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各产程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对于产妇安全的意义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各产程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对于产妇安
全的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各产程及护理措施对减少不良情况的
发生及保证产妇安全分娩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
产科因宫缩乏力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
对照
组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产程护理,比较两
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及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两组的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患纠纷
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产
后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时间、平均子宫收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宫底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
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密切观察产妇的分娩各阶段的过程并给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对产妇的生
理和心理护理,可帮助产妇顺利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确保了产妇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产程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403-02 子宫收缩乏力临床主要表现为胎盘娩出后产妇宫内轮廓不清,常出现触不到
宫底或宫底升高等,或是产妇阴道出血多等,常造成产妇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缺
氧及产后出血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情况的发生,相关文献[1]的研究结果显示子宫
收缩乏力占产妇产后出血的70%~80%。
子宫收缩乏力往往与产后出血两者是相互
影响,互为因果的,产妇一旦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往往造成产后出血,而产后出血
又时常影响着子宫收缩。
如果对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子宫收缩乏力不进行及时
纠正可能导致发展为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最终有可能需要切除子宫进行治疗,
加之此过程往往伴不同程度的剧痛,临床上产妇会出现各种心理上的问题,其中
最为突出的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焦虑、恐惧[2]。
因此了解产妇各产程的情况并有
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临床上对于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及
确保了产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因宫缩乏力分娩的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有针对性的各阶段产程护
理对患者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因宫缩乏力分娩的
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第七版)关于宫缩乏力分娩的诊断标准,即由于产力异常而使分娩之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进展受到阻碍时的出现难产,宫缩力弱,持续时间短(不超过30s),潜伏期子宫收缩频率<2 次/10 分钟,活
跃期子宫收缩频率<2.5 次/10 分钟;(2)胎儿顶先露第一产程进展异常;(3)
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积极配合本次试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
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系统基础性原发性疾病、造血系统严重
障碍或精神失常等患者;(2)胎儿异位或发育异常者;(3)产道异常者;(4)
问卷回答条目缺失多,无法进行统计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偶数者为观
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
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
(27.2±5.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0.4)周,初次妇30例,经产妇15例,35例原发性宫缩乏力,10例继发性宫缩乏力。
对照组:年龄21~41岁,平
均年龄(26.7±5.3)岁,孕周38~42周,平均(39.3±0.3)周,初产妇32例,经
产妇13例,34例原发性宫缩乏力,1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
患者临床病程、孕次及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具体为根据患者临床出
现的问题遵照医嘱进行的护理。
1.2.2 观察组观察组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产程护理,即根据三个产程的不同
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
1.2.2.1 第一产程护理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提供心理支持:宫缩往往
产生剧烈疼痛,会对产妇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造成双重压力,此时产妇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紧张、焦虑及烦躁不安等,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精神鼓励和心
理支持缓解患者出现的烦躁、紧张等情绪,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该方面知识
的宣教,加强患者对该方面知识的了解,消除产妇的陌生和紧张感,同时给予产
妇近精神鼓励和心理支持,此期间可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达到镇定自身不
良情绪舒缓患者的紧张心理,此外耐心、细致地介绍疼痛的原因、疼痛与分娩的
关系等,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全方位了解消除患者在心理上的压力。
出现
较重程度的抑郁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灵沟通,开导患者,允许产妇丈夫或家属一人
陪伴;(2)加强产时监护:定时观察胎心和宫缩情况,一般选择30min听1次
胎心,正常胎心为120次/min~160次/min,出现持续胎心异常,选择及时吸氧,
防止新生儿窒息现象的发生,此外利用超声及胎心监护仪对胎儿的体重、胎盘功
能及胎儿宫内储备力进行预测。
待产妇宫口开大4~5cm时行人工破膜并静脉输注5%葡萄糖稀释后的2.5U缩宫素,8gtt/min开始,根据产妇的宫缩情况进行调节,要求单次宫缩持续时常不得少于40s且间歇期为2~3min,但速度不超过
40gtt/min,宫腔内压力不超过60mmHg,对于产程仍无进展的产妇选择性剖宫产;(3)其他支持:加强对产妇的饮食与营养方面的指导,此外指导产妇在宫缩开
始时做腹式呼吸,利用鼻孔吸气嘴呼气,并及时要求产妇排空大小便等。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指标包括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及总产程时间,此外对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指
标包括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平均宫底高度(产后半月随访)、平均子宫收缩恢复
时间,此外对两组的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综合护
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价采用问卷形式,内容主要护患沟通、各产程护理、护士个人
形象、患者恢复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的
评价均采用x2检验;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平均宫底高度、平均子
宫收缩恢复时间采用t检验。
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分娩结果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
的产后出血时间、平均子宫收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宫底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患
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密切观察产妇的分娩
各阶段的过程并给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安全有效,可帮助产妇顺利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这
与余裕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提示可能与各产程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克服了分娩过程中
产妇出现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相关。
总之,密切观察产妇的分娩各阶段的过程并给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对产妇的生理和
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可帮助产妇顺利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确保了产妇的
安全,护理满意度和投诉率明显好转,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潘春红.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与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27): 3723-3724.
[2]. 韦秀芬, 王小龙.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全科护理, 2010,
8(09): 770-771.
[3]. 戴建平.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产程观察和护理[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 (06):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