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2018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已超过200亿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真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这样的增长态势,与国外引进片的关系并不紧密,这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在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榜前十名中,国产电影上榜七部,且前五名均为国产电影,仅有两部好莱坞大片进入前十,而且只是取得了第八、第十的名次。
将文化冲突和投资风险搁置一边,日益成熟与壮大的中国本土电影,是国外电影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
随着中国电影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量的老牌导演和少壮派导演,正在将他们的创作视角和创新理念注入到作品当中,从而也为国内的影迷带来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这些电影创作者们把注意力重新回归到电影创作本身,回归到创造优质作品这一本职工作上来。
(摘编自网易《中国已成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但外片“入朝”依旧竞争激烈》)材料二:
图1 2009年到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单位:亿元)及同比增速
图2 2012年到2018年上半年国产进口片票房贡献百分比
(摘编自《2012年一2018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数据分析》)材料三:
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颁布。
2018年五一档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前夕,在预售票房火爆的情况下,该片开映日就出现大规模退票,致使影院不得不关停退票服务。
随着主管部门调查的深入,确认《后来的我们》退票存在异常。
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
目前,《后来的我们》仍在等待调查结果。
9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下发《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要求各方优化“退改签”流程,充分体现公平合理原则。
除了行业,中国电影在这一年里对电影人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
本的4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决遏制追星炒星。
这一举措得到了行业内的积极响应。
(摘编自电影网《600亿!又一次证明中国电影市场没有“不可能”》)材料四:
为什么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如下几个原因,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首先,中国电影制作流程不够规范。
好莱坞一个剧本多少页都有标准,剧本定了才会去找导演。
找导演也有标准,会看导演近三年拍过的影片的票房。
导演选好了,再去敲定合适的演员。
其次,中国演员素质参差不齐。
国内的一些大牌明星钱一到手,整个剧组得把他(她)哄着供着。
前段时间爆出某某明星因手上擦破点皮,就闹得哭天喊地的。
还有一些所谓的明星,全片一个表情。
另外,国产电影编剧缺乏想象力。
我们的国产电影只是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停地反复咀嚼,如《齐天大圣》《封神榜》,不停地拍。
就连前段时间很火的《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也都是购买的别人的版权。
中国电影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中国电影人持之以恒地努力。
(摘编自爱奇艺网《浅论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我们还要多少年?》)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2009-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速不均,其中2018年上半年的票房收入和2017年全年相比较,就已增加177%,形势喜人。
B. 2014和2017两个年份,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百分比的差距较为接近,这意味着这两个年份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收入的差距也较为接近。
C. 2015-2017年,虽然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不断增长,但国产片票房贡献百分比却在不断下滑,这表明在此期间国产片的竞争力不及进口片。
D. 中国电影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由此可以预见,2018年全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国产片票房贡献的百分比均有可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榜前十名中,国产电影上榜七部,国产电影日益成熟与壮大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文化冲突和投资风险的因素。
B. 本土电影要想给中国影迷带来更为多样化的选择,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还需要导演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注入更多的创新理念。
C. 针对《后来的我们》涉嫌票房造假,欺骗、误导观众的事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先后发布通知,以规范电影市场秩序。
D. 国内一些大牌明星艺德缺失,还有一些所谓的明星演技平庸,中国演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是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国电影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且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中的好几个时期。
两人的生活经历受此左右,形成了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究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于山林田园。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
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得多余。
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
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词,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
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这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
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4.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5.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总领全文。
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6.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
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
“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②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
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
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
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
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
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
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
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③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
对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
正是由于唐代诗歌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音象”存在形态。
这种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④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
“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
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
B.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在论证中都运用引用论证。
C.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徒诗是具有音乐性的。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
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C.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让该诗的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
D.音声层面“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在文学中同样重要,它们都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0.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B.左右既前,斩荆轲。
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1.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2.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B. “至陛下”一句中,陛下,是对君王的称呼。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郎中在这里指宫廷的侍卫。
C.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在这里是宽容、原谅之意。
D. “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13. 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B.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C. 左右既前,斩荆轲。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仰望长空的鸿雁,俯视水底的鱼龙,表达了希望超越现实的困境,实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愿望。
(2)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即使散去千金,依然昂扬奋进的情怀。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列选项中,对下面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劳逸结合,生活才能充实而快乐。
B. 自欺欺人,只能陷入无尽的空虛。
C. 童心未泯,要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D. 明察秋毫,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嘲讽一意孤行的刚愎自用者。
B. 批评虎头蛇尾的半途而废者。
C. 讥刺目空一切的盲目自大者。
D. 调侃误打误撞的漫无目标者。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李华同学在课桌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做自己想做的”。
他的同桌建议他改一个字,将“想”字改为“该”字。
这一字之别,引发许多同学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之中。
对于到底是哪个字更好,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中,
A项,应为“2018年仅上半年的票房收入和2017年上半年相比较”。
B项,“这意味着这两个年份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收入的差距也较为接近”错误。
因为2014年和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悬殊,所以哪怕这两个年份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百分比的差距较为接近,也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年份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收入的差距也较为接近。
C项,“这表明在此期间国产片的竞争力不及进口片”错误。
票房贡献百分比下滑,只能说明竞争力减弱,而非不及;从图二看,2015一2017年,国产片票房贡献百分比一直高于进口片,说明国产片竞争力强于进口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中,C项,“针对《后来的我们》……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先后发布通知”错误。
原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不是针对《后来的我们》事件。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梳理出角度,本题主要从电影创作者、发行企业、相关部门、编剧、演员等多个角度作答,关键句有:“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下发《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中国电影制作流程不够规范”“国产电影编剧缺乏想象力”“中国演员素质参差不齐”。
据此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