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疗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措施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54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
和治疗。
结果:内镜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54例,经过内科治疗全部治愈,治愈
率为100%。
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胃镜检出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147-02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
其他胃肠道部位。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婴幼儿多为急性、继
发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原发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近。
年长儿多
为慢性、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有明显的家族史。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4例患儿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8岁。
病变反应腹痛、恶心、食欲下降、黑便等。
1.2治疗目的是缓解和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并预防并发症。
1.2.1一般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
紧张,适当休息,消除有害因素如避免食用刺激性、对胃粘膜有损害的食物和药
物[1]。
如有出血时,应积极监护治疗,以防止失血性休克。
应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及末梢循环。
禁食同时注意补充足够血容量。
消化道局部止血(如胃镜下
喷药、硬化、电凝治疗)及全身止血。
如失血严重时应及时输血。
1.2.2药物治疗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强化粘膜防御能力,抗幽
门螺杆菌治疗。
1.2.2.1抑制胃酸治疗:是消除侵袭因素的主要途径。
①Hz受体拮抗剂(H2RI):可直接抑抑组织胺、阻滞乙酰胆碱和胃泌素分泌,达到抑酸和加速溃疡愈合的目的。
常用西米替丁,每日10~15mg/kg,分4次于饭前10分钟至30分钟口服,
或分l~2次/日静脉滴注;雷尼替丁,每日3~5mg/kg,每12小时一次,或每晚
一次口服,或分2~3次/日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8周。
法莫替丁0.9mg/kg,
睡前一次口服,或1次/日静脉滴注,疗程2~4周。
②质子泵抑制剂(PPI):作
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活性,阻抑H+从细胞浆
内转移到胃腔而抑制胃酸分泌。
常用奥美拉唑,剂量为每日0.6~0.8mg/kg,清晨顿服。
疗程2~4周。
③中和胃酸的抗酸剂:起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常用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④胃泌素受体阻滞剂:如丙古胺,主要用于溃疡病后期,作为其他制酸药停药后维持治疗,以防胃酸反跳。
1.2.2.2胃粘膜保护剂:①硫糖铝:在酸性胃液中与蛋白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凝聚成糊状物覆盖于溃疡表面起保护作用,尚可增强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促进
溃疡愈合。
常用剂量为每日10~25mg/kg,分4次口服,疗程4~8周[2]。
②枸
橼酸铋钾:在酸性环境中沉淀,与溃疡面的蛋白质结合,覆盖其上,形成一层凝
固的隔离屏障。
促进前列腺素分泌,还具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剂量每日6~
8mg/kg,分3次口服,疗程4~6周。
本药有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和急性肾
功能衰竭等副作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应谨慎,最好有血铋监测。
③蒙脱石粉、麦滋林-S颗粒剂:亦有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④米索前列醇:即
前列腺素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或直接保护胃粘
膜上皮的完整性有关。
但因其副作用临床应用较少,罕见儿科应用。
1.2.2.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需用抗菌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枸橼酸铋钾6~8mg/(k·d);羟氨苄青霉素50mg/(kg·d);克拉
霉素15~30mg/(kg·d)、甲硝唑25~30mg/(kg·d);呋喃唑酮5~10mg/(kg·d),分3
次口服。
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以下方案可供参考:即以PPI为中心的“三联”药
物方案:PPI+上述抗生素中的2种,持续1~2周;以铋剂为中心的“三联”、“四联”药物治疗方案:枸橼酸铋钾4~6周+2种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4周、克拉霉
素2周、甲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或同时+H2RI4~8周。
2 结果
经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进行正确内科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原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诸多因素有关,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溃疡的形成是由于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子(酸、胃蛋白酶、胆盐、药物、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与粘膜自身的防御因素(粘膜屏障、
粘液重碳酸盐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3]。
一般认为,与酸有关因素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意义较大,而组织
防御因素对胃溃疡有更重要的意义。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偶尔位于球后以下的部位称球后溃疡。
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胃溃疡多发生在胃窦、胃体交界的小弯侧,少数可发生在胃窦、胃体、幽门前方或幽门管内。
溃疡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胃镜下观察呈圆形、不规则圆
形或线形,底部有灰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
十二指肠球部因粘膜充血、水肿,或因多次复发后,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而导致球部变形,有时出现假憩室。
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时称复合溃疡。
由于溃疡在各年龄阶段的好发部位、类
型和演变过程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不
同年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各自的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常可伴发缺铁性贫血。
重症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如溃疡穿孔至腹腔或邻近器官,可出现腹膜炎、胰腺炎等。
如炎症和水肿较广泛,可出现急、慢性梗阻。
由于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
体征不如成人典型,常易误诊和漏诊,故对出现剑突下有烧灼感或饥饿痛;反复
发作、进食后缓解的上腹痛,夜间及清晨症状明显;与饮食有关的呕吐;粪便潜
血试验阳性的贫血患儿;反复胃肠不适,且有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家族史者;原因不明的呕血、便血者等,均应警惕消化性溃疡病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内
镜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刘建,赵志新.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355-356.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8.
[3]张立英.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宣教[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