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3)
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
1.新闻价值客体的层次性与新闻价值的层次性新闻价值客体的层次性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层次概念,⽽是抽象的层次概念,主要是指新闻价值客体的信息结构层次。

不同的层次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属性和价值功能,因⽽在与主体的价值关系中,就会对主体产⽣不同层次的作⽤和影响,构成新闻价值的不同层次。

⼀般来说,新闻价值客体的信息构成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是事实信息层⾯,通常由构成新闻客体要素中的显在要素来体现,⽐如何⼈、何时、何地、何事四个要素是“显在”的,可以看得见或感觉得到,属于感性层⾯,⽽在“怎么样”和“为什么”两个要素中有些是可感的,有些则是需要理性分析的②,这些感性因素所表现的就是新闻客体的信息层⾯,从整体上反映着新闻是什么的题⽬;⼆是意义信息层⾯,即新闻客体对主体可能的或潜伏的客观意义,“意义”信息是“隐在”的,⼈们不能像对事实信息那样直接地感知它的存在,需要通过理性熟悉的分析、判定和推理,并且只有在⼀定的主客体关系中意义信息才能现实地对主体呈现出来。

新闻客体的事实信息层次与意义信息层次在客观表现(不管对新闻事实还是新闻⽂本)上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只能在思维中将⼆者加以区分。

实际中,⼈们能够看到的、感知到的只有事实信息层次的东西,⽽意义信息层次的东西就包含、蕴躲在事实信息层⾯之中。

对于普通新闻客体,传播主体的报道基本保持在事实信息的层次,就是⼈们平常所说的纯新闻;接受主体对相应新闻⽂本的解读也基本停留在事实信息层⾯。

但对那些相对⽐较重要的新闻客体来说,传播主体在报道中⼀般不会停留在客观中⽴的事实信息层次,⽽会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充分运⽤⾃⼰的理性思维,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意义;不会停留在对事实信息各要素进⾏简单罗列组合的报道上,⽽会运⽤各种熟悉⽅式深刻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揭⽰事实信息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新闻报道的难度不在于描述“显在”的要素,不在于陈述事实信息层次的具体内容,⽽在于揭⽰“隐在”于事实信息中的意义信息,在于揭⽰各要素之间或隐或显的各种关系对主体的意义。

假如在叙述事实信息的同时,能够表达出、体现失事实信息对主体的意义,那⽆疑是较⾼层次的写作。

传播主体正是在这种写作中,根据⾃⼰对价值客体意义信息的熟悉与理解,来表达⾃⼰的意见倾向或情感态度。

接受主体对相应的新闻⽂本的解读,也会在获知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步探究新闻客体的意义题⽬。

新闻客体的其他价值(即狭义价值之外的价值)往往就是通过意义信息的价值来实现的。

新闻客体所含信息的层次性结构,对传播主体来说,从客观⽅⾯要求以不同的新闻报道⽅式对待不同的新闻客体。

这样就形成了“新闻”与“专稿”③或“消息”与“通讯”④的基本区别。

不同的报道⽂体或样式恰好说明新闻事实对传播主体的价值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的。

⽐如,⼀般的新闻或消息,对主体的价值基本上是事实信息的价值,对主体的主要作⽤和影响⾸先是消除他们对四周环境在熟悉上和⼼理上的不确定性,然后才有可能进⼀步改变主体的态度甚⾄⾏为,使信息价值继续延伸下往;⽽专稿或通讯(⽐如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等),对主体的价值除了信息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为主体提供了新闻价值客体各种意义信息的可能价值,使主体有可能在新闻接受活动中得到更⼤的价值效应。

当然,到底哪个层次的信息对主体的价值更⼤,并不是尽对的,要根据具体主体的具体利益、需要、爱好、能⼒、情感、信念等等因素⽽定。

但就新闻传播的实践经验来看,具有意义信息的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作⽤和影响往往会更⼤⼀些。

这也正是新闻传播可以进⾏议程设置或引导***的根据。

引导***的实质从新闻价值论的⾓度看,就是⽤传播主体的价值追求引导接受主体的价值观念和活动。

价值客体信息结构的层次性,从客体⽅⾯说明了新闻价值的层次性,从⽽提醒新闻主体:在针对不同客体对象获取新闻信息时,要⾃觉留意到信息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在创制新闻⽂本或解读新闻⽂本的精神活动中,把有价值的各种信息蕴涵在⽂本中或从⽂本中解读出来,从⽽使价值客体的潜伏新闻价值得到较为完美的实现。

2.新闻主体的层次性与新闻价值的层次性我们知道,主体就是具有主体性的⼈,价值主体是指处于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新闻价值主体是指处于新闻价值关系中的主体。

主体在社会中的具体存在⽅式是多种多样的,是有层次的,哲学上通常将主体分为这样⼏个层次:社会主体、群体主体、个⼈主体等。

我们可以按此将新闻价值主体分为:社会主体、群体主体、个⼈主体。

新闻价值主体存在的层次性,使同⼀新闻价值客体对主体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对个⼈主体的价值,对群体主体的价值,对社会体的价值。

新闻价值的整体实现程度依靠于对各个层次主体的具体价值实现程度,终极则落实在对每个个体主体的价值上。

同⼀价值客体对不同层次主体的价值性质、价值⼤⼩会不会相同,会不会⽭盾和对⽴,要作具体的分析,不能⼀概⽽论。

有些新闻客体对不同层次主体的价值具有同⼀性。

价值的同⼀性主要指价值性质的同⼀性,同⼀价值客体对不同层次主体实现的价值量的等同情况⼏乎是不存在的。

价值性质的同⼀性既取决于新闻客体的特征,同时⼜取决于价值主体的特征。

只有当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基本⼀致或在⼀定的⽅⾯⼀致时,能够满⾜他们共同利益和需求的价值客体对他们的价值在性质上才有可能是同⼀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在具有共同价值的情况下,对不同主体的价值量仍然是有⼀定差别的,这是由主体之间存在的客观的差异所决定的。

同⼀新闻价值客体对不同层次主体价值的同⼀性,在同⼀民族国家范围内更好理解,⽐如,中国主流媒体传播的尽⼤多数新闻,它们作为新闻价值客体,对整个中国社会,对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各种群体主体,对⽣存、发展于中国社会中的尽⼤多数个⼈主体,其新闻价值的性质基本上是同⼀的。

反过来,社会实际⽣活中表现出的价值同⼀性,有⼒地说明不同层次的主体有着共同的新闻价值需求,作为新闻传播媒体必须留意发现这些共同的需求对象,这样才能把⼀定的媒体塑造成为有⼴泛影响⼒的媒体。

有些新闻客体对不同层次主体的价值不仅具有不⼀致性,甚⾄具有⽭盾性和对⽴性。

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新闻业不只是社会***机构或社会公器,不只是具有⼀般⾏业的性质,不只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众传播媒介,它还是⼀定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有着不可否认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有着不可否认的团体利益性,这就决定了新闻机构不只是传播那些具有普遍社会性的新闻,还会必然传播打上⾃⼰价值观念烙印的新闻。

毫⽆疑问,这样的新闻,作为新闻价值客体,当然不会对所有层次的主体产⽣同⼀性质的价值效应。

处于同⼀层次的主体,其具体存在⽅式是多种多样的,还有本层次内部的层次性。

⽐如,社会主体就有作为整体的⼈类社会,作为⼈类社会主体不同存在⽅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群体主体的具体存在⽅式更是种类繁多,阶级主体、阶层主体、政党主体、各种各样的团体等等;个体主体的存在⽅式就更为丰富多彩了。

在这样⼀种状况下,新闻客体对主体价值的层次性确实是⼀个⼗分繁杂的题⽬。

在任何⼀个层次内部,同⼀价值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都有可能是同⼀性的,更有可能是不同性质的。

⽐如,同样⼀宗重要的政治事态及相应的新闻报道,对不同的社会主体,对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不同的个⼈,其作为新闻客体的价值会有诸多的差别和对⽴。

总之,新闻价值主体的层次性,从主体⽅⾯决定了新闻价值结构的层次性,同⼀新闻价值客体对不同层次主体形成的价值层次,向我们提出了⼀个题⽬:应该以哪个层次的价值为最⾼价值?在通常情况下,⼀个新闻客体到底价值如何,终极是以它对社会主体的实际效
应来衡量的,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体的完善和发展是评价客体价值的根本标准。

注释:①李衍达编著《信息世界漫谈》,第9页,清华⼤学出版社暨南⼤学出版社,2000年。

②参见杨保军《新闻事实论》第⼆章相关内容,新华出版社,2001年。

③④参见彭菊华《时代的艺术——新闻作品研究》,第157、159页,湖南⽂艺出版社,199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