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编 教材知识梳理篇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精讲)练习-人教版初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某某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近五年某某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中考预测 年份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在中考命题中几乎都涉及。

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除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外,命题更趋向于对知识的应用,更贴近生活、更注重社会时事要点。

预计
2019年某某中考仍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微粒的性质或粒子结构示意图。

2018
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题
6
3
2017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
念,粒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题
2、4
6
2016
微粒的性质
选择题
5
3
2015
微粒的性质与现象解释,粒子
结构示意图
选择题
2、6
6
2014
微粒的性质与现象解释,粒子
结构示意图
选择题
2、4
6
知 识 清 单
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易错易混点
①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原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氢原子只有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
子(氦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易错易混点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②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离子的种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 原子>0 阳离子<0 阴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2)表达式:
A r=
1个某原子的质量1个碳12原子的质量×1
12
(3)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同点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
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性不显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或负电
化学变
化中是否可分可以再分不能再分
某些原子团在化学变
化中可以再分
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
相同点(1)都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非常小、在不停地运动着、粒子之间有间隔等)。

(2)都能保持由它们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相互关系
元素
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核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质量分数):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O、Si、Al、Fe。

(2)生物体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O、C、H、N。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宏观: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易错易混点
①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质子数不同;②元素通常描述物质的组成;③有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一种单质,如C、Fe、He等;④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几个原子。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 7个横行。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 18 个纵行,16个族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每一格包含的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四个方面的信息。

物质的分类
(1)定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纯净物
区别多种物质,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
说,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只含一种物质,对于由分子构
成的物质来说,纯净物中只含
有一种分子
组成不固定,各成分保持原有的化学性

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有唯一的化学式
联系
混合物几种纯净物
(1)定义:单质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化合物
区别只含一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
一般不发生分解反应有些化合物可发生分解反应
联系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体验中考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
1.(2017某某第2题)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粒子结构示意图
2.(2018某某第6题)硫元素在周期表某某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二中n值为10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硫是金属元素
D.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g
3.(2017某某第4题)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4.(2015某某第6题)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5.(2014某某第4题)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意义一致的是( C )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同一种元素:
D.属于同一种原子:
微粒的性质与现象解释
6.(2016某某第5题)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因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7.(2015某某第2题)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

用我们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8.(2014某某第2题)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重难突破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
例1 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解析】考查元素。

钠元素和氯元素是不同种类的两种元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

例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①2N ②Mg2+③SO2④ ⑤
A.①②
B.只有②
C.④⑤
D.②⑤
【解析】考查原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的书写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电性,②就符合。

对原子和离子的判断关键在: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①③④表示的微粒不带电,不是离子。

⑤表示的微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
52.00%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B )
A.
C.
3.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但离子不能构成物质
C.二氧化碳中含有两种元素
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粒子结构示意图
例3 如图中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A粒子表示的是(填“原子”或“离子”)。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解析】考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为:第一电子层最多排2个电子,且只有当内层排满时才排外层,所以,x=2。

从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看出质子数为16,而电子数为18,故为离子,B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3,所以是铝原子,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小于4),在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其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A )
5.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2)x=8。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和C(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序号)。

微粒的性质与现象解释
例4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序号事实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
50 mL水与50 mL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mL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考查微粒的特征。

分子不断地运动的宏观表现有扩散、挥发等,闻到花香就属于分子的扩散;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肉眼是无法观察到它们的存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不同的微粒相互混合时,微粒互相填补间隔,一般体积会减小;水受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的种类、大小是不发生改变的,只有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破裂。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分
B.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C )
A.所含成分相同
C.分子结构不同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氧气
复习评价
1.6 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 L的钢瓶中。

这主要说明( D )
A.
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总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用“”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C )
,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D )
A.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
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
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
D.氧气、氯化钠、石灰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7.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8.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D )
A.
2+
9.(2018某某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
1 H
2 He
周期
第二 3 Li 4 Be 5 B 6 C ①8 O 9 F 10 Ne
周期
第三
周期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氮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H 2O 。

(2)X 2-与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 的元素符号是S ,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3)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和同周期元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变化规律,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0.(2018某某中考)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 、B 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 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

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B 中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 3+3O 2=====点燃2N 2+6H 2O ,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