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考】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新平一中2018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与无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分别位于()
A.线粒体与叶绿体B.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D.核糖体与线粒体
2.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程度(即保持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作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酶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比乙酶大
B.在pH为6~7的环境下,几乎测不到甲酶活性
C.甲酶活性在任何环境中都比乙酶高
D.测定pH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应设为20 ℃
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4.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的组成成分与细胞膜大致相同,但物质含量有差异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C.线粒体是可产生水的细胞器
D.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
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
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6.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

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没有调节反光镜B.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的中央
C.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D.没有调节光圈
7.反应式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B.向右反应需的能量可以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一定导致个体衰老
B.细胞衰老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C.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时高时低,变化不定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9.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A.子细胞形成时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D.染色体消失时
10.下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代表物质分子,圆圈代表载体,多角形表示能量,则①②③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A.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B.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D.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1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
12.下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分压为0和6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延伸为M2
13.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

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的信号时,就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消耗能量
B.癌细胞中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可能受阻
C.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癌细胞中IAPs过度表达有关
D.Smac与IAPs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相同
14.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在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15.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改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1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17.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 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18.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器官的反复使用
19.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

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
表现为红眼。

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说。

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说是( ) A.控制白眼的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B.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控制白眼的基因表现出交叉遗传
D.控制红眼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0.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

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1/2 B.1/4 C.1/6 D.1/8
22.下列为某个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B.
C.D.
2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下列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A.蛋白质B.多糖C.DNA D.荚膜
24.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是来自Ⅰ1个体的基因突变
B.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
C.若Ⅳ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有一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
D.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都不传递致病基因
25.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人工诱变可培育出合成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
C.种子长成植株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
D.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成原理为基因突变
26.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

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21%、12% B.30%、24% C.34%、12% D.58%、30% 27.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28.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29.运动员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发展力量,但是并不能传递给下一代,原因是()
A.肌细胞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B.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遗传
C.生殖细胞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
D.DNA碱基序列不因锻炼而改变
30.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伞藻是单细胞绿藻,其高度可达10厘米。

生物学上常用它来研究细胞的有关功能,下面是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过程示意图,请完成以下问题:
(1)嫁接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做了伞藻的伞柄与假根的嫁接实验,还有必要再做核移植实验吗?__________。

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测并简述伞藻细胞质在伞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选择伞藻作为研究细胞有关功能的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要求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中甲是某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通过甲图中的[]________形成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进行[]________过程。

(2)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3)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填数字)阶段;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条。

(4)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其它体细胞的分裂方式相比,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具有这种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的生物,其后代有利于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其优越性。

33.阅读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概念图,回答问题。

(1)完成概念图: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

(2)比较此概念图体现的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致的观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面是DNA复制的有关图示,A→C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

D→G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复制。

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始点,“→”表示复制方向。

(1)若A中含48 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速度是105个碱基对/分,则此DNA分子复制完成约需30 s。

而实际上只需约16 s。

根据A→C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展开可达2 m之长,若按A→C的方式复制,至少8 h,而实际上约6 h左右。

据D→G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D→G均有以下特点: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4)C与A相同,G与D相同,C、G能被如此准确地复制出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而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C正确。

2.【答案】B
【解析】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分析,乙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甲酶,从曲线趋势看出乙酶比甲酶的温度耐受程度大。

从pH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分析,在pH为6~7的环境下,几乎测不到甲酶的活性;20 ℃时甲、乙两种酶活性都较低,不宜用来测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答案】C
【解析】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有具细胞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错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许多原核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C正确;所有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错误。

4.【答案】D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

5.【答案】C
【解析】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C3化合物在NADPH的还原作用下形成有机物或C5化合物。

此时中断CO2供应,C5化合物不能与CO2结合成C3化合物,必然使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6.【答案】B
【解析】低倍镜观察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物像。

7.【答案】B
【解析】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需要能量,是ATP的水解,向左反应,A错误;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形成ATP,向右反应,B正确;叶绿体中色素光能的吸收是用于水的光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能量,D错误。

8.【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中,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不是同步的,细胞衰老不一定导致个体衰老,A错误;细胞衰老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正确;衰老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

9.【答案】A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分裂完成产生了两个子细胞。

10.【答案】A
【解析】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自由扩散;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

11.【答案】D
【解析】实验中利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维持细胞的形态;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需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细胞;对细胞进行染色时需要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该实验中没有用到50%的酒精。

12.【答案】C
【解析】在氧分压为0时根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在6时是有氧呼吸酶有所不同,故A 错误。

A→B段,限制钾离子吸收的主要因素是能量,故B错误。

B点后限制主动运输的限制因素不是ATP而应是载体蛋白,故C错误。

氧分压为8时,能量不是限制因素,因为载体蛋白的限制,曲线将延伸为M2,故D正确。

13.【答案】D
【解析】Smac是蛋白质,从线粒体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后与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所以在癌细胞中Smac从线粒体中释放可能受阻,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凋亡。

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癌细胞中IAPs过度表达有关。

Smac是线粒体促凋亡蛋白,而IAPs是凋亡抑制蛋白,所以两者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相反。

14.【答案】D
【解析】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该细胞在后期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15.【答案】C
【解析】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②过程是翻译,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tRNA才能完成;基因发生改变,则形成的mRNA可能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

16.【答案】D
【解析】人工培育的新物种有的也可以生活在野外如杂交水稻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

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内溶液的浓度,降低了凝固点,有利于适应寒冷环境,而不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农药处理后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因此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的机会大大增加。

17.【答案】C
【解析】依图示,该细胞内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可直接判断出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

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在mRNA上移动的。

18.【答案】C
【解析】拉马克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逐渐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19.【答案】A
【解析】F1全部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性状为显性性状;F2中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说明控制红眼的基因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控制白眼的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所以摩尔根最可能提出这一假说。

20.【答案】B
【解析】生物的高繁殖率、低成活率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过度繁殖使后代的数目急剧增加,而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等)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在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时,进行斗争。

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达尔文用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

21.【答案】D
【解析】设与红绿色盲相关基因为B、b,由红绿色盲的儿子(X b Y)可推知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Y、X B X b,则正常女儿基因型为X B X B(1/2)或X B X b(1/2),她与正常男性(X B Y)生出红绿色盲携带者(X B X b)的概率为1/2(X B X b)×1/2(X b卵细胞)×1/2(X B精子)=1/8。

【解析】A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属于体细胞,A错误;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属于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能属于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属于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23.【答案】C
【解析】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荚膜多糖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而只有加入了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

24.【答案】D
【解析】选项A,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且为隐性遗传,结合题干“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可以确定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是来自Ⅰ1个体的基因突变。

选项B,若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则Ⅱ1、Ⅱ2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所以他们生育一个正常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

选项C,Ⅲ2的基因型为1/2X A X a、1/2X A X A,Ⅳ1的基因型为X A X a的概率为1/4,其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为1/4×1/2=1/8。

选项D。

该家族中正常女性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只有纯合的正常女性(X A X A)不传递致病基因。

25.【答案】D
【解析】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用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染色体数目为正常植株的一半,应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人工诱变产生新的基因,但不会产生另一个物种的基因。

种子长成植株的过程为有丝分裂,不存在基因重组。

26.【答案】C
【解析】在一条链上A+T占该链所有碱基的比例与另一条链上A+T占另一条链上所有碱基的比例相等,并且等于整个DNA分子中A+T占所有碱基的比例。

因为整个DNA分子中A+T占42%,在其中一条链中A+T也占42%,T占30%,则A占12%,G占34%,则另一条链中C占34%,T占12%。

27.【答案】D
【解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这一过程,即必须获得相应蛋白质才能说明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四个选项中A项检测到基因、B 项检测到基因及其mRNA、C项检测到DNA序列,而只有D项提取到了蛋白质,由此不难得出D为正确答案。

【解析】组合型病毒的核酸是由HRV病毒提供的,该组合型病毒侵染烟草细胞后,在HRV 型RNA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下合成出HRV型蛋白质。

29.【答案】D
【解析】运动员通过练习提高速度和力量,只是外在表现型的改变,并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30.【答案】C
【解析】分离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A、B项中不存在等位基因,D项中未体现分离。

31.【答案】(1)伞帽形态可能由细胞核决定(或伞帽形态可能与细胞核有关)(2)有必要因为嫁接后的细胞中,有部分细胞质来自伞柄,部分细胞质来自假根。

这样就不能确定伞帽形态是否由细胞核决定(3)构建伞帽的各种物质是在细胞质中通过多种代谢途径产生的(4)①大型单细胞②伞帽形态差异明显③不同伞藻间容易嫁接(任选两条)
【解析】
32.【答案】(1)B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2)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⑥有丝分裂后(3)②16 (4)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图甲中A为减数分裂、B为受精作用、C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图乙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Ⅱ中期,只要准确做出以上判断,即可根据各生理过程的变化及特点进行解答。

33.【答案】(1)种群基因库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缺一不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缺一不可)基因频率改变生殖隔离(2)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全部个体中的所有基因组成了基因库;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经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进化的实质;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继承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并加以改进。

34.【答案】(1)复制是双向进行的(2)从多个起始点进行复制(3)边解旋边复制(4)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分子复制准确无误地完成
【解析】该题要求根据图解回答DNA分子复制的有关问题。

据图A→C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向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因而复制时间缩短了。

据图D→G,在一个较长的DNA分子中,复制点很多,正是从多个起始点进行复制,所需时间才较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