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利水法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6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年 8月 B 第 7 卷第 23期
Aug. B 2019 Vol. 7 No. 23
温阳利水法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陈香政
(阳江江华医院,广东 阳江 529931)
【摘要】目的 探究温阳利水法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1例在其条件治疗下给予温阳利水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

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2.41%(2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在疲倦乏力、心悸、咳喘、气短以及四肢水肿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在温阳利水辅助治疗后取得明显成效,可降低症候积分,同时提高疗效,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温阳利水法;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3.146.02
本文为探究温阳利水法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3.45±7.18)岁,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15例Ⅲ级,6例Ⅳ级;研究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4.52±6.3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14例Ⅲ级,10例Ⅳ级。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014版《中国心力衰竭治疗和诊断指南》[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精神病史;存在使用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障碍者[3]。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给予患者强心、吸氧、血管扩张以及利尿治疗。

之后给予颉沙坦、参麦、洋地黄、多巴胺等对症治疗。

注意如发生感染应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温阳利水法治疗,辩证分析,方剂合适辅助调节。

如表现心肾阳虚型,治以健脾利水、温补心肾[4]。

取附子、肉桂、茯苓、牛膝、山药、熟地黄、泽泻、牡丹皮、鳝茱萸以及车前子以水煎服;如为心脾两虚型,主治补益心脾,取组方有炙甘草、酸枣仁(炒)、木香、远志、人参、白茯苓、白术、龙眼肉、当归以及黄芩(炒)等水煎制成;如表现水气上犯型,治以化痰平喘、温肾纳气为主要,取沉香木、红参、草劳子、五味子、干姜、白术、细辛以及胡桃仁等水煎熬服;如为心阳虚脱型,治以回阳救逆,组方取大枣、人参、牡蛎、附子、生姜以及龙骨等[5];如为心气不敛型,治以心气收敛、益气养阴为主,取五味子、归身炙甘草、石菖蒲、人参、生地、麦冬(取心)水煎熬服。

上述需按照患者实际临床体征,给予加减治疗,一日一剂,早晚温服。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临床控制:经中医症候评估后期疗效指数降低超过90%;显效:疗效指数降低处于71%~90%间;有效:疗效指数降低处于30%~70%间,无效: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变,降低指数少于30%。

中医症候积分从疲倦乏力、心悸、咳喘、气短以及四肢水肿进行观察,各项分值6,分值随症候严重程度而呈现正相关[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2.41%(2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n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研究组3151014293.55
对照组293810872.41 x215.821 P0.000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研究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在疲倦乏力、心悸、咳喘、气短以及四肢水肿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x±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31 4.81±0.51 1.53±0.62
对照组29 4.72±0.64 2.45±0.21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风湿性心脏病指的是因心脏瓣膜在持续的风湿热运动下累及而成的心脏疾病。

该病误治、失治后通常出现心脏
147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年 8月 B 第 7 卷第 23期Aug. B 2019 Vol. 7 No. 23
变形、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功能异常和衰竭[7],也是较为主流的致死因素和并发症之一。

研究表明,5年间心功能分级在III-IV 者具有较差的预后,且和恶性肿瘤类似,死亡率极高。

常规西药对于该疾病治疗主要为扩血管药物以及强心利尿剂,但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8]。

而中医将心力衰竭归为“心悸”、“心痹”、“水肿”等范畴,内径曰:“心胀者,卧不安,烦心起短;心痹者,烦心下鼓,脉不通”,而《医参》有言:“如为主脉,爪甲不华,即为心衰也”。

因此,中医也在心功能判定上类似于现代医学。

本研究中,通过温阳利水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在疲倦乏力、心悸、咳喘、气短以及四肢水肿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果说明了,方中药剂对应造势利水、补气健脾、温通经脉、驱寒解表、益脾和胃、利水渗湿等功效,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同时,还可辩证治疗心力 衰竭。

总而言之,针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在温阳利水辅助治疗后取得明显成效,可降低症候积分,同时提高疗效,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3] 李 莉.温阳利水法对改善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04):46-48.
[4]
殷红光,冯晓芬,金成强,吴 华,陈志芳.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4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04):393-394.[5] 谢 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6):144.
[6]
胡家华.经方治疗心力衰竭概况[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1):155-157.
本文编辑:刘欣悦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出科考试总成绩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成绩均为正态分布,具有方差齐性。

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总成绩为(89.33±6.87)分,高于对照组(83.66±8..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教师及实习生对DOPS满意度的比较
教师对实验组考试结果的满意度为(8.54%、0.63%),高于对照组的(7.58±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实习生对DOPS 考核结果的满意度为(8..36±0.43)分,高于对照组(7.67±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 论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的临床带教模式多为传统教学法,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科室讲座,指导学生针灸手法技能,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观摩中学习,但带教缺乏系统性、规范化,学生针刺治疗整体概念浅薄。

在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和评价中,大多采用理论和简单操作,或目标结构评价(OSCE )等总结评价。

评价时间滞后, 不能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不能提供即时有效的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更积极地学习或作出自我调整。

DOPS ,是一种兼具教学和考核功能的临床技能形成性评价工具,Profanter 等认为 DOPS 应作为实验技能教学评估的首选工具。

在临床教学考核过程中,老师
能直观全面地观察学生针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问题,纠正错误的手法,课下加以强化训练。

老师、学生亦可以讨论在DOPS 考核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完善DOPS 教学考核模式,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实习生出科成绩高于对照组,是由于实验组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老师的即时评价指导有关。

既使与出科考试项目不一样,由于提前规范了针灸手法,注重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经过4-6次的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其针灸手法与人文交流都有明显提高,从而也说明了DOPS 应用的普适性。

本次研究中改进了DOPS 量表,使之更适应针灸专业的临床教学。

课题组征求了我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带教老师及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及高专几位资深针灸老师意见,在DOPS 量表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制定了针灸DOPS 量表。

该表包括10个方面内容,其中针刺手法标准5条,而相关的沟通交流解释等职业素养及医学人文方面的内容5条,各占50%。

DOPS 量表,也是标准的操作手册,每一项评估的步骤也是操作的要点,可使针灸操作技能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规范实习生针灸手法和针灸治疗能力,增加了人文关怀方面的内容,使实习生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美仁,郭 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高技能针灸人才[J].中医药导报.2017-5(13):115-116.
[2]
蒯 乐,章婷婷,许建敏.DOPS 在针灸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1):1081-1084.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14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