”,“然后”等,也是心理特征的表现。
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
它们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
1.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行动,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便无由形成,也无法表现出来。
2.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心灰意懒的心理状态会使人的情绪低落,降低认知和行动的效率;而精神振奋状态会使人的情绪高涨,也影响认知和行动的效率。
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
如果说心理特征是个人经常的、稳定的特征,那么,心理状态则是相对可变的、流动的。
例如,说腼腆是稳定的个性特征,尴尬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如漫不经心)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那么这类心理状态就有可能转化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粗心大意的心理特征)。
而心理特征又会影响心理状态。
例如,一个学生某次为了玩而逃学,虽然心里有些忐忑(心理状态),但仍是去了,事后没有受到惩罚与批评。
于是开始经常逃学,心中的忐忑情绪也没有了,最后逃学成了习惯,变成了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本单元主要从认识心理学动态-稳态的角度对心理学现象进行了划分,介绍了心理学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使同学们对心理学现象有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