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优化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75
2014.06
|电力需求量,使得运行成本最低,但蓄冷设备的容量较大,初投资较高,一般适用于白天供冷时间较短的场合,因而应用较少。
(2)部分负荷蓄冷:制冷机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储存一部分冷量,在白天电力高峰时段,由制冷机和蓄冰装置联合供应冷负荷的需要。
这种策略与全负荷蓄冷相比,减少了蓄冰装置以及制冷机的容量,可以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短的投资回收期,因而被广泛应用。
3.2.2冰蓄冷系统流程
冰蓄冷系统按照双工况制冷机组和蓄冰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并联系统和串联系统,串联系统中按照制冷机组与蓄冰装置相对位置前后不同,又分为主机上游串联系统和主机下游串联系统,如图1~3所示。
图1中,蓄冰装置与制冷机并联连接,二者均处在高温(进口温度8~11℃)端,入口溶液温度相同,能均衡发挥制冷机组和蓄冰装置的效率。
在并联方式下,制冷机组与蓄冰装置分别处于相对独立的环路中,操作控制简单灵活,但不适用于温差大于6℃的系统。
图2中,双工况主机位于蓄冰装置的上游,在溶液循环回路中,回液先经双工况主机冷却后,再经蓄冰装置释冷冷却至空调负荷要求的供冷温度。
制冷机处于高温端,其运行效率较高,能耗较低,而蓄冰装置处于低温端,融冰效率低。
图3中,双工况主机位于蓄冰装置的下游,即回液先经过蓄冰装置释冷冷却后,再经制冷机组冷却至空调
负荷要求的供冷温度。
制冷机处于低
Facilities Technology
温端,制冷效率低,但蓄冰装置处于高温端,融冰效率高。
并联系统与串联系统相比较,串联系统有以下优点。
(1)串联系统流程简单,布置紧凑。
(2)串联系统输出温度较为稳定,易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3)串联系统可提供较大温差(≥7℃)供冷,蓄冰系统出水温度低,更适合用于低温送风系统。
(4)自控系统比较容易实现,维护管理简单。
综合以上比较,我们通常采用的冰蓄冷模式为部分负荷蓄冰、制冷机位于上游的串联系统,但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具体分析,结合建筑物的特性、电费结构、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及运行的安全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设计选择。
3.3制冷机和蓄冰装置容量的计算选择
3.3.1制冷机的选择
制冷机的选择由制冷机类型和容量所确定。
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机在蓄冰时的工作温度一般
为-9~-3℃,根据蓄冰时的最低温
度、制冷机双工况时的性能系数(COP)
和制冷机的容量范围确定制冷机类型。
根据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和系统冷负荷量确定制冷机容量。
在
选择制冷机容量时,宜在计算所得出
的制冷机标定制冷量的基础上附加
5%~10%的富裕量。
3.3.2蓄冰装置容量的计算
根据下面计算式计算蓄冰装置的
容量。
蓄冰装置有效容量Q S(kW·h)为:
蓄冰装置名义容量Q SO(kW·h)为:
式中:q i—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逐
时冷负荷,kW;
n1—夜间制冷机在制冰下运行的
小时数,h;
c f—制冷机制冰时制冷能力的变化
率,实际制冷量与标定制冷量的比值;
q c—制冷机标定制冷量,kW;
ε—蓄冰装置的实际放大系数
(无因次)。
4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
4.1冷机优先运行
制冷机组与蓄冰装置优先运行的
次序,直接影响着蓄冷系统的初投资
和运行费用。
冷机优先运行是指白天
的空调冷负荷首先由制冷机组提供,
但制冷机组的供冷能力是有限的,当
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超出制冷机的供
冷能力时,负荷不足的部分由蓄冰设
备进行融冰供冷。
冷机优先运行控制
策略控制简单,主要适用于城市电网
负荷比较稳定的地区,并且在白天和
黑夜之间不存在电价差异的情况,通
过进一步降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尖峰
负荷值,以达到节省系统投资费用的
目的。
4.2蓄冰优先运行
蓄冰优先运行是指白天的空调冷
负荷尽量由蓄冰设备进行融冰提供,
当融冰供冷不能满足空调系统的运行
负荷时,才启动制冷机组进行供冷。
与冷机优先的运行控制相比,控制较
为复杂,一方面,很难时刻把制冷机
组的供冷量和蓄冰槽所缺的冷量调整
到正好相匹配的程度;另一方面,如
果不能解决好释冷量在时间上的分配
问题,可能会造成在某些时间段总的图3 蓄冰装置与制冷机(下游)串联系统
76|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77
2014.06 |参考文献
[1]马最良,姚杨.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第
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冰蓄冷系统设计与施工图集(06K610).[3]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陈付林.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研究.机电信息,2011,(21).
供冷能力不足。
所以,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空调的常规负荷分布图,准确预测出当日冷水机组的最小供冷量分布时段,以合理控制蓄冷设备的储存和释放冷量。
总体上讲,蓄冰优先运行的控制策略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制冷机组的运行时间,充分利用了蓄冷设备的性能和夜间低谷时段的电力,节省了运行费用。
4.3冰蓄冷系统与低温送风或大温差送水相结合
大多数建筑中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常规送风温度为1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这一温度调整为5~10℃,由于建筑内房间冷负荷确定了房间送风温差与送风量的乘积,送风温度的降低,有效地减少了相同负荷下的送风量,进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和能量消耗。
根据流体力学进行分析,
空调系统中送风温度的降低,送风管道尺寸会随着相应减小,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投资。
大温差送水,节约了空调系统循环水量,同时可以减小水管管径,相应减少了水泵扬程及耗电量,从而降低了空调水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所以,将冰蓄冷系统与低温送风和大温差送水相结合,更能体现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越性,达到节能和经济的目的。
5结语
冰蓄冷空调系统初期投资通常比常规空调系统高,但其具有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特性,正确掌握建筑物空调逐时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蓄冷设备及其系统配置,制定好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策略,进一步降低能耗,使业主在短期内通过节省电费
的形式将多出的投资收回,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越性。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冰蓄冷空调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具有明显的节能经济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空
调系统。