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摘要:干预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近年来干预护理在临床上应用已
经相当广泛,针对心内科患者采取干预护理,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改
善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睡眠是一种循环、可逆、复杂以及规律的生理现象,是保持人体生命的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来说必不可少。

本文笔者对护理
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
鉴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
前言:心内科住院患者因环境的变化、疾病自身、周围噪声以及心理抑郁、
焦虑等情况对睡眠产生影响,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
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

尤其是老年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的
几率为30%~40%,研究指出,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自身的基础疾病以及症状
引起睡眠障碍的情况就非常明显,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128例为男性,92例为女性;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为(64.3±6.1)岁;疾
病类型:78例为高血压,82例为冠心病,24例为心功能不全,16例为心律失常,8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2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将所选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睡眠基础及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
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睡眠质量、睡前良性行为、催眠类药物、睡眠时间以及心理
护理等良性宣传教育,具体为:
(1)心理护理;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动作熟练,认真仔细,面
对患者应态度温和,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提升治疗的信心。

向患者说明各种护理操作的意义、流程、目的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最
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积极向患者实施健
康教育,让患者多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重视自身
的疾病,但是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工作,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顾虑,另外,还要加强
病房巡视,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处理问题。

帮助患者建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睡眠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化、个体化的休息时间,同
时为患者提供聊天、看电视等其喜欢的娱乐活动,但是尽量不让患者在上午时休息,中午可以短暂午睡,但时间不可过长,假如夜间不能入睡,可适当散步或者
播放舒缓音乐来放松,感到困倦时立即入睡。

早上准时起床,假如病房允许,可
为患者提供热水泡脚、听音乐、饮牛奶以及读书等活动,避免睡前受到不良刺激
影响睡眠质量。

(3)睡眠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被褥以及床铺,调整枕
头的高度,叮嘱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白天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晚上将大
灯关闭,开启柔和的地灯,将不需要的仪器及设备关闭,禁止闲聊,降低运行机
器的声音。

对于睡觉打鼾的患者单独安排房间,以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护理操
作最好集中在白天进行,假如患者夜间需要服药或者治疗,护理人员应提前给予
通知,让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免影响其睡眠质量。

(4)催眠类药物的应用;在运用镇静类以及催眠类药物时常常会引起患者
出现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以及不良反应,通过合理、正确的应用药物能够缓解严重
睡眠障碍患者的情况。

但是要注意服药的时间、方法以及预防常见的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出现自行改变药物剂量及停药的情况,加强药
物安全性。

1.3判定标准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

由表及里
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
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
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通过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为(6.62±2.07)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达
到76.4%;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得分为(8.11±2.19)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54.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体的各项生理结构中,睡眠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直接关系到人体
的生命活动以及健康情况。

常规情况下,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因病情以及应用药物
的影响,例如洋地黄制剂、茶碱、利尿剂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等等,大部分患者具
有程度不等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佳会引起患者疾病恢复速度缓慢,进而导致
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阻碍病情恢复
速度。

由此可见,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促进患者疾病早期康复,护理人员在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也需要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

患者的生理功能很容易
被心理活动所影响,例如抑郁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退化情况,这时治疗的依从
性也会随着下降;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自己疾病的发展都会引起患者情况改变。

另外,心内科患者中年龄较高的大部分患者缺少良好的睡眠质量,白天睡眠较多,晚上较少,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被惊醒,尤其是陌生的病房环境,医患之间的
交谈声音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声音,仪器运作的声音都会引起情绪不良,再加上
自己疾病的影响,都会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因而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睡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
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为疾病早期康复以及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打
下坚实的基础,临床意义重大,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苑敏.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
生.2013,20(11):164-165.
[2]洪梅,张惠文,陈秋云,等.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1):154-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