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高效复习04:群文通练 唐太宗节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高效复习04:群文通练唐太宗节俭
(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
古人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
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靡费良多。
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
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今日A不啻B足矣C若以为D不足E更万倍F过G此H亦不足。
答案CEH
解析根据前文及画波浪线部分“若以为足……”“若以为不足……”提示语可知,魏征说的是两种情况,“若”前应断开,“不足”后应断开;“过此”意思是“超过这个(指现在这个状况)”,“此”后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知见可欲”与“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B.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
古代把农历夏季三个月依次称作仲夏、孟夏、季夏。
C.“诚不可施于百姓”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D.“朕安得闻此言”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两句中的“安”字含义不同。
答案 B
解析A项本来/险固地势。
B项“古代把农历夏季三个月依次称作仲夏、孟夏、季夏”错,应是依次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C项均为实在、确实。
D项怎么/哪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人民反对之事对比,向大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
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并查处,从而使得贞观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
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
D.唐太宗把奢侈纵欲视为王朝败亡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如果皇帝只知道享受,那么他就离灭亡不远了。
答案 C
解析“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错。
原文是“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
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靡费良多……’”,可见,公卿上书请求修建一座暖阁给唐太宗居住是依照《礼》的规定,且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
选项强加因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工具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于是不再建造。
(2)我功德比不上汉文帝,可比他还要奢侈浪费,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
解析(1)“欲”,想;“具”,准备好;“作”,建造。
(2)“不逮”,比不上;“过”,超过;“岂……也”,难道……吗;“道”,道理。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是有兴土木的大事,必须以物资人力来衡量利弊。
当初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的人力极多,而没有抱怨的人,是因为顺应了民心,众人能享受建设成果。
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民非常反对,因为(秦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建设成果不和人民一起享受。
我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工具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于是不再建造。
古人曾说:‘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百姓的心思不被扰乱。
’本来就
知道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定会乱了。
就像雕镂器物、珠玉服玩,如果只知道享受它们,那么灭亡的时候就能数着日子到来了。
自王公以下,府第、住宅、车服、婚嫁、丧葬,服装器物不符合他的级别的,便一切都停止供应并查处。
”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的坏情况。
贞观二年,公卿上奏说:“依《礼》中所讲的,六月夏日,可以居住在凉台。
但是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地势低而潮湿,所以请求修建一座暖阁让您居住。
”太宗说:“我有哮喘病,难道会不怕潮湿?但如果修建的话,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
以前汉文帝想修建露台,却因为怜惜十户百姓家产(而放弃这个想法),我功德比不上汉文帝,可比他还要奢侈浪费,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所以公卿再三上书,太宗就是不允许。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臣说:“用华丽的方式装饰宫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做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做的事情。
帝王想要做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累疲弊。
孔子说:‘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那就是恕!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劳累疲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
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当然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做,就要顺应他们的情况。
”魏征说:“陛下本来已经爱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
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为使自己快乐而自私夺利的人不能长存。
’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欢奢侈,主管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
上级喜欢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以往,直到灭亡的一天。
这不只是书中记载,陛下也目睹过。
因为他(隋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陛下取代他。
如果陛下知足,那么现在的尊贵富足就可满足;如果陛下不知足,就超过现在一万倍也不会知足。
”太宗说:“爱卿说得很好!不是你,我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材料一:
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
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
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
斯二者,荣辱之端。
奢俭由人,安危在己。
五关近闭,则嘉命远盈;千欲内攻,则凶源外发。
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
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节选自《帝范·崇俭第八》①)
材料二:
帝王创业垂统,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
宋孝武②大治宫室,坏高祖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上挂葛灯笼、麻蝇拂。
侍中袁凯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上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
”唐高力士于太宗陵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篦一、草根刷子一,叹曰:“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随身服用唯留此物。
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
”具以奏闻。
明皇诣陵,至
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肃敬如不可胜,曰:“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将何以愈此?”即命史官书之典册。
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
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宋孝武不足责也,若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皆有俭德,而东昏、天元、叔宝、炀帝之淫侈,浮于桀、纣,又不可以语此云。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
注①《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总结了历史经验和自己执政得失以传示子孙。
②宋孝武,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下文的高祖指的是宋高祖刘裕。
5.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先帝亲A正皇极B以致升C平D随身E服用F唯留G此物。
答案BDF
解析“先帝亲正皇极”中,“先帝”是主语,“亲正”是谓语,“皇极”意为“为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是“亲正”的宾语,结构完整,所以应在“皇极”后断开;“以致升平”中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一般在句首,“升平”意为“天下太平”,是“致”的宾语,结构完整,所以应在“升平”后断开;“随身服用”中,“服用”的意思是“穿着服饰,使用物品”,“随身”作定语修饰“服用”,结构完整,并且“唯”是常见的句首发语词,所以应在“服用”后断开。
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以德厚而矜物”的“矜”指骄傲、自满,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矜”含义相同。
B.“比屋可封”的“比”指并列,与成语“鳞次栉比”的“比”含义相同。
C.寝宫,旧时指皇帝、皇后起居的宫室,亦指帝王陵墓中放置灵柩的地宫。
文中指后者。
D.“上跪奉”中的“跪”指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与《荀子·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的“跪”含义不同。
答案 A
解析A项二者含义不同。
骄傲、自满/顾惜、看重。
D项“蟹六跪而二螯”的“跪”指蟹腿。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为圣明的君主在衣食住行上不追求奢华富盛,并不是厌恶荣华,而是希望能率先垂范,教化百姓。
B.帝王为传基业、保江山,会规劝子孙们戒奢靡繁华,节俭度日,并给他们留下训诫的话,否则,就会被人嘲笑。
C.宋孝武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拆毁了宋高祖的阴室,见到高祖床头的简朴用具,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
D.一些皇帝是具有节俭美德的,但即使他们做出了榜样,其后代子孙却仍骄奢极欲,没有继承先祖的遗志。
答案 B
解析“否则,就会被人嘲笑”错。
由材料二“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帝王要留下训诫,规劝子孙懂得节俭,但是只有贤明的子孙才会遵从教诲,否则就会自取侮辱、被人嘲笑罢了。
并不是如果帝王不留下规劝子孙节俭的训诫就会被嘲笑,选项曲解文意。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此可知如果在志向中产生骄纵不加节制,那么志向就会坍塌;如果在心中产生欲念不遏止,那么自身就会丧命。
(2)等到他的奢侈心一动,即使竭尽天下之财力也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对太宗的遗物哪里还有什么感觉呢?
解析(1)“节”,节制;“倾”,坍塌;“遏”,遏止。
(2)“穷”,竭尽;“副”,满足;“何有”,还有什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那些处于太平盛世的明君,心中都常存节俭的美德。
虽然国富地广,也要用节俭来约束自己;那些聪明智慧的人,大智若愚,以拙藏巧。
不敢因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也不会因为自己功德伟大就恃功傲物,不可一世。
(那些明君圣主们)常常用茅草盖了房子,都不去修剪得漂亮一些;用木头做了屋椽,也不砍削得光滑一些,坐的车船也没有装饰彩绘,穿的衣服也没有花纹,不会大兴土木,吃的肉汤也不求味美。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憎嫌荣华,讨厌甘美,而是希望率先垂范,用淡薄节俭的风尚为天下百姓做榜样。
所以风俗淳厚、民俗素朴,百姓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
是奢侈浪费还是崇尚节俭,这两者是一个人荣与辱的开端。
奢侈和节俭也是由人自己决定的,安全和危险也取决于自己。
欲望能减少,美好的命运就会长久地延续下去;千百种嗜欲在内心横流,就必然要生出凶乱。
由此可知如果在志向中产生骄纵不加节制,那么志向就会坍塌;如果在心中产生欲念不遏止,那么自身就会丧命。
所以夏桀、商纣因为纵肆欲望,而祸事联结;唐尧、虞舜却因为约束自身,而福气延绵,难道不应该做到节俭吗?
材料二:
帝王为创立基业并把基业传下去,将节俭作为规范,留给子孙当作训诫,但是只有贤能的子孙才会效仿他们,并遵守他们的教导,否则,正好给自己找来被人羞辱和讥笑的理由罢了。
南朝宋孝武帝对皇宫宅院进行大规模修整,拆掉了宋高祖刘裕临终时居住的那间阴室,准备在这里新建玉烛殿,在他与群臣一起去观看(建造的情况)时,(只见)高祖的床头有一道土
障,上面挂的是葛条编的灯笼和用麻做的蝇拂。
侍中袁凯于是大加称赞高祖的俭朴之德,孝武帝(听后)并不答话,只是自言自语地说:“种田的老翁用的这些东西,已经节俭太过分了。
”唐朝高力士在太宗陵墓的寝宫中只见到梳箱一只、柞木梳子一把、黑角篦子一把、草根刷子一把,感叹说:“太宗皇帝亲身树立了为帝王的准则,使得天下也随之繁荣安定,而他自己随身所穿所用的,却只是这些东西。
他是想以此传示子孙,告诫他们永保节俭之德。
”高力士将这件事如实地向玄宗皇帝做了汇报。
玄宗闻报,马上亲赴太宗陵,到寝宫问太宗所留下的东西在何处。
高力士手捧这些东西跪着献给皇帝,皇帝跪拜接受,其肃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且说:“珍奇的夜光宝珠,垂棘的稀世美玉,难道能比这些更好吗?”皇帝当即命令史官记载于典册。
当时,唐玄宗刚刚继位不久,励精图治,因而见到太宗的遗物后有忧惧(警惕、警醒)之感。
等到他的奢侈心一动,即使竭尽天下之财力也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对太宗的遗物哪里还有什么感觉呢?宋孝武帝不值得被指责,至于像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等,都有节俭的美德,而东昏侯、天元帝、陈后主叔宝、隋炀帝等人的骄奢极欲,其程度超过了夏桀、商纣,对他们就不必提倡什么节俭之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