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变化,探主旨——于人物变化中读《故乡》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穷无尽的新鲜事; 2 活泼淳朴、热爱生活; 3 与迅哥儿关系密切,无话不谈。
研读成年闰土
请你在文中任选3处成年闰土的语言,尝试朗读,体会朗读 时应如何处理最贴近成年闰土的形象?
成年闰土的语言
具体语言
省略内容或作用 “我”的感受
“老爷!……”(60段)
静默或思考 等级观念极强
“……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
闰土的变化
麻木,被封建礼教观念毒害之深的农民 群体的生存状态。
畸形社会的最底层,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者。
为谁而呐喊?
探究主旨
鲁迅写作始终关注“农民”群体,与他们交往时,鲁迅一 方面感受到他们的纯朴、善良与热情,一方面对他们的生存状 况,尤其是痛苦与不幸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作为文化主将的鲁迅目睹了黑暗社会中苟活的人们,封建 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扭曲了他们的身体,更严重地腐蚀 了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
因循守旧、淳朴善良、麻木、迟饨
活动任务:研读闰土
迅哥儿与闰土之间已经有了无法逾越的鸿 沟。一个可爱的少年是如何沦为成一个麻木不 仁的木偶人?原文有答案吗?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 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71段)
写作背景
1919年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 乡接母亲到北京居住,目睹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 民的贫困生活,十分悲痛,一年后,便以这次回 乡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 苦麻木而生活……(86段)
闰土 ——木偶人
把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求和祷告 上,空怀希望却不去追求。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探究主旨
小说中的人物:“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典 型人物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 成年闰土生活的 距离感,无话
去卖,又只能烂掉……”(71段) 窘迫
可说
研读成年闰土
在以上部分,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成年闰土形 象呢?请用语言准确概括。
成年闰土: 1 迟钝麻木,内心苦痛,毕恭毕敬,缺少活力; 2 与迅哥儿有了很深的隔膜。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我也说不出话。(61段)
所看鱼儿的种 类
“……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 表示闰土的话 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23段) 被“我”打断
“我”的感受 开阔了眼界, 对冬日有了 无限的期待。
对闰土佩服 不已
被深深吸引, 强烈的好奇心
研读少年闰土
在以上部分,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形 象呢?请用语言准确概括。
少年闰土: 1 生活丰富、有趣、令人神往,有
活动任务
文中的“我”因处理家事与母亲回到了阔别 二十余年的故乡,他经历了什么呢?请你快速浏 览全文,找到故事的线索,梳理故事的情节。
回 故乡
开端
(1~5)
在 故乡
发展、高潮 (6~77)
离故乡
结局 (78~88)
请你思考
“我”悲哀的情感主要受到
故乡之人 和故乡之景两方面的
影响。



鲁迅创作小说的初衷
短视频剧本大纲编写要点 拍摄目的 搭建故事框架 充盈细节(某个角度) 明确人物性格
学生甲 学生乙
拍摄目的
搭建故事框架 充盈细节
(某个角度) 明确人物性格
《不同时期的闰土》剧本大纲 对比闰土的变化。
少年闰土:与我愉快交谈,分别后仍然想念。 成年闰土:与我简单交谈,话语很少。 少年闰土的外貌、行动:尽显朝气,惹人喜爱。 成年闰土的外貌、行动:尽显老态,木讷迟钝。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是我的好朋友; 中年闰土:老实厚道,但与我已经充满隔膜。
活动任务:研读闰土
闰土的变化在那句“老爷”中体现出来了, 还能在哪个细节中读出来呢?
“一副香炉和烛台”(75、87段)
鲁迅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你还能从文中的 哪些细节处读出鲁迅的态度呢?
宏儿和水生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2.闰土见到二十余年前的童年好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可为什么脸上又 现出“凄凉”的神情?
3.闰土在迅哥儿那挑选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请你根据对闰土的了解,对此时 闰土的心理和行动等进行补写,更加细致地刻画闰土的形象。字数不少于200字。
在分析闰土和迅哥儿的对话里你发现省略号 的作用了吗?请你思考。
1 表示引文、列举、重复词语等的省略; 2 表示话语被打断;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 表示静默或思考。
活动任务:对比闰土形
闰土 外貌
少年

成年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小 银圈,红活圆实的手(小英雄)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 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 索,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木偶人)
阅读带有省略号的语言
活动任务:研读少年闰

少年闰土的语言
具体语言
省略内容或作用
“……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 角鸡,鹑鸪,蓝背……”(18段)
省略的是所捕 鸟雀的种类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 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28段)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 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极具变化的人物:闰土、杨二嫂
活动任务
假如学校在“读书节”过后组织同学们拍摄一个鲁迅笔下 的人物专题微电影,其中选择了《故乡》里的典型人物片段进 行拍摄,需要演绎不同时期的闰土形象,你该如何编写剧本大 纲,拍摄出符合原著的闰土形象呢?
鲁迅写作“为人生”,就是要改良他们的人生。
1.对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
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A.写出了闰土天生木讷,说话断断续续。 B.写出了闰土面对生活的艰难,不知从何说起。 C.写出了闰土胆小怕事,说话犹犹豫豫。 D.写出了闰土不愿将自己的悲惨处境讲给外人听。
拍摄目的
搭建故事框架 充盈细节
(某个角度) 明确人物性格
《不同时期的闰土》剧本大纲
对比闰土的变化。 少年闰土:与我愉快交谈,分别后赠送礼物依然想念。 成年闰土:与我交谈很少,对我毕恭毕敬,变得生分了。 少年闰土的语言:口齿伶俐,滔滔不绝。 成年闰土的语言: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少年闰土:纯真善良,勇敢机敏; 中年闰土:麻木迟钝,因循守旧。
语言 滔滔不绝地说新鲜事(口齿伶俐)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麻木迟钝)
行动
怕羞——和我说话,亲切热 情——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 门——带给我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浑身瑟缩着,手 提着一个纸包——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 要的话;谈话过程只是摇头、沉默、默默 地吸烟——拣了好几件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