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飞旋的陀螺》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旋的陀螺》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玩陀螺”这一让学生极感兴趣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做陀螺、充分的玩陀螺中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认识到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通过充分的玩,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利用对比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记录、整理、分析科学数据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乐于合作、乐于观察、乐于思考的态度。

本节课突出的呈现是:
1、注重科学发现,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在玩市面上的各种陀螺中“发现了所有的陀螺都能飞旋”;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观察教师制作的简易陀螺,发现陀螺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玩简易陀螺,发现陀螺色彩变化的奥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集体讨论分析科学数据,发现光的混合现象,了解光的合成。

讨论使学生互相启发,获得新的发现;讨论使每一个人的研究化为集体的财富,促使科学结论的形成。

2、张贴探究成果,分析解读科学数据
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忽略了“对探究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这个环节的作用。

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学会尊重数据、保留原始数据。

在“玩陀螺时”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旋转各种色彩
搭配的陀螺,探究飞旋后的色彩变化,用文字或涂色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小组内在客观的原始记录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资料整理,做好交流汇报的准备。

在小组汇报时,详细陈述数据,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是全班集体交流、思维碰撞的基础。

为此,孩子们研究后的实验记录,教师让他们张贴在黑板上一一展示。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比较大的记录表,这样保证了后面的学生也能看到黑板上张贴的内容。

汇报的学生能够看着自己的成果进行详细陈述,倾听的学生也能够有据可依,边听边看,还能让每一个孩子对集体智慧的结晶有一种自豪感,更为下面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面对孩子们呈现在黑板上的研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读科学数据,从中探寻规律。

学生们在集体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教师不断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观点,关注结论的进展,最终发现了不同的彩色陀螺在飞旋中都变成了一种色彩,还发现了红、绿、蓝三色陀螺都变成了白色或灰白色。

教师及时梳理、总结、提升科学结论: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后变成一种色彩,彩色陀螺反映的是一种光的混合现象;红、绿、蓝三色混合后变成白色,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并借助光的混合视频补充说明)。

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数据信息的态度、解读数据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数据信息分析、发现得出科学结论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